繼去年上海市八中在高一年級實行男女分班教學的新模式后,今年,北京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也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嘗試。學校將新入學的高一年級新生分為五個男生班和五個女生班,各占一個樓層進行教學。每到課間,在教學樓內(nèi)就能明顯感到男女樓層的不同。二層全部是男生班,一到下課這里最熱鬧,到處都是男孩兒們的身影;而女生班所在的三層,下課后卻相對安靜。校方稱,這種男女分班教學的方式是學校在借鑒國外辦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目的是為了避免中學生早戀的發(fā)生。繼此之后,溫州市沙城高級中學也“異曲同工”,學生餐廳被標上了“性別”,分別供男生和女生就餐時使用。校方稱,這是為了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而據(jù)一些學生反映,學校讓男女分餐是為了防止學生早戀。
無論是分班還是分餐,學校的理由都是試圖通過減少男女同學接觸的機會來防止早戀。但就此現(xiàn)象,大家眾說紛紜。如此男女“分治”,真的能豎起中學生的“早戀籬笆”嗎?
阿杜男生在一起上課喜歡做小動作,課余時間一大幫男生在一起,也總是吵吵鬧鬧的。再說大家都挺敏感的,假如真的分班了,誰要和女生說兩句話,旁邊就一大堆人起哄。所以為了防止被同學取笑,即使心里特別想和她們說話,表面上也只能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小宜從多年的學習經(jīng)驗我們知道,有了牽頭羊,課堂氣氛才會活躍,而男生則通常充當這種角色,如果全是女生上課,可能沒有人愿意回答老師的提問。男女分班上課會令人覺得上課的時間比以往更加難熬,尤其是女生班,氣氛肯定會相當沉悶。有時候,學校及老師會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如校運會、春秋季旅行等,如果班上都是清一色的女生或男生,也會給開展這些課外活動帶來一些困難。
好楠分班上課……也沒什么吧!剛開始也許會感到有點別扭,但時間長了習慣了就不會感覺有什么不同了。來學校不就是為了學習嗎,和誰一起上課又有什么關系呢?我覺得學習好了,比什么都重要。
香香我覺得學校領導、老師和家長都太小瞧我們了。在他們眼里我們確實還是沒長大的孩子,但我們也有自己的感情和自由,我們懂得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另外大家都知道,中國封建社會的女子是不能進學堂的,大約一百年前才開始有了女子學堂,后來又逐漸出現(xiàn)男女同校、同班上課。可現(xiàn)在又要男女分班,這不成歷史的倒退了嗎?
小夏分班也不錯啊。男生太調(diào)皮,總是很吵,分班后女生就可以安安靜靜地學習了。平時勞動的時候,都是男生干粗活,女生掃掃地,抹一下桌子。如果分班沒有了男生,我們還是照樣干,這樣才利于挖掘我們的“潛力”嘛!
颶風早戀有什么可大驚小怪的,別說是中學,就連小學也有很多呢。我就早戀,可我們更多的時候是一起學習。我們在一起后學習都進步了,這樣不是很好嗎?分班根本就不是辦法,早戀的學生可以轉(zhuǎn)為“地下”啊。戀愛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自由,不管它是早還是遲,都請大人們尊重我們的感情。
蘭子男生思維活躍,膽子又大,敢于提出問題,數(shù)、理、化是強項;女生比較細心,語文、英語更占優(yōu)勢。男生、女生在一起上課能互相促進,之間的競爭也更激烈,對學習是有幫助的。
輝仔上了中學以后,朋友圈子和以前相比會有一些變化,由以往的同性朋友居多轉(zhuǎn)變?yōu)槟信鷧?,大家的活動范圍也由原來的校?nèi)發(fā)展到一些公共娛樂場所,我很享受這種變化,覺得自己眼界開闊了很多,而且也更加懂得如何與朋友相處了。其實異性學生之間的交往也不一定會發(fā)展成情侶關系,只是家長或老師對早戀過于敏感。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是最簡單不過的物理現(xiàn)象,大人們的朋友往來亦是有男有女才有意思,為何學生就一定只可與同性交朋友呢?
家長那些張口就批判男女分班的人,估計大多是還沒有為人父母。至少,應該是生個兒子而不是女兒。如果你有個情竇初開的寶貝女兒,突然有一段時間興高采烈,時而又悶悶不樂,回家時間也變得晚起來,軟硬兼施“嚴刑逼供”才得知戀愛了,這個時候你就能理解男女分班的好處了。即使生了個寶貝兒子,也并不意味著就是絕對放心,說不定某天就有家長帶著他們的女兒上門來理論。所以,為了你和家人的安寧,還是男女分班好。
家長現(xiàn)在的孩子不好管,有時候堵也是一種好辦法。我有一個17歲的女兒,我就特怕她早戀,影響學習。因為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我經(jīng)常看到自己的學生原本學習優(yōu)秀,卻因為早戀而使成績一落千丈。但作為老師,我還是不得不承認,男女分班不利于青少年性格和心理的發(fā)展,可能導致的后果會比早戀更加嚴重。
家長孩子早戀,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事。但我仍然不主張限制正常的男女生交往。男女之間的接觸,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是人類最基本的一種需求,中學生雖處于未成年向成年轉(zhuǎn)化的特殊階段,但同樣需要和異性進行不同程度的交往。如果一個群體全由男性或女性組成,不僅工作、學習效率會大幅下降,而且生理、心理都易致病,這是自然法則。我希望孩子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是健康的。
家長作為家長首先要認清學生早戀不是人為力量可以阻止的,在現(xiàn)階段進行性教育才是最迫在眉睫的。我認為孩子早戀并不一定就是壞事,關鍵要看家長如何處理,如能首先肯定其關系再作出正確引導會有效得多。如果用強硬政策,反而令子女處處防范。在21世紀做一位好家長很不容易,除了要有父母的威嚴,亦要有朋友般的理解。做法太過強硬,只會適得其反。
隋老師學校采取這樣的決定,是因為現(xiàn)在男女生早戀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以前還比較隱蔽,現(xiàn)在卻越來越隨便和大膽。對于這種情況,學校認為大張旗鼓地制止不合適,但通過私下談話等降溫的方法也起不到太大作用。因為男女生交朋友一般多出現(xiàn)在同班同學之間,所以,如果男女生不在一起,他們接觸的幾率也就降低了,交朋友的愿望也就沒有那么強烈了,這對早戀的控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朱老師想用男女分班的做法來杜絕早戀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男女分校都不可能完全做到這一點,這樣只是減少了男女生接觸的機會而已。弄不好,這種教學模式反而會激發(fā)男女生之間的好奇,使原本公開的交往變成地下,反倒增加了神秘感,這不成推波助瀾了嗎?
賈老師男女的思維方式不同,彼此之間可以互相補充、互相啟發(fā)。尤其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男女生相互學習非常重要,人為地分開,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心理上乃至生理上的一些麻煩。孩子在學校的這個階段,培養(yǎng)合作精神非常重要。社會需要男女合作,而男女分班顯然會影響到這種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社會上本來就存在的性別歧視也很有可能會加大。
譚老師 “防止學生早戀”的說法,對男女分班的理解是否過于粗淺和片面呢?青少年在成長中有一些極為特殊的心理特征,男女生在心理、智力、生理等方面都有差異,將男女生分班而治,老師可以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另外,分班還會對男女生的性格起到強化作用。分班只是在教學形式上將男女生分開,并不是禁止一切男女生的交往。這只是一種教學模式的探索,還處于開始階段,現(xiàn)在說這種方式是好是壞,都過于草率,可以在實踐中得出結(jié)論。
滿老師事情總是發(fā)展的,不管是朝好的方向還是朝壞的方向。如果男女分班、分餐能得到肯定,那以后就有可能出現(xiàn)男女分校,指不定還會回到“男女大防”的時代呢。這不是歷史的倒退又是什么?男女分“治”,想必連“治標”都實現(xiàn)不了,更別提“治本”了。我想,決策者應該三思而后行了。
社會學者根據(jù)社會互動的原理,人在有異性的環(huán)境中,更容易激發(fā)活力,更具有奮斗精神。同樣的,男女學生同班上課,也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上課不容易感到疲倦,參加課余活動也會有更大的積極性。
心理學者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把男女生人為地分開,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心理、生理上的一系列問題。實際上,學會和異性交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教育學者男女分班教學不僅于解決中學生早戀問題無效,而且于中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無益。其實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如何看待以及如何對待中學生早戀的問題。這個問題已非本文所及范圍,只想提醒的是,對于中學生早戀,采取“堵”的辦法是肯定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