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富人之所以是富人,因為他們是腦袋決定口袋。他們擅長用最新的理財理念為自己服務。陳先生就是我遇到的其中之一。我們銀行的人說起陳先生個個都佩服不已,雖然不知道他的具體職業(yè),但大家都知道他的賺錢本領(lǐng)是從我們銀行學會的。
當初我們向陳先生推薦外匯期權(quán)業(yè)務,想幫他把外匯從單一的存款中拿出一部分投資。陳先生雖然已不年輕,但卻十分好學。他沒有一下拒絕我們的提議,而是虛心請教何謂“期權(quán)”。當他弄明白“期權(quán)”并不是“期貨”,它只是在付出一定期權(quán)費的基礎(chǔ)上就可以享有今后比較豐厚的期權(quán)收益、但風險卻僅僅可能就是失去幾百元期權(quán)費的時候,他參與了。
但他真正的收獲卻是在他把期權(quán)概念用在商鋪上。2003年12月的一天,當他得知一個即將交房的成熟小區(qū)將要以3萬元/平方米價格拍賣小區(qū)商鋪時,一街之隔的一個老商鋪卻正在以2萬元/平方米不到的價格出售。陳先生知道機會來了,面對老商鋪720萬元的總價,他沒有退縮,而是跟老板談起了期權(quán)概念。他說,他愿意買這個商鋪,但付款要到2004年8月。不過現(xiàn)在他愿意以20萬元的價格買下這個商鋪的期權(quán),如果屆時他不能按時付款,老板可以沒收他這20萬元。
老板想想也沒什么不好,自己反正沒風險,當初自己可是400萬元買的,就同意了。當拿到這個商鋪的“期權(quán)”后,陳先生開始“招商”。一個月不到,就已經(jīng)有人愿意加80萬元買下??伤麤]有出手,畢竟離交款還有一段時間。隨著對面新小區(qū)住戶的入住,商鋪也越來越走俏。今年7月,陳先生終于找到了滿意的下家:對方愿意出1100萬元買下商鋪。于是提前1個月,他給上家交了剩下的700萬元,自己差不多賺400萬元。
有的時候,我們也碰到過機會,但常常自己就否定了:這怎么可能呢?可不試又怎么知道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