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雅典奧運會如火如荼進行之際,一群津門漢子卻為了一項瀕臨失傳的中國古老體育運動費盡心力。為了傳承這一國粹,幾位老人在海河邊孤單守望;為了弘揚這一國粹,一些民企老板慷慨解囊。
然而,由于只能在純民間的土壤里自生自滅,練習(xí)這項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中國跤,路在何方?
海河邊,幾位老人孤單守望
海河邊的一塊沙地上,里三層外三層圍了百十人,叫好聲陣陣傳來。場中一老一少兩位武者正在對峙。只見少年身手敏捷,搶上底手,背步擰腰,一招“叉入”緊接一個“回馬勺”,都被老者一一化解?!安恍?,你這絆子不行,看我的!”話音剛落,少年已被老者摔倒在地,喝彩聲四起。少年急了,一個鯉魚打挺翻身而起,雙手一晃抓住老者的褡褳,背右步撩左腿,又使了一招“鉤子”。老者左腳輕點少年右腿,少年剛要還招,老者已撤回左腿變作底樁,擰腰甩腿,“假踢真鉤”,又將少年摔翻在地。
海河邊這塊沙地,就是天津“順達跤社”的跤場。跤社社長谷洪志說,我們幾個老漢在此練把式,就是為了收徒傳藝,不僅不收費,練習(xí)時還提供跤衣、跤鞋給大家使用,就是為了把快要失傳的中國式摔跤發(fā)揚光大。
“我們每天在這河邊玩兒兩跤,一是活動活動身子骨兒,二是在吸引大家,盼著能有幾個年輕人真喜歡上這項運動,我們也好把這一身的功夫傳下去。否則,等我們這一茬兒人沒了,中國跤可就真失傳了!”56歲的谷師傅說。
鄭國瑞今年63歲,是民國時期摔跤名將張鴻玉的嫡傳。鄭師傅是1960年到1966年連續(xù)7年全天津市比賽的冠軍,在界內(nèi)的口碑甚好。他收的一對孿生雙胞胎徒弟因為練摔跤沒有出路,改行說了相聲,現(xiàn)在成了頗受歡迎的演員。這哥倆常來捧師傅的場,連摔帶說,練的都是真功夫。
1999年代表天津體院參加法國巴黎市長杯中國式摔跤錦標賽并榮獲季軍的趙圍是中國最后一代科班出身的中國式摔跤運動員。1994年第七屆全運會取消中國式摔跤項目后,趙圍就改練柔道了?!岸紴閵W運項目讓路了,我們練中國跤也沒希望了。”如今,26歲的趙圍在天津一所學(xué)校當(dāng)體育老師。
65歲的時金剛是原天津隊中國跤、國際跤和柔道總教練,現(xiàn)已退休,每逢跤社活動,時老總要來看一看。近幾年中國式摔跤在國外很受歡迎,成立了不少中國式摔跤俱樂部,有的人還在此基礎(chǔ)上加入手部動作,改名為“手搏”。而在國內(nèi)練習(xí)中國式摔跤的人卻越來越少。對此,時老激動地說:“再這樣下去,恐怕要不了幾年,我們就只能看著老外用變了味兒的中國式摔跤來摔中國人了!”
津門跤技源遠流長
說起中國跤,“順達跤社”幾位老師傅神采飛揚。
摔跤運動古已有之。古代稱摔跤為角抵、角力、相撲、爭跤、摜跤、摔角,到了近代才叫作摔跤?!端疂G傳》描寫的宋代燕青就是擅長“沾衣十八跌”的摔跤高手。元明清時期,融合了蒙古族、滿族摔跤技法的中國跤日漸發(fā)展成熟。在清末,出現(xiàn)了高手云集、各具特色的四大“跤城”:北京、天津、保定和濟南。
民國時期,天津衛(wèi)摔跤行里有“四大張、一大王”之稱,那就是張魁元、張連生、張鴻玉、張鶴年、王海兆五位著名的跤手。谷洪志師傅就是“四大張”里張連生的徒弟。鼎盛時期天津摔跤高手云集,跟北京、保定地區(qū)相比,天津的摔跤流派最適合實戰(zhàn),動作潑辣實用。
“大絆三千六,小絆賽牛毛”,天津津門摔跤高手技術(shù)全面,每個人都有絕活,因此雙方對摔,考驗的是技術(shù),而不是力量。天津過去講究“快跤”,兩人見面用手互相一晃對方,瞅準機會一近身就出招下絆,吃招的一方已經(jīng)倒在了地上。
張少華師傅介紹,“三年把式不如當(dāng)年跤”。摔跤除了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還有著很強的競技性和實用性。由于沒有套路,所以惟一辦法就是實戰(zhàn),比起要練上十年八年的武術(shù)來,摔跤確實很實用。
谷師傅說,中國式摔跤講究上、中、下三盤合攏,先要練熟基本功。上盤:支、橫、蓋、涮;中盤:崴、拽、走、胯、入;下盤:抽、踢、盤、跪、過。中國式摔跤與傳統(tǒng)武術(shù)不同,武術(shù)注重套路的練習(xí),而摔跤則沒有套路可言,它是“土地的文章,當(dāng)場的變化”,全憑現(xiàn)場根據(jù)形式隨機應(yīng)變,使出各種“絆子”?!敖O子”是不計其數(shù)的,實際上沒人能精通所有的“絆子”,只能練就一兩下絕活兒。但要盡可能多地學(xué)習(xí)各種“絆子”,這樣多加了解,實戰(zhàn)中便知道如何破解。
摔跤不是單純有力氣就行的,而是力量與技巧的統(tǒng)一,“一巧破千斤,一力降十會”就說明了兩者的辯證關(guān)系。張師傅說:“力量跤永遠不延年,延年的是功夫跤,所以摔跤也要講究技巧,它是個斗智斗勇的項目,要摔得寸、巧、脆,這樣摔出來才叫漂亮,要是單靠蠻力,那摔跤的藝術(shù)性就大打折扣了,也就不好看了?!?/p>
幾位老師傅說,中國跤的輝煌只能截止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復(fù)興之路依舊艱難。文革期間全面禁止摔跤,10年的工夫,中國跤運動人才出現(xiàn)了斷層,許多先進的技藝失傳了。其實中國式摔跤深受中國文化的熏陶,在觀賞性上是其他類別的摔跤不可比擬的,它典雅、優(yōu)美而且具有東方神秘的色彩,完全有理由在中國乃至世界進行推廣。日本的柔道和韓國的跆拳道都在全世界有了廣泛的支持者,中國跤為什么就不可以呢?
用武德爭奪青少年
“順達跤社”成立一個多月,慕名而來的中國式摔跤愛好者已近百人。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十六七歲的大男孩也對這項傳統(tǒng)運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參與到其中。
作為“順達跤社”的贊助人,丁璽為跤社費盡了心機。他說:“中國跤是個好東西,除了強身健體,它更重視對意志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我就是要用它來跟網(wǎng)吧爭奪青少年?!?/p>
忌煙限酒、孝敬父母是摔跤行里最重視的武德。張少華師傅說,學(xué)摔跤,首先要尊敬父母、師長,愛護幼小。不能仗著會摔跤就去恃強凌弱,招惹是非,要“上場如老虎,下場如綿羊”。不能到處顯擺,否則會遭同行夾磨,不受待見。摔跤行有三不摔:“老不摔、少不摔、回頭佬兒不摔”,這就體現(xiàn)了公平友愛的武德。
20歲的小林子是跤社不久前招收的學(xué)員。入社前他在社會上晃蕩了幾年,沾染了抽煙喝酒的不良習(xí)慣。參加了跤社的幾次活動后,他母親給跤社打來電話:“現(xiàn)在這孩子煙酒都戒了,對人也有禮貌了。參加跤社一來身體練好了,二來有老師傅管著,不會到外面惹事?!?/p>
谷師傅告訴記者:“現(xiàn)在提倡全民健身,我們非常希望這項運動能夠得到普及。本著強身健體的目的,摔跤其實是男女老少都能練的,老年人練些基本功不但長勁兒,還長精神。再說,我們根據(jù)人們的不同情況教授不同的技術(shù),比如女孩子學(xué),就會偏重教她一些技巧性的東西,比如一些摔法、打法,甚至一些逃法,這樣不但鍛煉了身體,還能夠達到防身自衛(wèi)的目的。”
“其實中國式摔跤完全可以在世界范圍內(nèi)發(fā)展,外國人對咱們這項東方韻味十足的運動很感興趣,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在觀看了一次之后,就迷上了這項運動,因為他的推廣,現(xiàn)在巴黎每年都要舉行一次‘中國式摔跤巴黎市長杯’國際邀請賽,每年都有很多國家參加?,F(xiàn)在法國、美國、意大利、新加坡、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等國都有中國式摔跤運動開展。”幾位老師傅不僅對中國式摔跤在中國的發(fā)展了如指掌,對它在世界范圍的發(fā)展也一直都在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