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讓·蒙耶靠在木桶里種植棕櫚樹并將其出售來維持生活。有一次,他突然想到,如何才能把木桶做得更牢固些。于是,他把小木桶套進大木桶,在兩個木桶的空間倒上一些水泥漿。
然而,棕櫚樹要生長,還是把木桶崩壞了。這位園藝匠又改用瓦缽,還用鐵圈箍起來,但還是無濟于事。
終于,蒙耶想到了鐵絲網(wǎng)。他把鐵絲網(wǎng)放進兩個大小不同的木桶的間隙里,再灌上水泥漿。就這樣,木桶變得非常結(jié)實,鋼筋混凝土便從此問世了。
讓·蒙耶并沒有因為自己的發(fā)明而富起來。由于經(jīng)濟困難,他于1861年以極低的價格出售了自己的專利。
1920年,埃爾·迪克松在一家公司供職。該公司生產(chǎn)醫(yī)用紗布和膠帶。有一次,迪克松的妻子割破了手指,他靈機一動,用紗布給妻子包扎小傷口,外面再纏上一層膠帶。就這樣,世界上最早的橡皮膏誕生了。
美國人赫弗里·奧·薩利旺是一家印刷廠的排字工。他上班時必須長時間站在冰涼的石頭地板上千活。雖然穿上皮底的氈靴,但雙腳仍然凍得僵僵的。有一次,他在腳下放上一塊橡膠墊,這樣雙腳暖和多了,干起活來也輕松很多。
當(dāng)時,同事們紛紛向他借用這塊橡膠墊。于是,薩利旺干脆將橡膠墊切割成小塊,釘在同事們的鞋底上。很快,他為自己的發(fā)明申請到,了專利。就這樣,1889年出現(xiàn)了橡膠底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