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高企的不良貸款比率長期以來是監(jiān)管當局致力解決的問題,這一比率的降低是國有商業(yè)銀行綜合改革過程當中無法繞開的環(huán)節(jié)。
從上屆政府始,每年要求下降3個百分點的任務成為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考核經(jīng)營績效的首要指標。新成立的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更是在強調(diào)這一比率下降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不良貸款余額與不良貸款比率“雙下降”,其目的就是要提高不良貸款下降的真實性。通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審慎的監(jiān)管理念和要求正在逐步體現(xiàn)其至關重要的作用,考核指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是引導國有商業(yè)銀行提高經(jīng)營管理健康度的重要手段。
截至2003年,經(jīng)過國有商業(yè)銀行系統(tǒng)和銀行業(yè)監(jiān)管當局的共同努力,四大國有銀行的資產(chǎn)質量有了顯著提高,不良貸款率呈現(xiàn)逐年穩(wěn)步大幅度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33.37%穩(wěn)步下降到2003年的20.36%(表一)。
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有不良貸款余額(分子)減少的作用,也有貸款余額(分母)增加的作用。由于新增貸款中,將來還有可能產(chǎn)生新的不良貸款,所以,過多依靠新增貸款,做大分母來稀釋不良貸款率是不可靠的,只有不良貸款余額的減少而帶來的不良貸款率降低才是更為真實和持久的。另外,對于分子、分母因素各自作用的大小,也一直眾說紛紜。本文力圖實證分辨國有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的分子、分母因素“貢獻度”。
一個簡單的測量工具
不良貸款率是分子(不良貸款余額)與分母(貸款余額)之比,分辨分子分母因素各自對降低不良貸款率所起作用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將假定一個因素(分子/分母)不變時所得出的不良貸款率與原不良貸款率相減,得出的差額就可大致反映出變動因素(分母/分子)對整體不良貸款率下降的“貢獻度”。用公式表示如下:
1.分子因素的“貢獻度”
差額 = 分母不變時的不良貸款率 —上年的不良貸款率= 本年NPL占上年貸款余額比率 —上年NPL占上年貸款余額比率
2.分母因素的“貢獻度”
差額 = 分子不變時的不良貸款率 —上年的不良貸款率=上年NPL占本年貸款余額比率 —上年NPL占上年貸款余額比率1
我們從以上計算結果(見表二)可以得出三個基本結論:
其一,整體而言,取消分子分母任何一個因素后得出的不良貸款率都會不同于分子分母同時發(fā)揮作用后所得出的實際不良貸款率,這表明,分子分母因素都是影響因素。其中,2001年的分子因素“貢獻度”為正值,從數(shù)字上看對不良貸款率降低的“貢獻度”為負,究其原因是由于推廣五級分類,造成原來在四級分類下被認定為“正?!钡馁J款大量劃轉為不良貸款,其數(shù)量遠遠高于當年各行核銷壞賬額,結果導致當年不良貸款余額反比年初增加475億元。若剔除這一變更因素,2001年的分子因素對于降低不良貸款率也應有其“貢獻度”。
其二,2001年~2003年,分母因素“貢獻度”均高于分子因素“貢獻度”,表明不良貸款率的下降更多地來自于增量貸款因素。當然,對于這一計算結果的解釋,我們必須考慮到兩個非常重要的基本情況:第一,2000年以后,各國有銀行新管理層加大了貸款質量清查以及實施審慎會計制度的力度,很多原本“正?!钡馁J款或假正常貸款還原成不良貸款,例如,中國銀行2001年不良貸款余額比2000年增加264億元,由此就在統(tǒng)計上抹殺和沖抵了分子因素對降低不良貸款率的“貢獻度”;第二,中國整體經(jīng)濟的高速增長對于銀行貸款總量的增加有著必然的要求,也就是說,這種相對較高的分母“貢獻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其三,2001年~2003年,分母因素的“貢獻度”與分子因素的“貢獻度”之間的差距按五級分類口徑分別為3.76%,2.81%,2.04%。體現(xiàn)逐年縮小的趨勢,分子因素“貢獻度”占比逐年大幅度提高,由2001年的-33.19%提高到2002年的22.29%,并在2003年進一步提高到33.22%。2003年的分子分母的作用占比已是“強三弱七開”(33.22:66.78),而并非外界經(jīng)常說的“二八開”,這也客觀真實地反映了監(jiān)管當局和國有商業(yè)銀行共同努力的結果。
解讀2003
2003年,金融機構貸款增長迅猛,但前高后低特征很明顯。全年貸款新增3萬億元,增長21.4%,比上年多增1.1萬億元。但9月末,金融機構貸款就已新增2.7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9月份以后貸款增勢開始放緩。10月,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僅增加616億元,比前三季度平均每月增加貸款2700多億元的水平相比明顯減少。11月,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16.85萬億元,同比少增514億元。所以,有必要以2003年9月末為分界點,對國有商業(yè)銀行2003年不良貸款率降低的分子因素分母因素“貢獻度”進行分段考察。計算結果見表三。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2003年前9個月,分母因素“貢獻度”重又提高,分子因素的“貢獻度”由2002年底的22.29%下降為21.62%;但第4季度,情況根本好轉,分子因素“貢獻度”迅速回升,達到34.36%。其原因顯然在于前9個月貸款增加過猛。
第二,2003年第四季度延續(xù)了2001年~2002年分子因素“貢獻度”逐步提高的趨勢。其原因在于:一是由于人民銀行的貸款規(guī)??刂坪椭袊y監(jiān)會的貸款質量控制措施頻出,貸款增長過猛勢頭得到遏制;二是國有銀行風險控制水平和資產(chǎn)保全能力的提高導致不良貸款余額大幅度下降;三是隨著五級分類貸款辦法在國有商業(yè)銀行的實施已近三年,假正常貸款逐步被揭露,由其所現(xiàn)形的不良貸款數(shù)額越來越少。尤其是后兩個因素的作用,更是隨著中國銀監(jiān)會組建完畢,大力倡導和實施專業(yè)化審慎銀行監(jiān)管措施的逐步到位而凸現(xiàn)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也使用貸款四級分類數(shù)據(jù)對2003年的不良貸款比率的下降進行了分段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2003年前3個季度和第四季度,四級貸款分類下的分子貢獻度分別為5.62%和90.51%,分母因素“貢獻度”分別為94.38%和9.49%(見表四)。
之所以四季度的五級分類下分子因素的“貢獻度”34.36%遠遠低于四級分類法下的同期分子因素的“貢獻度”90.51%,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中國銀監(jiān)會出臺《國有獨資商業(yè)銀行貸款質量五級分類及新發(fā)放貸款現(xiàn)場檢查方案》,自2003年10月起對國有銀行自2002年2月1日以來的五級分類法實施情況進行現(xiàn)場檢查,由此可能揭露出了一些假正常貸款;二是五級分類法以未來現(xiàn)金流預測情況作為判別借款人有無還款能力的核心依據(jù),而非以是否逾期為標準,這樣即使是近期發(fā)放的貸款也可能被認定為不良貸款,以上兩個因素導致的“新增”不良貸款部分沖銷了不良貸款余額減少的貢獻,反映在五級分類法下,就大大降低了分子因素的“貢獻度”。
但數(shù)字后面的實際情況表明,2003年以來銀監(jiān)會大力推進五級分類貸款辦法和標準,并由此進行的各種真實性檢查無疑又一次促進了國有商業(yè)銀行貸款分類及質量的真實性,為今后的提呆撥備、做實利潤和充足資本奠定了重要的工作基礎。
“分子”還是“分母”?
根據(jù)以上的計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六個結論:
其一,不良貸款余額減少和貸款余額增加都是導致2001年~2003年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其二,貸款余額的增加對于2001年~2003年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降低的“貢獻度”更大一些。同時,必須考慮前述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即2000年以后很多原本“正?!钡馁J款或假正常貸款還原成不良貸款,統(tǒng)計上抹殺了不良貸款余額降低因素對降低不良貸款率的“貢獻度”;中國整體經(jīng)濟的高速增長對于銀行貸款總量的增加有著必然的要求,分母做大目的并不全在于所謂的人為掩蓋不良貸款率。
其三,2001年~2003年增加貸款余額因素的“貢獻度”高于降低不良貸款余額因素的“貢獻度”,但差距逐年縮小,分子因素的“貢獻度”占比逐年大幅度提高。到2003年底,已占三成多,并非如外界經(jīng)常猜測的“二八開”。
其四,2001年~2002年降低不良貸款余額因素的“貢獻度”逐漸提高,2003年前3季度這一趨勢的“中斷”有著特殊原因,是暫時的,第四季度繼續(xù)延續(xù)2001年~2002年分子因素“貢獻度”逐步提高的趨勢。除人民銀行貨幣政策調(diào)整的影響以外,深層次上導因于銀監(jiān)會大力倡導和實施專業(yè)化審慎銀行監(jiān)管的各項措施。
其五,2003年第四季度,分子因素“貢獻度”重又提高,但遠未達到四級分類法下的高度,這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提高國有商業(yè)銀行資產(chǎn)質量真實度,夯實基礎的一個代價。因為銀監(jiān)會自2003年10月起對國有銀行五級分類法真實情況進行嚴格的現(xiàn)場檢查,由此必然揭露一些假正常貸款;更為嚴格的五級分類法以未來現(xiàn)金流作為判別借款人有無還款能力的核心依據(jù),輔之以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的考察,一些近期發(fā)放的貸款也可能被認定為不良貸款。所有這些變化導致的“新增”不良貸款部分沖銷了不良貸款余額減少的“貢獻度”。
其六,2001年~2003年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的降低是真實的,而且,隨著銀行業(yè)監(jiān)管當局提高國有商業(yè)銀行貸款五級分類辦法的執(zhí)行水平,以及在此基礎上圍繞提高資本充足率和改善貸款質量的一系列新措施的出臺,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國有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率的降低將更多地源自不良貸款余額的減少?!?/p>
本文作者為金融監(jiān)管研究人員
(注:從統(tǒng)計上而言,由于分子、分母并不是完全獨立地對不良貸款率下降發(fā)揮作用,因此,不可能完全將分子分母的貢獻度嚴格區(qū)分開來。本文采用的計算方法對估算分子和分母所獨立發(fā)揮的作用有一定的差異,但這種差異同方向反映在分子和分母上,而且差異很小,因此對比較結果不會產(chǎn)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