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紙斜行鬧作草
一、春風(fēng)里。買一面明鏡輕舞飛揚(yáng)
黎明,一縷微熹撲進(jìn)窗隙。一個翻身,扯出一串鳥兒的和鳴。
無需冰鎬的敲擊,積雪和寒冷已被春風(fēng)拾去,暖暖的陽光下,鮮活的生命正一瓣一瓣的孕育:買一面明鏡——照清自己。
卸下心靈的負(fù)荷,信步春風(fēng)里,手握明鏡,讓鏡中之光翻曬貧困和荒涼,堆積智慧和夢想,讓心境透明澄亮。這是一種充滿歌聲的渴望。
經(jīng)不了如詩的誘惑,買一面明鏡,照出斑斕的色彩;撥動琴弦,滑落撩人的旋律;矮紙斜行,譜寫生命的樂章……
任由春風(fēng)拂過面頰,手持書卷,對著自己買一面明鏡,從“君子安貧,達(dá)人知命”里取得心靈的寧靜,從“酌貪泉而覺爽,處涸澈以猶歡”中讓靈魂升華。肆意釋放那份超然和灑脫,張揚(yáng)骨子里的狂野和大氣,時刻叮囑自己:哭就哭出淚水,笑就笑出個性。
春風(fēng)里,我買一面明鏡輕舞飛揚(yáng)。
二、明月夜、買一面鏡悄然珍藏
迷離的星空,墨藍(lán)的天際懸著一彎金色的孤舟在云里悄然游蕩,融融月光靜靜地流淌,如華的銀色裹住一絲清涼,鋪陳一地的溫柔。
默默佇立大地上,仰望深邃的蒼穹,向明月買一面明鏡,照出自己的身影,傾聽風(fēng)從歲月的盡頭吹來,帶著滄桑的感傷和起伏不安的心事,恍然如時光流轉(zhuǎn)。細(xì)細(xì)清點飛珠濺玉般的回憶,訴說對生命的感激。
買一面明鏡,讓漲落的潮溪沖撞生命的堤壩,讓跌巖的怒浪奔哮出歲月的音律。生命的孤舟獨自飄零,揮手間已掠過寒窗數(shù)載……驀然回首,在那風(fēng)雨如注的日子里,總是向這恬美的月光買一面明鏡,照出深夜挑燈奮戰(zhàn)的身影,照出恩師額上深刻的皺紋。買一面鏡子,讓我饑讀之以當(dāng)肉,寒讀之以當(dāng)裘,孤獨而讀之而當(dāng)朋友,幽憂而讀之而當(dāng)金石琴瑟。
對著月光,買一面明鏡,手掬一捧清輝,撫摸那凝脂般的肌膚。猛然深諳,這用濃黑裝飾的夜的本質(zhì)竟是那么的可愛!有了這面明鏡,你不會讓自己的心迷離彷徨,不會讓自己的心黯然神傷……相反,你會體悟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韻致,尋覓到“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空靈。
明月夜,我買一面明鏡悄然珍藏。
春風(fēng)里,明月夜,矮紙斜行閑作草,買一面明鏡,心境慢慢澄明……
【點評】如果說陸游的“矮紙斜行閑作草”是以閑適來表達(dá)自己的不滿與憤激:那么本文則反其意而用之,實實在在的寫出了一個青少年對“恬美”自由生活的“渴望”與追求。這種渴望.不同于王勃的“君子安貧”,陶潛的“貪泉涸澈”;這種追求也不同于王維的“韻致”、空靈。它是要“哭就哭出淚水”的個性張揚(yáng);它是繁忙學(xué)習(xí)生活的煩躁心境的“慢慢澄明”。如詩的語言。整散結(jié)合的句式,表現(xiàn)出了考生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小標(biāo)題的領(lǐng)起,渾然一體的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出其結(jié)構(gòu)文章的能力。
尋覓那片理想中的明鏡
觀人莫如用眼,觀已莫如照鏡。往明晰光亮的鏡子前一站,外表的美麗或丑陋,內(nèi)心的潔凈或污穢,靈魂的高尚或卑微,均可在瞬間一覽無余。因此,我一直在尋覓,苦苦尋覓著那片理想中的明鏡。正所謂“千金散盡還復(fù)來”,不管那明鏡多貴重,傾其所有也必須擁有。上路之前我這樣告誡自己。
濮水旁邊,我見到了還在釣魚的莊子,楚王的兩個大臣才剛走不久。“您是用什么明鏡映照出自己的內(nèi)心,最終選擇了‘曳尾于涂中’而非榮華富貴的呢?”莊子一言未發(fā),只是將手中釣竿輕輕一抖,碧綠的水面即刻漾起一圈圈漣漪?!罢撬彼届o地說,“以此清水作鏡,方能蕩滌塵世遺留人心的丑惡塵雜。長與此鏡為伴,心便也融入這青山綠水之間,再不看俗事了?!薄澳苜u給我嗎?”他有些詫異,“此乃造物主之無盡藏也,取之無盡,用之不竭,卻又何來買賣之說?”我語塞,他又低吟起了“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大唐的盛世歡歌回響在耳際,唐太宗最終招見了我。此番不必發(fā)問,我便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聞陛下以魏征為人鏡,廣開言路,禮賢下士,深‘水’‘舟’之理,方造就這‘貞觀之治’。此等明鏡實為難求,斗膽叩問是否能賣與小可?”唐太宗微笑不語,繼而說道:“豈獨孤有魏征,紂王無有比干、楚王無有屈原乎?人鏡固重,而仁心更重;唯仁心之置于人鏡之前,方可開我煌煌天朝之偉象……”我還似懂非懂,身后卻又傳來了那個熟悉的聲音:“陛下,臣有一本!——”
黃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蘇軾正與客飲酒樂甚,扣舷而歌?!澳谡樟四拿骁R子之后,才決定擁抱‘東方之既白’而鄙棄官場仕途的斗爭傾軋?”不愧是豪放派祖師,蘇軾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頭一看,見一輪明月高懸蒼天,不禁再次泄了氣:所謂“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蘇軾以月為鏡,明是明了,卻又怎么買得下來?懊惱之際,蘇軾兀自在耳旁說下去:“曾幾何時,以為身沉宦海,與月對飲,方知我心依舊。朝暾夕月,落崖驚風(fēng);月鏡映照出這許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連忘返,高歌‘大江東去’……”
原來那理想的明鏡是如此的可遇而不可求,可見不可沽?;秀敝g,覺得心上有些異樣,低頭一看,不由得驚喜交加:歷經(jīng)水鏡之濯、人鏡之誡、月鏡之照,心已成了一面理想中的明鏡,再不必為曾經(jīng)的錯過而高喊“留步”。
【點評】舊題翻新依然在2004年的高考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李世民、豬八戒、包青天、屈原及安徒生筆下的王后與白雪公主,頻繁出現(xiàn)在閱卷者眼中。然而翻出新意、動人心弦的并不多。本文就是這不多中的一篇。其一熟悉史實。引用三例,可謂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充實而自然。如果說平時沒留心閱讀,留心掌故是不能做到如此妥貼而順暢的。其二借用而不拘泥。舊題翻新最忌諱的是舊題照搬,原故事的再版。而本文看似無新,但實具匠心:莊子的棄榮華富貴是因為他以“清水為鏡”;蘇軾的寄情山水是以“明月為鏡”。這均是作者的創(chuàng)舉。其三是作者駕馭語言與結(jié)構(gòu)文章的能力。從語言看。最成功的莫過于文白相間,如果說莊子說的是今人之語,那么唐太宗的“之乎者也”,蘇軾的如詩如(散)文,確乎將讀者帶到了初唐與北宋,猶如親聆一位政治家與一位詩人的高談闊論。其次是開頭結(jié)尾的排比句的運(yùn)用,妥貼而自然。對于結(jié)構(gòu)文章,不說首尾的照應(yīng)。莊子、蘇軾的侃談,僅就唐太宗一番高論后的“那個熟悉的聲音”響起:“陛下,臣有一本”就讓人如身臨其境,如親見其人。
斗鳥
飲料廠效益不好,工人都很苦悶。劉廠長便決定在周末舉辦一場斗鳥比賽,看廠里職工誰養(yǎng)的鳥最會說唱,第一名的將可得到獎金1000元。
舉辦斗鳥比賽,用劉廠長的話說是給單調(diào)的生活增加點色彩。果然,通知一下達(dá),職工們馬上精神起來,個個一回家想的就是如何調(diào)教好自己的鳥兒。
周末到了,在飲料廠的廣場上,多年難見的場景出現(xiàn)了。廣場上人山人海,喧聲、鳥聲合在一起,別有一番趣味。不一會兒,劉廠長登上了主席臺。廣場一下安靜了下來,大伙都在看廠長的鳥了。劉廠長的鳥就是和大家的不一樣,一看就是鳥中的極品。再看看鳥籠子,那簡直就是一件藝術(shù)品。劉廠長身邊的馬秘書開口了,說:“劉廠長的鳥都是如此的極品,那劉廠長您更是領(lǐng)導(dǎo)中的領(lǐng)導(dǎo)呀!”劉廠長馬上露出開心的笑臉,自謙地說:“哪里,哪里。只是功夫用在平時而已,哈哈哈哈……”笑著笑著,便拿起一塊精肉喂進(jìn)了鳥的嘴里。大伙一看,心里就泄了三分氣,自己的鳥兒哪能吃上如此好肉,看樣子這頭名是非廠長莫屬了。果然,比賽一開始,劉廠長的鳥兒就勢如破竹,勇不可擋,不—會兒便殺入決賽。決賽在主席臺上進(jìn)行。職工們都陶醉在鳥兒動人的歌聲中,聽起來仿佛是某位著名女歌手在演唱。廣場上頓時響起震耳的掌聲。冠軍當(dāng)然是劉廠長的了。
發(fā)獎開始了,先由廠長致辭:“此次比賽,重在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以期望廠子的明天會更好!”場下掌聲雷鳴般響起。馬秘書接著便把裝有1000元現(xiàn)金的信封遞到劉廠長手里,這時廠長的鳥突然說話了:“這我決不能收,請你拿回去!”馬秘書一聽馬上說:“廠長您大公無私,為廠為職工奔走操勞,真是我們的好領(lǐng)導(dǎo)呀!”場下再次鼓起了震耳的掌聲。當(dāng)馬秘書再次把信封遞到了劉廠長手里,廠長的鳥兒又說話了:“下次可就不要再這樣了喲!”場下一片嘩然,廠長的臉一下子白了。
【點評】飲料廠效益不好卻舉辦斗鳥比賽,事件本身就極具諷刺性。而伴隨斗鳥的逐步展開個中的諷刺性也就越來越強(qiáng):“廠長的鳥就是和大家的不一樣”“鳥籠簡直就是一件藝術(shù)品”,吃的是“精肉”以及“不一會兒便殺入決賽”,這一切均不由得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作為一廠之長,姓劉的在干些什么?如果說在于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玩玩”鳥也未嘗不可,但廠里的“效益”卻并不好呀!再看“斗鳥”的動機(jī),廠長說的冠冕堂皇,可實際呢?想為了得到那1000元的獎金!如此巧取豪奪,廠子效益不好的原因可見一斑。故事的結(jié)尾也是文章的高潮:一個唯利是圖、利祿熏心的貪官形象躍然紙上。而文中的馬秘書,一個活脫脫的馬屁精如在跟前。如此領(lǐng)導(dǎo)、如此下屬,能辦得好廠豈非天方夜譚?
明鏡高懸
“啪!”老爺我一拍驚堂木:
升堂!
你叫什么名字?你家住何方……什么、什么?你說本老爺認(rèn)得你?你是……哦!你是那知名女明星!前些天剛剛上了電視澄清緋聞……你要告何人哪?咦,你要告那天節(jié)目里的燈光師和攝影師?你告他們什么啊?哦,你說他們把你照丑了……別急、別急,慢慢兒地說!你說燈光師沒有調(diào)出最柔和的光線來掩飾你的魚尾紋?你說攝影師光拍正面沒拍你最美的側(cè)面臉和斜角四十五度的鼻子?我明白了,你要狀告他們把你的瑕疵拍得太明白了。
我說,你這位大姐!有四十了吧?秘密?!咳!臉面上的皺紋是時間的恩賜,你想要當(dāng)個真正的演員得靠演技,現(xiàn)在的觀念變了,光漂亮算不上什么!這狀子啊,本老爺不準(zhǔn)!你回家買面亮點的鏡子多照照吧,啥時候看清楚了再出來“上鏡”啊?
“啪!”老爺我二拍驚堂木:
下一個!
你們……呦嗬!來的還真不少!站好,站好!狀紙呈上來老爺我瞧瞧。嗯……“告美國機(jī)場歧視中國人”……這還了得?反華勢力又抬頭了不成?你們近前來,細(xì)細(xì)說與我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啊……唔……哦,原來是這樣……我說這件事你們可是不對了!美國機(jī)場用中文標(biāo)明:“不得隨地吐痰”還不是因為實在是有很多中國人在機(jī)場里習(xí)慣不好,把人家光潔的大廳當(dāng)作自家地板嗎?
哎呀,你們的確要好好反省了……把丑都丟到外國去了……今天老爺我也不罰你們了。那美國也是!自己仗著美元值錢就橫行霸道,今天來個“中國威脅論”;明天搞個伊戰(zhàn)策劃……這不,最近正鬧著“虐囚丑聞”呢!
其實,世界人民心里跟明鏡似的,誰不知道布什心里在想什么啊?稱霸唄!
“啪!”老爺我三拍驚堂木:
你……啊?你要告老爺我?!告我昨兒喝小酒是公家付的賬?呵呵……哎,不好意思。我……我這就去添上……嘿嘿。您慢走!
哎呦,好懸哪!
回頭看看,堂上所懸的“明鏡高懸”四個大字熠熠放光。
【點評】閱卷中,以“明鏡高懸”為題的作文見了不少,但如此構(gòu)思,切題切情的則千里挑一:1.新在形式與內(nèi)容的和諧統(tǒng)一?!懊麋R高懸”引自古官衙堂上的巨匾,文則以審案的形式出現(xiàn),以審案者的口吻一一道來,實為古為今用的范例,也確乎讓人耳目一新。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第二人稱的運(yùn)用自然得體,起轉(zhuǎn)承合和諧自然,相關(guān)內(nèi)容有角度有層次,有深度,從小到大折射出了當(dāng)今社會的蕓蕓眾生相。2.一幕獨角戲,一出動人的小品。說其動人,是讀罷全文,一個“法官”如在眼前——耳聞其聲,目見其形;說其獨角小品,是“老爺”的表演形象逼真。三“案”所判,曲直分明,個中剖析,清楚明白,讓人信服,尤其是“聽”罷“第三拍”無不令人捧腹。一個正直廉明,知錯必改的人民公仆形象有血有肉。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
明鏡的自白書
尊敬的顧客們:
大家好!我先為大家做個自我介紹:我是明鏡——也就是制鏡鋪里擺了幾十年,但仍沒有售出的那面磨得清晰明亮的明鏡是也。
由于我自出生以來,一直擺在店內(nèi)大堂里讓大家看見我、喜愛我、購買我。但是,一天復(fù)一天,一年復(fù)一年,看過我的人不計其數(shù),但卻無人購買我。由于我是店內(nèi)惟一的一塊明鏡,也就成了店內(nèi)惟一的一件滯待貨。于是,老板今天讓我寫份自白書,好好分析自己沒有創(chuàng)業(yè)績的原因。
以下是我經(jīng)過多方查證所找出的原因:
第一,錯就錯在我是塊明鏡??v觀我的兄弟姐妹,她們哪一塊不是昏暗模糊,就因為她們昏暗模糊,所以她們照不到人們的細(xì)小瑕疵,讓人們感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是不存在的,讓人們感到自己的完美。故而讓人們喜愛的是我的那些兄弟姐妹,而不是我——一塊能照見無論多么細(xì)小的瑕疵的明鏡。
這是我的悲哀!
第二,錯就錯在我生在一群昏鏡當(dāng)中,在整個店里,惟獨就我一塊明鏡。當(dāng)顧客們上門時,只有當(dāng)他們需要檢查自己的臉上是否有臟物時,他們才會想到用明鏡照照自己,而其他時候,用昏鏡便可以了。這時候,他們會發(fā)現(xiàn)后者比前者使用的頻率更多時,他們便會毫不猶豫的購買后者,而非前者,就這樣,我成了一種“對比色”,就好像黑襯白會襯得更白一樣。試問,這種角色,誰會去選購呢?
這是我的悲哀!
第三,錯就錯在我“生不逢時”。當(dāng)今的人們相比較而言,更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了。因為直言,往往是逆言,“忠言逆耳”,這樣的話只能給大多數(shù)的人帶來反感和厭惡。而那些順言,就如同“拍馬尼拍到正處”一樣,順著你的心,順著你的意,讓你聽得順心,聽得滿意,這誰不喜歡?而那些喜歡聽逆言的,歷史上前前后后加起來,也就唐太宗那么幾個。如果我這匹“千里馬”,恰好碰到那個“伯樂”,相信,一定是“英雄用到用武之地”了??上?我“生不逢時”啊!
這是我最大的悲哀!
第四點,“眾人昏醉我獨醒”……
唉,這是我這塊明鏡的悲哀!……
自白人:明鏡
【點評】本文妙在正話反說——明明是優(yōu)點卻說成是“錯”;明明是世人不知不用“我”卻說是“生不逢時”。以“自白”的口吻道來,增強(qiáng)了文章的可讀性。調(diào)侃的語言,如“那些喜歡聽逆言的。歷史上前前后后加起來,也就唐太宗那么幾個”不禁讓人掩卷深思。而“這是我的悲哀”“我最大的悲哀”“我這塊明鏡的悲哀”可謂一詠三嘆。反復(fù)遞進(jìn),則強(qiáng)化了文章的悲劇性,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中心。
買鏡,我要特制的!
鄒忌有一面鏡,一面真實的銅鏡,照出了他修長的身材,照出了他呋麗的容貌;唐太宗有一面鏡,一面叫魏征的鏡,照出了一代開明帝王,照出了一世貞觀之治;司馬遷有一面鏡,一面歷史的鏡,照出了上至軒轅下至漢武的人世滄桑,照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歷史上人們一直稱頌這樣的鏡,清徹明凈,事無巨細(xì),一覽無遺。
可是還有一句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如此,人如此,鏡亦如此。
所以,如果我要買鏡,一定要買一面特制的鏡:一面光亮如洗,可察毫未;一面昏暗沉寂,模糊朦朧。
用昏鏡照己,看見一個積極樂觀的輪廓。雷厲風(fēng)行,不拘小節(jié)。不苛責(zé)自己,不對自己的錯誤斤斤計較,抱怨不休,不對一時的過失耿耿于懷;用明鏡照己,看見成功中的不足,不讓成功的長堤因為疏忽的蟻穴崩潰,不許成功的腳步因為鞋中的砂粒而退卻:用這面特制的鏡子照自己,即不因小的錯誤而畏縮不前,也不為小的過失而功虧一簣。
用昏鏡照世事,看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繁榮富強(qiáng),國泰民安,上升的GDP的水銀柱,騰飛的載人飛船,2008奧運(yùn)會的旗幟都在召喚我們一同上升,上升;用明鏡照世事,陽光下角落中終有黑陰影。處槍決腐敗分子的槍聲還回蕩耳邊,遠(yuǎn)處依然傳來硝煙與戰(zhàn)火,我們還有許多事要做,每一個陰暗的角落都要我們用良知點燃一盞燈:用這面特制的鏡照世事,既不會誤認(rèn)為天空滿是陰霾,也不會忘記這世上還有悲哀。
用昏鏡照歷史,看見文化長河奔騰不息,浪花朵朵,用明鏡照歷史,看見固步自封的悲哀,看見妄自尊大的無奈……
用一面特制的鏡,照人、照世、照史,既不會讓目光被瑕疵糾纏,也不會讓失誤遁形于昏暗,用特制的鏡照世界,終會照來一個明媚的未來。
【點評】這是一篇思辨性、抒情性均相當(dāng)強(qiáng)的議論性散文。全文以鄒忌等名家和古語“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來對比引入,然后筆鋒一轉(zhuǎn)提出自己要買一面特制的即一面明鏡一面昏鏡的鏡子,從而將買鏡的本意與喻意很好的結(jié)合起來。正文部分。雙線并行,分從昏晚、明鏡照己、照世、照歷史來論特制鏡子的妙用,結(jié)構(gòu)對稱、整齊、嚴(yán)謹(jǐn),觀點很有啟發(fā)性。不足:第七段的“照歷史”還單薄了些。錯別字也達(dá)到了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