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檢張掖市志,許多不用或語義縮小的方言土話,留存了過去的生活。如今,經(jīng)歷過的歲月被夾在了歷史的紙頁間,斷裂的歷史需要鏈接。 30年前祖母還在世,不會看鐘表,但起得早,老人把晨星叫“亮明星”,把雷叫“呼嚕爺”,嚇唬我們時就說呼嚕爺來了。70年代初搞人防備戰(zhàn)時,街頭貼出美國鬼怪式飛機和蘇修飛機宣傳畫供人們分辨,我們就把那圖上的飛機當(dāng)呼嚕爺,印下了少年更事后對世界的最初恐懼。
30年前張掖大街的地面還沒硬化,路上的小石頭叫“石娃子”,好像有生命。以前常下雨,家產(chǎn)院子中心空地叫“丹池子”,丹池子種花兼蓄雨水。城里都有蘆葦,現(xiàn)在的中心廣場后面原先的水塘就叫“葦池子”,旁邊的小樹林叫“樹塘子”,冬天結(jié)了冰,我們就坐冰車子在上面滑冰?!捌し唤帧?街音“該”)有硝制皮子的作坊,還記得一個被下放的“眼鏡”佝僂著腰從硝水中撈出帶臭味的皮子用鏟刀刮削熟制的情景。城里有楊樹的地方就有“老哇”——烏鴉的俗稱,可能是取它在日暮時分歸巢時還沒有覓到足夠的食物而愛叫的意思吧,那時人吃不飽,哪有鳥獸的食物等人溫飽后拓展生存空間,老哇早被驅(qū)趕到視野之外不見了??吹健案吡骸边@詞別以為就是高梁,這是張掖人叫蜻蜓呢,“葉貼子”好理解,蝴蝶停下不飛時,翅膀并攏的樣子像貝占在葉片上,抓高梁撲葉貼于也是我們兒時的一項游戲。
那時城里還沒有自來水地下水位比現(xiàn)在高,挖3米之右就出水,幾個院子用一眼水井,木板或空樹段圍成井欄用“攏子”提水,攏子就是鐵皮水桶,井欄上有攏繩勒下的槽,井沿冬天結(jié)冰很滑,提水要小心翼翼,要防攏子掉到井中,我們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城里也沒有水沖廁所,只有墊土的圈,鄉(xiāng)里人用“推車子”起掉大糞,推車子就是獨輪車,因為院子進不去大車,推車子是最便利的運輸工具?!皭核鳌笔抢?,取其視覺所引發(fā)的心理感覺,見了稀里索羅條狀的廢物,就引起心里的厭惡感,現(xiàn)在垃圾分類裝袋后往垃圾道一扔了事,這詞慢慢聽不到了。
那時,娃娃的開襠褲叫“衩衩褲”,衣裳的前襟叫“撈襟”,沒有手提包,更不像現(xiàn)在塑料袋滿天飛,菜買上就綰起衣襟兜在胸前,衣服的后襟叫“揚尾巴”(尾音“義”),可能是形容人們還像未開化的猴子吧!現(xiàn)在衣服早進化到休閑的層次。但還聽到把衣服口袋叫“搭包”,這倒概括出使用部位最本質(zhì)的特征,布紐扣口叫“紐袢子”,把布毛氈棉鞋叫“雞窩窩”,一是天冷墊雞毛取暖,二是言其暖和像雞窩。孩子的剪發(fā)頭叫“英毛墩”,我想了好久,覺得這詞最費解也最有特征,是孩子剪頭后英姿勃發(fā)虎虎有生氣呢,還是憨實淳樸一如當(dāng)?shù)孛耧L(fēng)?總之,中分有厚度的頭發(fā),像茂盛的青草被稍稍平著修剪,不講究發(fā)型卻又是那時最特別的發(fā)型。
過去沒有跨季節(jié)性蔬菜,春天先吃黃芽蔥,然后寡水面條飯里調(diào)熱蘿卜子,就是水蘿卜,是春天上市早的一種菜。毛桃兒是土生的桃子,等不到成熟就摘下來賣錢?,F(xiàn)在滿街的花卷饅頭的前身叫 “刀把子”?!澳X豆子”是形如桃子的一種豆類,就是過去孩子們的小食品。張掖過去有很多炒豆子的作坊,現(xiàn)在當(dāng)街門面熏得發(fā)黑的鋪面早已消失不見,但腦豆子又出現(xiàn)在超市中,可見這豆子的生命力很長。過年買一副“羊吊子”,就是羊的下水。叔叔結(jié)婚在家里擺席,廚子很神氣地手托“掌盤”,喊著“油啊!油啊”走過來,掌盤就是端菜的大木盤,上面有我們垂涎欲滴的西北大菜,那時也只能在席上吃到它,那可是羊肝羊肺羊心剁碎了摻粉面調(diào)料,炸了卷干子正宗做的。嬸嬸出嫁前用線絞掉臉上的汗毛叫“開臉”,祖父買幾斤待客的紙包糖叫“糖瓜子”。從憂患的日子走出,生活好起來后格外懷想那時候咂糖瓜子的甜,現(xiàn)在,吃什么都不覺香了,但不想倒回到從前。
一年四季愛跟祖母住在院南面的屋里,冬暖夏涼的這屋叫“倒座”(倒音“道”),“梁花”是屋頂,“仰塵”是上面糊一層隔灰的紙,“床桌子”(床音“況”)上的大木箱叫“板箱”,一對板箱多半是祖母輩們的陪嫁,里面是些過時的東西,但可能就有見證歷史的物件。天冷時架火盆取暖,講究一點就用木炭,一般用“砟子”,砟子就是煤炭,挖煤的工人叫 “窯貓子”,大概是形容他們彎腰背煤時的靈活吧。買來砟子摻黃膠泥脫成煤磚。做飯用柴火灶,大戶人家的灶房也是黑的,拉的風(fēng)箱叫“風(fēng)匣”,不像現(xiàn)在用鼓風(fēng)機、液化氣,還有抽油煙機。家家還有叫“老罐”(罐音“關(guān)”)的粗瓷缸,主要腌過冬的咸菜??簧系男》阶澜小翱蛔雷印?,睡起來在炕上喝過再下地,喝就是吃早。點的意思。 我們下學(xué)后作業(yè)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這樣多,都玩一種捉迷藏的游戲叫“道道家”。幾個院子相通,構(gòu)成了快樂的迷宮,玩完后渾身是土;就是鼻子上也有土,張掖人把娃娃的鼻子叫“鼻疙瘩”,言其小巧可愛。“壓油馬”是找到一塊板,中間支墊起來后你上我下晃蕩的一種游戲,類似于今天的蹺蹺板。“嚎皮胎”形容愛哭的孩子,哭時臉像一個鼓脹的小皮球?!邦嶎D”是說老人糊涂:人生經(jīng)歷顛沛流離風(fēng)風(fēng)雨雨,思維停滯了下來,或許是老年癡呆癥最好的方言注解吧。
那時人們的精神生活很貧乏,鄉(xiāng)里人看過年的社火表演叫 “睇秩高子”(睇音“呆”),言其看得專心。城里人在過去叫“戲園子”,現(xiàn)在還在的七一劇場或快要拆掉的東方紅電影院里通常看樣板戲或阿爾巴尼亞電影,放解禁電影時,我們或從河西印刷廠紙堆中找到印廢的票混進去,或從檢票口壓低身子鉆進去,記得我看的第一部片子是《偵察兵》,電影院人滿為患,而現(xiàn)在家家有影碟機,電影院卻門可羅雀。
過去的日子過得“難辛”——艱難辛苦,就是困難的意思。人窮而閑就橫生事,形容此種狀態(tài)用 “淡不濟濟”、“閑不旦旦”這兩詞。“抄花子”是乞丐的意思,窮極餓瘋了,冷不防會從你的手里把食物“叼”過去,叼是搶的意思。做人得“活泛”,活泛是靈活,活動廣泛了,才能辦事靈活,內(nèi)含因果?!昂σ暋本褪呛ε聦Ψ?,不敢正視對方,很形象地表現(xiàn)出羞怯狀?!百\處處”形容人機靈狡猾,這詞并不含過多的貶抑,于是,便“挖抓”著想一些辦法,挖抓是亂動的意思,那時不許有人動歪心思,現(xiàn)在再想,能動歪心思的人就是當(dāng)時敢為天下先的能人了。境況要是稍稍轉(zhuǎn)變了或身體好了,就說“好大里了”,好到大而鋪開,好到里面,進人問題的實質(zhì)核心,這詞隱含了多少詞外的意蘊。等到了“了勢得哩”,又形容場面大,得了一種勢頭,就掌握了事物的主動權(quán)?!傲娓伞敝竼栴}解決得干脆徹底,詞語取了動作的伶俐和干練作內(nèi)涵。最有趣的是“嚷仗”,是指吵架,像發(fā)生在兩張嘴之間的戰(zhàn)爭場面。
至于“山得很”用與世隔絕的“山”字使人聯(lián)想到土氣和粗野?!叭獾煤堋?,視覺勾連觸覺。今天,山里人進城做生意,把粗獷有力熱情豪放揉進了城市,與時俱進,膩味了膏粱厚味的人們在尋找返璞歸真的道路,由見面問“吃過了嗎”轉(zhuǎn)向蹦迪、瘦身等話題,也該篩選方言土話中表達精髓的東西匯聚到時代進步的潮流中來了。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鄉(xiāng)音方言慢慢跟普通話交匯融合,有許多新詞又掛到我們的嘴邊,30年后,后人再為現(xiàn)在的生活作傳,勾連起他們認定的歷史生活和鄉(xiāng)音方言:豈不知那詞里也有今天最流行的生活,誰能阻擋這行進的步履呢?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