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識周玉梅及其剪紙作品,緣于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張掖市2004年慶“三八”聯(lián)誼座談會上,作為巾幗建功代表人物之一的山丹縣下崗女工周玉梅以她的一套分裝為10個冊頁、共506幅的《<紅樓夢>剪紙連環(huán)畫》,傾倒了所有與會代表。她們爭相觀看,愛不釋手,被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剪紙作品所吸引,為作者的高超技藝而贊嘆。
周玉梅是一位誠實質樸的農家女子,高中沒有上完就回鄉(xiāng)務農了。她從小喜歡畫畫和剪紙,小時候跟著老師拿鉛筆和蠟筆描摹簡單的靜物,也學著母親拿剪刀剜剪花草蟲魚。年歲漸長,畫筆和剪刀下漸漸有了些靈氣,同時也有了新的期盼和渴求,她便想方設法找來一些專業(yè)書籍,認真研讀努力吸收其中的養(yǎng)分,漸漸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加強了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奠定了一定的美術功底。1988年,山丹縣文化館為發(fā)展民間美術事業(yè),招錄了一批有繪畫基礎的年輕人學習美術知識和烙畫技藝,周玉梅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在陳希儒、巨潮等老師的指導下,她的繪畫基本功和烙畫、剪紙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1989年她創(chuàng)作的烙畫、麥稈畫被選中參加北京首屆中國藝術節(jié)甘肅省民間工藝美術展覽,一個山村姑娘的美術作品,帶著幾分稚嫩、幾分嬌羞,踏進了中國美術館的大門,這年她才20歲。
1993年,她到山丹縣烙畫工藝美術廠工作,直到1997年烙畫廠改制時分流下崗。在烙畫廠的幾年里,她白天拿烙鐵,晚上拿剪刀。無論是在木板上烙刻花草人物,還是在紙上裁剪日月山川,或是把一支支纖細的麥稈變幻成各具情態(tài)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在多種創(chuàng)作形式的交互中,她漸漸參悟到了藝術的真諦,一步步邁向神圣的藝術殿堂,藝術表現日趨成熟,許多作品被上級文化部門收藏或被外地客商買走。下崗后她辦起了一個工藝美術門市部,她創(chuàng)作的烙畫、麥稈畫等作品在縣內外受到人們的青昧。勤勞和智慧給她帶來了生活的充實和精神上的享受。但是,生性好強的周玉梅,不愿滿足于這種作坊式的簡單重復的手工勞作,她想在剪紙藝術這片天地里作一回全力的拼搏,試一試自己的身手。因此她毅然關閉了門市部,回到家中潛心鉆研起了她的剪紙藝術。
也許是身為女性的緣故,也許是生性愛美的緣故,周玉梅的剪紙中,表現最多的是古代的仕女,即使是現代題材,也多是裕固族牧羊女、鄉(xiāng)村農婦等等。10多年來,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許多以古代仕女為題材的剪紙作品,如昭君出塞、西施浣紗、貴妃醉酒、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美好的傳說和美麗的故事,經她的妙手一“剪”,竟變得活靈活現。1999年前后,隨著創(chuàng)作積累的增多,在丈夫的支持下,她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以剪紙連環(huán)畫的形式把《紅樓夢》的故事輪廓表現出來。為此,她付出了整整五年的心血。為了進行這一創(chuàng)作,她認真研讀原作,請教有關專家,參考相關圖書資料,準確把握故事脈絡,精心設計人物形象,恰當安排畫幅內容,力求形象地表現原作的風韻。她首先選取自己最熟悉的情節(jié)和人物,如“寶黛相見”、“寶琴立雪”、“寶釵撲蝶”、“湘云醉臥”等,進行了一些嘗試性的創(chuàng)作,然后多方征求意見,并在專家的幫助指導下展開了全面系統(tǒng)的構思和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她克服種種困難,不斷學習提高,對每一幅作品都認真對待,從不馬虎。有時覺得前面的某些部分不甚滿意,便忍痛毀棄,重新構思創(chuàng)作。有時為背景上的一處破綻或衣飾上的一點瑕疵,也會廢掉整幅作品。1 800多個日日夜夜,她埋頭苦干、廢寢忘食,每天都有一定的計劃任務,每天忙碌到半夜三更。剪紙是一項非常細致和辛苦的工作,一幅構圖稍稍復雜一些的作品,往往需要耗費三四個小時的時間。完成506幅作品所需要的毅力、時間和心血是可想而知的。她在談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甘苦時說:“沒有星期天,沒有節(jié)假日,就是春節(jié)期間也沒有休息過,有時邊做邊聽《紅樓夢》音樂磁帶,從中尋找靈感,大多數的時候工作量都在10小時以上。手上的老繭退了一層又一層,眼睛時常熬得通紅,親友們偶爾見面,總是勸我不要過分辛苦,應該像這個年齡的其他女人一樣享受生活??墒菦]有辦法,我有我的目標和計劃。”正所謂“書癡者丈必工,藝癡者技必良”,經過整整五年的艱苦努力,這部由506幅剪紙作品組成的《<紅樓夢>剪紙連環(huán)畫》終于在去年的金秋時節(jié)女。愿完成了。
周玉梅沒有專業(yè)學歷,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經過多年的鉆研和磨礪,她已經是一個水準較高的“紅學”家了。我們在她家中見到的這部作品,每幅約為8開大小,如果橫向接排,全長達225米,面積達88平方米,縱觀全套剪紙,可以看出她對《紅樓夢》這部文學巨著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其內容全部用紅色的紙張剪出,但是那一幅幅畫面卻讓你覺得色彩斑斕,風雨滿紙:人物群像呼吸靈動、栩栩如生。例如《湘云醉臥》圖,人物正面平臥,周圍繽紛的落英與之相伴,醉態(tài)可掬,較準確地表現了湘云不怕“石涼”和喧囂,“惟大英雄能本色”的天然本性:《不是冤家不聚頭》圖,背景一幅竹簾,簾外幾桿翠竹,架上一只鸚鵡,寥寥幾“剪”,瀟湘館之魂就被勾勒出來,畫面上共有九人:黛玉掩面哭泣,寶玉參禪般低著頭,襲人勸說,紫鵑安慰,賈母埋怨……真正是裙釵個別,形態(tài)各異,同時又讓你真切地感受到寶黛愛情的纏綿悱惻和環(huán)繞在他們周圍的各種復雜關系。從藝術形式上看,全套剪紙體現了作者扎實的美術功底、嚴謹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可貴的藝術追求,她打破了一般剪紙作品構圖簡單、主題單一的特點,用復雜的圖案表現復雜的人物關系、故事情節(jié)及環(huán)境特點,與她過去創(chuàng)作的同類題材的作品相比,有了長足的進步。在這些作品中,作者十分注重構圖技巧,虛實結合恰當,主次安排得體,畫面富有層次感、立體感。尤其是后期創(chuàng)作的部分,更顯得線條流暢,刀法嫻熟,人物情態(tài)生動逼真,景物映襯妙趣天成。作為連環(huán)畫這樣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人物形象包括外在特征和內在情韻都要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周玉梅的作品中較好地處理了這方面的關系,在整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做到了形神兼?zhèn)?、氣韻貫通,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去年8月,周玉梅帶著她的這部作品,參加了甘肅省首屆文化博覽會,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好評,并獲得“全省首屆民間工藝美術百合花獎”銀獎。中國書協(xié)秘書長張旭光說這部作品“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富有藝術感染力”。甘肅省著名民間藝術家王光普先生雖身患重病,臥床化療,但還專門打電話、寫信祝賀并鼓勵周玉梅。目前,她正積極籌劃將這部作品編印成書。在上文提到的慶“三八”聯(lián)誼座談會上讓人們驚嘆傾服的便是這部作品的書稿小樣。
.
已是甘肅省美協(xié)會員、甘肅省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的周玉梅,她的剪紙作品其實還涉及裕固風情、河西風物、山鄉(xiāng)風貌等方面的題材。她曾為多部圖書剪配插圖,《裕固草原傳喜訊》、《祁連播綠》、《樂盈祁連》、《山娃夢》等多幅剪紙作品在省內外發(fā)表、參展并獲獎?!?lt;紅樓夢>剪紙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完成后,她又在上述題材的創(chuàng)作上,開始了新一輪的探索。她的剪紙藝術創(chuàng)作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張掖日報》用一個專版作了介紹,《甘肅日報》、《美術寺艮》、《光明日報》等也者P分另,J作了報道和評論。
意屬丹青志不衰,洞穿幽昧智靈來。人生貴在勤開拓,歲月風情任剪裁。愿周玉梅和她的剪紙為隴上民間藝術增添新的光彩,也為她自己的藝術青春掀開秀麗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