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戈
內(nèi)容提要“功德論”是中國古代一種極富實踐性的政治評價體系。在秦漢之際它得到了廣泛而靈活的運用,成為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和普遍的政治共識。在對人性與政治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理論思考中,中國人始終缺乏一個終極維度。功德概念在實際政治中的廣泛運用恰恰與它同中國社會古老習俗中那種尊祖敬宗的禮制觀念有關(guān)。
關(guān)鍵詞功德 政治共識 天下
〔中圖分類號〕K232;D6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04)02-0150-06
一
“功德論”是中國古代一種極富實踐性的政治評價體系。在秦漢之際它得到了廣泛而靈活的運用,成為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和普遍的政治共識。三老、豪杰勸陳勝稱王時一致認為,“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 ① “存亡繼絕,功德宜為王?!?② 這里面包含兩個標準。一是功,“伐無道誅暴秦”;一是德,“復立楚國社稷”。前者是現(xiàn)實標準,后者是歷史標準。它意味著,人們判斷一件功業(yè),既看它是否改變現(xiàn)實,又看它是否恢復傳統(tǒng)。當然這里也還存在有一種策略上的考慮。即“監(jiān)臨天下諸將,不為王不可”。但反對意見則認為,“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边@里透露出稱王背后的觀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