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是全社會尤其是廣大中小學關心的大事。繼教育部出臺《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之后,北京市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并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例在基本原則上與《辦法》是一致的,即學校對學生負有教育、管理和保護的義務,而不承擔監(jiān)護職責,事故責任歸責原則為過錯原則。同時,《條例》根據北京市的實際情況又有—些新的規(guī)定,體現了一些新的理念。本期我們特約北京市教委法規(guī)處的李開發(fā)同志撰文,就一些大家所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
一、有了《辦法》,為什么北京市還要制定《條例》?
教育部于2002年9月1日開始實施《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掇k法》是部門行政規(guī)章,法律位階低。從更好地處理事故的角度出發(fā),有必要提高學生傷害事故處理的法律位階,制定法規(guī)。北京市出臺的《條例》,是地方法規(guī),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是必須遵循的依據。
根據市教委的調查,北京市近三年共發(fā)生學校賠償經濟損失的學生傷害事故360余起,50%以,上的學校在處理事故時遇到困難,糾紛時有發(fā)生。相當一部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的周期為6個月至1年,有的長達2年左右,更有個別事故長期得不到處理,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社會各方面對學校責任性質的認識不清,影響了事故的認定與解決。學校對學生負有教育、管理和保護的義務,而不承擔監(jiān)護責任。這一法律關系在《民法通則》、《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有相關規(guī)定或者體現,但一直未被社會廣泛理解和認知,尤其是部分學生和家長錯誤地認為,學校對在校學生應當承擔同監(jiān)護人一樣的監(jiān)護責任,由此引發(fā)了學校和學生、學生家長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的矛盾。第二,學校對學生的安全保護意識不強,預防措施存在隱患。缺乏對學校預防事故發(fā)生的職責和措施的具體要求、學校安全保護意識不強和預防措施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在教學實踐中這樣的事例很多。第三,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缺乏明確的責任劃分和處理程序。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復雜多樣,大多數屬于混合責任事故?!稐l例》實施前,對學校、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和第三人對事故的責任應當如何劃分以及應當通過什么程序來處理事故,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往往是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后,無法分清當事人之間的責任,甚至有時當事人相互推諉責任,事故的證據也常常輕易地滅失或被隱瞞等,這些都影響了事故處理的及時、客觀與公正。第四,學校對責任的承擔,缺少保證條件。學校沒有專項的事故賠償經費,而國家撥付的教育教學經費屬??顚S?,學校對履行所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缺少保證條件,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學校,也更不利于對受傷害學生進行及時的補償,既影響了學校的正常工作,又造成學生應有的利益得不到落實。
隨著北京市民主法制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北京市的立法工作開始更加注重立法質量的提高,而提高立法質量的核心是圍繞經濟與社會發(fā)展中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和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立法,針對學生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的《條例》應運而生。
二、《條例》所遵循的原則是什么?體現了怎樣的理念?
《條例》主要遵循了三個原則:一是預防為主的原則。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關鍵在預防。通過制定和落實《條例》,促使學校樹立安全工作的責任意識,落實相關的安全防范措施,盡量避免和消除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從根本上消除學生傷害事故所引發(fā)的種種矛盾。二是利益平衡的原則。為了保護學生和學校雙方的合法權益,既妥善處理傷害事故,又維護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條例》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劃分責任,以達到各方利益的平衡。三是法制統一的原則?!稐l例》在內容上涉及民法、刑法、行政法以及相關教育法律的多項法律條文,屬于多項法律的交叉領域。為了維護法制的統一,《條例》充分考慮并注意了與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協調和一致性。
同時,《條例》制定的重點放在事故的預防上,貫穿著對中小學生進行人文主義關懷、維護中小學生合法權益的理念。這些在《條例》內容中具體體現為:一是《條例》的適用范圍是中小學生,體現了對中小學生作為弱勢群體的特殊關愛。二是把事故的預防作為《條例》的立法重點,針對不同的主體,分別明確了教育、衛(wèi)生、公安等政府部門,學校舉辦者、學校及其教職工,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產品與服務提供者在事故預防方面的具體職責,使立法的目的及著眼點更加明確。三是《條例》規(guī)定,對非因學校責任受到傷害的學生,學校根據條件和實際情況,在可能的條件下,本著自愿的原則給予幫助。四是《條例》規(guī)定了市、區(qū)縣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學校投保學校責任保險,以解決學校對履行事故所應承擔的賠償費用問題。五是《條例》采用了“舉證責任倒置”制度,即學校對部分免貴事項負有舉證責任。這樣規(guī)定,一方面在實踐中有利于促進學校承擔更加謹慎的注意義務,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護中小學生的利益。鑒于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處理中存在舉證妨礙的現象,在受害方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時,其收集證據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引入舉證責任倒置制度能更加切實地保護學生的利益。
三、《條例》怎樣體現了以預防為主的原則?
根據《條例》的規(guī)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制定學校安全工作和事故預防的管理規(guī)范,并組織實施:衛(wèi)生行政部門按照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履行食品衛(wèi)生監(jiān)督職責;公安機關承擔打擊校園犯罪、指導和監(jiān)督學校做好校內防火和安全保衛(wèi)工作:學校舉辦者為學校配備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應當符合安全標準:與學生學習和生活有關產品與服務的提供者應當保證其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符合國家和本市的相關質量和安全標準。
目前所發(fā)生的在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有相當部分是由于學校預防意識不強,管理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稐l例》重點對學校應當履行的預防職責做出了詳細規(guī)定。在教學設施設備上要做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等要符合安全標準;保障消防和其他應急設備有效運行;在選擇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關的產品與服務時,應當考察產品與服務提供者的能力和信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做到: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本市教學要求開展體育與實驗教學;按照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開展各種集體活動:對任免教職工盡到審慎的義務:對有特異體質或者疾病的學生給予必要的照顧;發(fā)現學生在校期間突發(fā)疾病應盡及時救護的義務:對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有及時告知其監(jiān)護人的義務。同時《條例》還要求學校教職工應當遵守工作紀律,不得擅離工作崗位;不得有侮辱、毆打或者體罰、變相體罰及其他傷害學生的行為:不得在工作中違反操作規(guī)程及其他有關規(guī)定并盡到安全教育的職責;發(fā)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有及時告誡或者制止的義務。
四、《條例》的舉證責任倒置制度加重了學校的責任嗎?
《條例》在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上,以過錯責任為基本歸責原則。具體地講,責任主體沒有履行《條例》預防一章中規(guī)定的相應謹慎注意義,務或履行不到位,那么,責任主體就具有過錯,在學生傷害事故中就應當根據過錯大小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過錯責任的基礎上,引入了舉證責任倒置的制度,這項制度并沒有加重學校的責任。因為根據《條例》預防一章的規(guī)定,學校作為事故發(fā)生前的預防主體,其應當履行相應的謹慎注意義務。學校如果履行了謹慎注意義務,學校就沒有過錯,也就不必承擔責任。學校將已經履
行的謹慎注意義務進行舉證,實為舉手之勞,這項制度并沒有加重學校的責任。
五、《條例》如何解決學校賠償經費來源問題?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學校承擔賠償責任的費用來源問題,《條例》規(guī)定“市和區(qū)、縣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學校向保險機構辦理責任保險。保險費用由學校舉辦者承擔?!边@就是投保學校貴任保險問題。
學校責任保險,是指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包括學校統一組織或安排的活動),由于校方的疏忽或過失造成學生的人身傷亡,在法律上應由校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時,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其目的是轉移學校教育的風險。具體做法是學校出資為自己可能發(fā)生的過失侵權責任向保險公司購買保險,一旦校方對學生人身傷害依法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時,就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在加拿大、德國等國,政府在保險制度中專門設立學校責任保險,來轉移學校的教育風險。
2003年9月1日,北京市教委組織投保學校責任險工作,由北京市教委與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簽訂了學校責任保險協議,保險標準按每學生每學年3元計算,為北京市公立中小學校、職業(yè)學校及公立幼兒園投保學校責任險。根據市教委與保險公司達成的協議,參加投保的本市公立學校的中小學生及公立幼兒園的學齡前兒童,在校受到人身傷害后,學校應當承擔過失責任時,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每人每年累計最高賠償額為人民幣20萬元,每所學校每次事故累計最高賠償額為人民幣400萬元。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學校承擔賠償責任的經費來源問題,把學校從困擾中解脫出來,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學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