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那是她的骨骼,冰肌玉骨,冷傲高寒,本意不爭春;艷,那是她的軀殼,從百變妖姬、滿州國的川島芳子到一個凄艷的女鬼;芳,那是她的味道,有過似水年華也有過烈焰紅唇,入行20年浮華看過,人生路漫長,她——梅艷芳,自成一派韻味。
很多時候她成為傳說中的人物,堅強,樂觀,一腔熱血,有不合時宜的熱心腸和符合時宜的冷面孔,豪邁、冷漠、妖艷、性感,用男人一樣的大氣與豪情,演繹著女人的寂寞與心碎。
伴著寂寞綻放
幼年喪父,雖是家中幺女,但是她沒有被寵壞的特權(quán),1967年僅4歲半的她便登臺獻唱,跟隨媽媽所創(chuàng)辦的錦霞歌舞團在街頭、歌劇院、公園中表演。70年代,她與姐姐梅愛芳以姊妹合唱團的名義獻藝,首本名曲便是《賣花姑娘》贏得眾多掌聲。
上學(xué)后,她在晚上常隨姐姐一起外出演唱掙錢用以維持家用。但當時社會風(fēng)氣認為“拋頭露面的是戲子”,所以讀到初二的她便不得不離開了學(xué)校,披著歌衫在歌廳、夜總會、酒廊游游轉(zhuǎn)轉(zhuǎn)了好幾年。多年后,她曾在電臺訪問中感慨地說:“以前唱歌的人不受尊重,被稱為‘歌女,家長們都阻止同學(xué)與我來往,看著同學(xué)玩耍,我卻永遠孤單一人?!闭怯捎趶男∶鎸Ω鞣N復(fù)雜環(huán)境,又要承擔(dān)家庭重債,故此她的思想較同年齡的人成熟、懂事,也形成了她堅忍、豪邁的性格。
1982年,她在香港無線電視臺舉辦的第一屆歌唱新秀大賽上,以一曲《風(fēng)的季節(jié)》獲得冠軍,自此,一代歌后在歌壇的風(fēng)口浪尖屹立了二十載不動。
在1982年成為歌壇新秀之后,她便開始涉足影壇,但直到1987年她主演了《胭脂扣》才讓影壇人士真正認識到她的表演才華。這段凄美的東方人鬼情未了令她獲得了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二十四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自此,從文藝片到喜劇片,再到動作片和黑社會片,她都有不俗的表現(xiàn),為自己贏得百變天后的美譽。從一個地位低下的歌女,成為魅力四射的亞洲級巨星,期間的甘苦恐怕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曾試自殺解脫
當時她要負擔(dān)家計,還要應(yīng)付各種人際關(guān)系,壓力很大,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年輕時的她也一樣不懂如何開解自己。一不開心就選擇和一班朋友出去瘋,狂舞一個晚上,把悶氣全發(fā)泄出來或用喝酒麻醉,要哭要笑都任由自己。
身在演藝圈一定要懂自我保護,否則會很吃虧。“我用喝酒跳舞來發(fā)泄,其實內(nèi)心很清醒,那時有朋友進一步誘惑我,例如喝完酒再去玩,但我一定堅持回家,把家門關(guān)上才開始醉倒,不省人事,酒醉醒來往往很難過,但一定要這樣發(fā)泄,否則我精神會崩潰?!?
一個人闖蕩的天空有多少夜晚痛苦難眠,忍不住哭濕了枕頭,“現(xiàn)在想來真的很傻,我甚至試過自殺,但又想自己多么辛苦才紅起來,怎么能這么容易被擊倒?!本瓦@樣,再大的苦、再多的難,再失意的情、再輝煌的影,總不曾傷了她對人生的希望,對生活的渴求。
芳魂隕去天堂艷舞
2003年12月30日凌晨時分,一代艷后就這樣去了。自生病以來,在眾人面前時她總是堅強樂觀地笑對人生,但是誰能明白她堅忍背后的柔軟脆弱。一路歌來千行淚,尋尋覓覓女人心。她走的絕不孤單,雖然一生情事不斷,終了時卻沒有愛人相守,但素喜熱鬧的她,最后的時光卻擁得所有朋友相送。
在她的小檔案里,有這樣一個小節(jié):希望去的地方:夏威夷、希臘、天堂。天堂,誰會將此做為想去的地方?但她想。于她,一個四十歲的女人,成熟的是心智、是心胸,一朵曾經(jīng)搖曳在紅塵中的女人花,多少繁華看過,人世間還有什么是她看不透的呢!想去,是因為不去也終須去。自此,天堂又多了一朵芳艷的女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