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溫家寶實際上已經是半個總理的角色了。在當時的4個副總理中,他分管的部門最多,范圍最大,職責最重。
溫家寶的崛起沒有任何政壇黑馬的味道。3任總書記期間連續(xù)8年的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角色,以及一步一個腳印的上升軌跡足以讓外界感覺到其穩(wěn)健從容的風格特色。
2003年的早春三月,61歲的溫家寶仍用他那慣常的微笑回應著。隱蘊于謙和沉靜的外表下,在人們種種的預測和期待里,這樣的溫式微笑將會給中國帶來什么?
基層已現清廉務實穩(wěn)健風格其父笑言溫家寶名字的寓意
溫家寶祖上六代都居于天津市北辰區(qū)宜興埠鎮(zhèn)溫家胡同8號。
有人評價溫家寶的氣度溫文儒雅。這也許取決于溫家寶出身書香門第的熏陶。溫家寶的祖父在20世紀20年代曾經是天津宜興埠私立學校的校長,叔公擔任天津一間公立學校校長,父親是天津三十三中學的地理老師,母親是小學語文教師。溫家寶從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在知名的南開中學,溫家寶度過了六年時光。南開中學由著名愛國教育家嚴范孫、張伯苓創(chuàng)辦。讓南開中學驕傲的是,這里培養(yǎng)出了兩位總理(周恩來、溫家寶)、一位副總理(鄒家華),9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48位著名科學家;2位清華大學校長。
秉承父訓——中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等待年輕一代去開采。溫家寶考入了北京地質學院。1968年,在構造地質專業(yè)攻讀研究生的溫家寶,奔赴甘肅酒泉地質隊,開始了他甘肅14載的邊塞生活。
甘肅省地礦局的退休工程師陳光清,因為工作關系,是當年和溫家寶接觸較多的一個人。
陳光清告知記者,有一次和溫家寶出差去天津,住在溫家寶的家里,當時溫的父親等人都在。其父笑著說給溫家寶取名的寓意是“溫暖加吃飽飯”。一個名字表示了一個平實家庭對下一代的希望。
50歲分水嶺“天命之年”主抓財經
溫家寶履歷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幾乎以1~2年為時階,逐步從基層做到國務院副總理,每一次被提拔,始是副職,然后轉正職。如甘肅省地質局地質力學隊黨委常委、副隊長(1978年~1979年);甘肅省地質局副處長(1979年~1981年);甘肅省地質局副局長(1981年~1982年);地質礦產部副部長(1983年~198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1985年),及至后來的國務院副總理。
經濟研究所的一位專家說,在國內,正職一般起決策作用,副職兼具決策和執(zhí)行角色。這樣的經歷體現在了溫家寶務實的工作作風上。
1985年溫家寶由地質礦產部副部長調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1986年~1993年連續(xù)8年任辦公廳主任,其間歷經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三任總書記。1985年對溫家寶來說,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此前絕大部分時間,溫家寶都在基層。1992年10月溫家寶當選為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這一年,溫家寶正好50歲,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此后,溫家寶更多地參與到了中央財經工作中去,并一直是中央一線的主要財經官員。
他在中央書記處當候補書記五年、當書記十年,在國務院當副總理四年,主管業(yè)務最為廣泛,也是兼職最多的副總理。當時溫家寶擔當了許多重要的決策、協調機構職務,如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書記、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總指揮、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秘書長、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組長。主持起草了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負責設計了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成功地指揮了長江、松花江等流域的抗洪救災,負責制定了《2001-20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等重大工作。
在以上所任的主要機構“位高權重”——對經濟具有相當大的決策和協調權。如溫家寶擔任書記的金融工委除了負責政府金融機構,如人民銀行、保監(jiān)會和證監(jiān)會的人事及監(jiān)察等工作,還掌握著30家大型商業(yè)性金融機構的人事權,主管18家國有大型商業(yè)性金融機構,并接受9家金融機構的“掛靠”。目前金融工委已成為新設銀監(jiān)會的主體之一。
中國社科院的一位人士表示,這一時期溫家寶積累了豐富的全國宏觀經濟調控經驗,而且溫家寶知識全面、甚具全局財經工作頭腦,帥才與將才兼?zhèn)洹?/p>
與溫家寶接觸過的一位學者告知記者,溫家寶這個人很民主,善于聆聽各方意見。在推行經濟改革政策時,作出重要決定之前會聽取專家的不同意見。
這一點在溫家寶推行農村改革、防汛抗災中都有體現。
在朱基總理對溫的評價中,我們還找到了這樣的詞語:能駕馭矛盾,總攬全局,善于抓全局性、關鍵性的大事。通過我們大量的采訪,在溫家寶的身上,大體可以看出他的個人風格:身先士卒,敢于承擔責任;思路縝密,談吐清晰;長于概括,沉著冷靜;有大局觀,舉重若輕;善于發(fā)現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善于協調好各種關系。
初現端倪的政策取向“三農”問題將成為重中之重金融瓶頸是關鍵之考
對于這位行事嚴謹、低調的國務院首腦,媒體對其施政方針頗多猜測。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溫家寶一貫注重的“三農”問題,將是未來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種種跡象也表明,“三農”問題在新領導集體整個施政方略中將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是今年1月7日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按慣例總是分管農業(yè)的副總理溫家寶出席。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以及三位新任政治局常委——曾慶紅、黃菊、李長春均出席了會議。規(guī)格之高,前所未有。
這一“高度”在3月5日被國務院總理朱基再次證實,朱基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突出位置,鞏固和加強農業(yè)基礎地位。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關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松。我們堅持把加強農業(yè)、發(fā)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溫家寶在解決“三農”問題方面的信心在最近的兩會之際可見一斑。3月6日,溫家寶與參加兩會的湖北代表團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其間談到湖北的農業(yè)問題。溫家寶說:“歷史上稅費改革進行過不止一次。每次稅費改革后,由于當時社會政治環(huán)境的局限性,農民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后會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了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明清時期的思想家黃宗羲稱之為‘積累莫返之害’,這就是所謂的歷史上有名的‘黃宗羲定律’。”溫家寶表示:“共產黨人是徹底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我們一定能夠把鄉(xiāng)鎮(zhèn)機構精簡下來,一定能夠把過多供養(yǎng)的人減下來,一定能夠走出‘黃宗羲定律’的怪圈。”一番話贏得了代表們熱烈的掌聲。
一位學者表示,溫家寶在保持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基礎上,農村改革會有穩(wěn)健的發(fā)展。
2001年,國內的城鎮(zhèn)失業(yè)率是3.6%,2002年的增長到了4%,朱基總理要求將城鎮(zhèn)失業(yè)率最終控制在5%以內。擴大就業(yè)和促進再就業(yè)已經不單單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也是涉及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政治問題。為數千萬下崗人員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是新領導集體的迫切任務。也意味著溫家寶今后在保持社會穩(wěn)定、協調好各方面利益上任重道遠。
溫家寶1月2日至4日在山西看望貧困地區(qū)農民和城市困難職工時表示,擴大就業(yè)和搞好社會保障,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職責。要廣開門路,千方百計解決就業(yè)和再就業(yè)問題。要堅決落實中央關于鼓勵就業(yè)和再就業(yè)的政策措施,有關部門要進行督促檢查。
金融體系是政府最敏感的神經。1997年以來,溫家寶在朱基主導下參與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而今,將面對金融改革一大“攔路虎”——中國銀行數額龐大的呆壞賬。今年1月24日,溫家寶在全國銀行、證券、保險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深化金融改革,確保金融安全、高效、穩(wěn)健運行。并提出今年金融工作5大任務:繼續(xù)降低銀行不良貸款比例,穩(wěn)步推進金融改革,改進和加強金融監(jiān)管,逐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切實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一位分析人員表示,在處理銀行呆壞賬上政府或許會出臺更大的政策傾斜。如何解決制約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金融瓶頸是溫家寶面臨的難題。
判斷新總理的經濟運籌思路也許為時尚早,對現行的主要經濟政策尚不會短期內做出重大調整。溫家寶2002年底部署2003年經濟工作時提出了“一二三四”的整體方略,即“確保一個目標”——確保經濟穩(wěn)定快速增長;“抓兩大環(huán)節(jié)”——一是指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二是指堅持改革開放;“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多渠道增加就業(yè),二是努力增收節(jié)支,三是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推進四項改革”——農村改革、企業(yè)改革、金融改革、政府機構改革。
繼承、發(fā)展、穩(wěn)定將是溫家寶未來的主題,也將成為未來中國的主題。(原載中國經營報,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