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都希望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形象,能夠受到學生由衷的愛戴和敬仰。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若想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良好的道德品行
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是教師的傳統(tǒng)美德。教師勞動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是以自身人格來影響學生人格的。教師的道德品質以及性格、情感、意志和愛好等都影響著學生。不難想像,一個不修邊幅的教師教育學生要注意儀表,一個橫叼香煙的教師要求學生不要抽煙,會有什么樣的效果。事實上,個別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本身就來源于對個別教師不良言行的模仿。
良好的師德會贏得學生的尊重,高尚的情操會讓學生敬仰。
二、知識水平讓學生折服
教師的知識水平簡單來說就是要有才、學和識。
才,就是多才多藝,有才氣。教師的角色要求我們既要有本學科的專業(yè)技能,又要具備其他領域的知識,還要有廣泛的愛好。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能教會學生學科的知識,還能依靠個人的魅力去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的愛好,鼓勵學生不斷充實自己。
學,就是有學識。例如,作為藝術課程的美術學科,教師要對學生來自生活的感受加以強化、提升,以提高學生的藝術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因此,優(yōu)秀的教師既要學有專長,又要涉獵廣泛;既要精通本學科知識,又要懂得其他學科知識。作為走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教師,還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在新舊教育觀、教育行為的對比中反思原有的教育教學行為,以適應課改的需要。
學識淵博的教師總是會獲得學生的愛戴;淵博的知識會讓教師贏得大多數學生的敬仰。
識,就是教師要有長遠意識,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師不僅要掌握普遍的教育規(guī)律,還要能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既要針對全班,又要照顧個別;既要考慮到學生的現在,又要挖掘出學生潛在的素質。
有深邃思想的教師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思考能力;學生會對有思想、有見地的教師表示尊重。
三、情感交流、融洽無間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同樣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主導;教師是一位交流者,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培養(yǎng)者。要培養(yǎng)融洽的師生感情,作為教師,必須要對學生付出真心的愛。教育實踐證明: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前提。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品德而兢兢業(yè)業(yè),用充滿愛的語言感化學生。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一個教師如果能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了如指掌,學生就會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注,就會對教師充滿信任,愿意向教師敞開心扉,從而更喜愛教師。對于學生微小的進步,教師都要加以肯定和鼓勵。教師的愛和尊重是學生進步的起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育就是服務,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要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尊重學生的發(fā)展,啟發(fā)學生珍愛生命,正確對待自己和客觀世界并勇于承擔自己對生命、對世界的責任。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多花些時間去了解和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這種愛不是自上而下分配式的愛,更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非實質的愛,而是發(fā)自內心深處、切合學生實際、考慮學生長遠發(fā)展的愛。
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醒自己:學生的煩惱我知道多少?學生的學習情況我了解多少?學生的興趣愛好我又是否知道?只有設身處地地想想學生,推心置腹地做做工作,才會有融洽無間的師生感情。
雕心靈則需心靈美,正品德更需品德高。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和知識水平,發(fā)自內心地關愛每一個學生,才會獲得學生深深的尊敬和愛戴。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第112中學)
責任編輯/張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