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車站出來才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北國嚴冬的獰厲,那撲面而來的風像那個袋子里無數(shù)怪獸發(fā)出的聲音———上午6:30抵達綏芬河車站。奇異的漢字真令人匪夷所思:綏芬河的“芬”竟讓我駭怕,那袋子無數(shù)的怪獸里必有那頭斯芬克斯———劈頭蓋臉的風吼,可使你窒息:大街小巷旋轉狂嘯的雪糝如無數(shù)霰彈擊面;門洞拐角冷不丁一陣飆風下著無數(shù)把刀子,刀刀割你的臉。猛然記起十年前北京一次筆會上,東北北棱河董哥說起他那里冬的酷烈,在野外撒一泡尿立馬就成冰棱,出門忘了戴帽兒,一捂耳朵它會凍結在自己手里。當時只當是一句戲言———今天方信其真。
提著行李頂著撲面風雪急匆匆向迎候的幾輛小巴沖去。馬導說,今天的溫度零下20℃,真嚇人。這個彈丸之地的綏芬河,讓我們這些南方的人們找回了久已忘卻的冬季。
帶著對俄羅斯寒冷的恐懼我們乘上了去海參崴的專列。車速很慢,中俄接壤的真空地帶,山崗起伏,農舍依稀,高高矮矮的樹落盡了葉子,天空呈鉛灰色……一切顯得蒼涼,蕪雜,渺遠。車在格羅捷沃停站,下車后馬導忙不迭地點名,我們笑著說她像個人販子,從哈爾濱起已記不清點過了多少次名了。馬導說,少一人大家都回不去。此時,我吃驚地看見了一雙眼睛———我們排隊手持護照要通過邊檢站,亭里端坐一位女邊檢官,一眼掃過你遞給她護照上的標準像之后,目光利刃般注視著你的眼睛。站在亭旁的我禁不住笑了,她那雙攝人魂魄的美目,真難為她干這份差事!我真想永遠能迷醉于這雙美侖美奐眸子的深潭里呢。顯然她注意到了我的微笑,在順利地通過她邊檢之時,“達斯維達尼雅!”我向她道別?!斑_斯維達尼雅!”她也向我莞爾一笑,親切地回應。
又順利通過移民局與海關。格羅捷科沃是個小鎮(zhèn),除了這幢漂亮的海關大樓,煤屑路的兩旁是些低矮陳舊的木屋,幾個羸弱的男孩緊跟著我們,做著手勢乞討香煙或巧克力什么的。這個曾是我精神故鄉(xiāng)的偉大的俄羅斯還是那么貧窮。接站的大巴已在等候,我們上了車。司機是個栗色頭發(fā)的俄羅斯小伙,車開了,他播放起歡快的鋸木似的樂曲。從格羅捷科沃到海參崴282公里,樂曲就像橫亙在道路前一根碩大又堅硬的原木,復沓冗長的鋸木聲令耳朵不堪忍受,幸好車窗外廣袤的雪野、淡遠的山巒、鐵皮的廠房,還有沿途的民居,間或撲打車窗的飛 雪……這一切異國的風景,使人忘記了痛苦的耳朵。
在一個無名小鎮(zhèn)歇息,人們趕緊下車在雪地里蹭蹭腳、伸伸腿,讓幾乎凍麻的身體活泛一下。 有人溜進路旁商店購物,男士喝起罐裝啤酒,有的還喝伏特加;女士們買起俄式巧克力,有的竟大嚼冰激凌。小鎮(zhèn)商店讓我們這些大都市來的觀光客也刮目相看:店內裝潢美觀大方,商品一應俱全琳瑯滿目;美麗的俄羅斯姑娘待客熱情,一律頭戴白條紋的船行帽,身著蘋果綠連衫裙;藍色的眼,白皙的臉,堅挺的鼻,栗黃的秀發(fā),看不出她們有什么憂傷———在這樣一個偏僻小鎮(zhèn),度過青春年華。
零下30℃,海參崴。我們下榻于符拉迪伏斯摩賓館。
對于寒冷的恐懼,有時遠不及它給人帶來的亢奮與刺激。像南國的孩子,渴望一場生猛的大雪,或者像情人邂逅一次初戀的風景。
海參崴阿穆爾灣,東臨靜靜的太平洋。無垠的白雪成冰,凝固的海面。極目望去,仿佛晨曦的手打造一張巨大的銀箔鋪展開去,粒狀而富有質感的冰雪如無數(shù)白金戒指、鉆石項鏈奪目的光輝,灼痛眼底。遠處潔白的山巒之外是浩渺的重洋了。唐代詩人柳宗元那首《江雪》的意境,擱在這里最多只是一個盆景:當然,這堅硬如鐵的冰海上也不乏孤獨的垂釣者。他們用鋼筋螺旋鉆頭打穿厚達兩三米的冰層,再將魚鉤放下,靜靜地等著饑餓的魚上鉤,如幾只企鵝般匍匐守望,成為一幅絕倫的風景。
站在全城制高點———著名遠東理工大學的觀景平臺上,海參崴市區(qū)的全貌盡收眼底:城堡要塞、西伯利亞大鐵路起點的海參崴火車站、列寧廣場、中心廣場,都是這城市代表性的景觀。橫穿列寧大街,你會在另一個海岸驚訝于嚴冬里春天的海,洶涌澎湃的波濤,充滿活力———這就是馳名世界的海參崴不凍港!馬導說,大陸氣團與海洋氣團常年在此交匯。傳說海龍王經(jīng)過這里不慎將金角落于此海。這里是遠東最大的自由貿易港,往來著世界各國無數(shù)的船只。并錨泊著一艘戰(zhàn)艦,隸屬于著名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另一艘C56號潛艇,二戰(zhàn)時期它曾遠涉波羅的海,參加過著名的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擊沉過數(shù)艘敵艦。這艘屢立赫赫戰(zhàn)功的潛艇如今停放在海參崴的中心街道旁,供人瞻仰參觀。
海參崴金角港的近旁是海參崴火車站,它那明麗夢幻般色彩的巴羅克建筑風格吸引著無數(shù)游人。大廳里,烏蘇里斯克虎(東北虎)祭器里不斷溢出象征這城市吉祥靈性的圣水。我禁不住將持筆的手指浸潤于這祈福的水。
行走在這座美麗如畫的海濱城市,你會發(fā)現(xiàn)不少雕塑。那些極富藝術張力的青銅雕像,似乎在無聲述說蘇維埃時期那些英雄主義的故事。由于年代久遠,雕像在白雪的映襯下愈發(fā)黢黑,彌望過去,仿佛與一個時代佇立于虛無的深處。那天下午遇到了大雪,我們在一座二戰(zhàn)犧牲的烈士墓前看到一蓬不滅的明火,真令我們油然而生敬意:在這么寒冷的冬天,花崗巖紀念碑前還供奉著鮮花。
溫暖著寒冷的伏特加/金角灣要塞莊嚴的鳴炮/還捎上鮮花/帶給英靈們的骨殖/藍天 黑色的雕飾 一座歷史名城/誰更具懷舊的 品質
最動人心弦的是每天正午,城堡要塞鳴響十二門禮炮;年輕一代在結婚時不忘到這些英雄長眠的地方獻花。這已經(jīng)成為一種傳統(tǒng),一直保留到今天———這顯得莊嚴而富有詩意的情景與場面,無不表現(xiàn)出俄羅斯人民崇尚崇高的精神意義。曾經(jīng)生活在那個明亮而憂郁時代的俄羅斯人民,現(xiàn)在正呼吸著自由民主的新鮮空氣,大刀闊斧地開拓屬于自己的未來。
來自南部世界的旅游者,常常忍不住與街上的俄羅斯小孩拍照留影,這些童男童女個個金發(fā)碧眼,純潔天真,仿佛笑容可掬的小天使剛從天堂來到人間。
冬季,難忘的海參崴之旅———但總是異國的土地:
一邊是堅冰/一邊是洶涌的海/之間 那飛翔于海天之間灰褐色的海鳥/間或嘎嘎地長鳴/間或停棲在一塊塊浮冰之上/像泊著淡淡的鄉(xiāng)愁
離別之際,此景此情永遠烙于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