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寧安課改實驗區(qū)
編者按
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省的改革步伐正逐步加快。大慶市薩爾圖區(qū)、寧安市這兩個國家級課改實驗區(qū)經(jīng)過一年多的實踐,為我省的課程改革闖出了一條新路。2002年9月,我省在寧安市召開了全省課程改革實驗推進與培訓會議,大慶市薩爾圖區(qū)和寧安市兩個國家級課改實驗區(qū)在會上介紹了經(jīng)驗。本期,我們將以“走進寧安課改實驗區(qū)”為專題,重點介紹寧安市課程改革的經(jīng)驗。
我們將以“教學模式”牽頭,而后是“課堂實錄”及“課例評析”,目的是向讀者介紹寧安市課程改革的成果,給讀者一個課程改革的樣板?!罢n程評價”、“龍江師表”、“教學隨筆”和“教改研討”這幾個欄目,旨在通過課程改革評價體系的建立,課改教學過程中涌現(xiàn)的優(yōu)秀教師,教師在課程改革實踐中的心得以及對學習課程改革的點滴收獲,全方位地展示寧安市的課改。盡管新的課程理念反對教師教學有固定的模式,但我們認為:在改革初期,在沒有形成一定規(guī)模之前,還是要有典型引路的,要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作為樣板,使課程改革扎扎實實地進行。
此外,我們還通過“專家視點”、“課改對話框”、“課例評析”、“研究性學習”等欄目,刊登了專家對課改的認識、大慶市薩爾圖區(qū)課改實驗區(qū)的教學實錄,以此全方位地反映我省一年多以來課程改革的成果。
教學模式是多樣化的,每位教師都可以構建適合自己教學情況的教學模式,但必須科學、適用。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因此,課堂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有序,要形成程式化的模式,但必須科學,能經(jīng)得起推敲和實踐檢驗。
好的教學模式,能促進課程改革的實施;好的教學模式能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能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空間和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反之,就會起到制約和束縛作用。
“讀——悟——賞”教學模式的構建
2001年9月,筆者經(jīng)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研究、探討后,精心設計、構建了符合課改精神并適合我市教學情況的教學模式:“讀——悟——賞”,同時開始實施操作,10月,經(jīng)我指導的寧安市第3中學汪洋老師的《散步》一課,正式在全國骨干教師培訓班上亮相,并獲得好評。
這個模式的形成主要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第7條:“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經(jīng)過認真揣摩這段話,最終提煉,形成了具有三個梯度的教學模式:“讀——悟——賞”?!白x——悟——賞”在兩課時教學中分三塊,比例分配是1∶1.5∶0.5(30分鐘、45分鐘、15分鐘)。
(一)“讀”。在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以讀感染人、陶冶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達到美讀。如果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那么對這篇課文的內容、形式以及其他方面就把握得差不多了。因此,要想學好語文必須重視朗讀。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瀆的步驟可分為:
1.讀者泛讀或聽朗讀帶。好的朗讀可以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坐位上要認真地聽讀、仿讀,以便自己實踐時能把握住文章的感情基調,讀出語感。
2.自由朗讀。自由朗讀是學生的讀書實踐活動,學生模仿教師泛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名朗讀。指名朗讀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朗讀是否合乎要求,對學生朗讀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予以指導??梢詮陌l(fā)音、停頓、重音、語調、語速、語感等方面進行指導。只有這樣,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4.默讀、速讀。這一步也是學生的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從整體感知入手,理清文章的思路。學生默讀后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說出這篇文章的內容,并理清文章的行文脈絡,這樣就可以達到默讀、速讀的目的。
通過課堂的諸多朗讀實踐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朗讀激活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感染了學生,使學生由過去的不愛讀、不重視讀到現(xiàn)在愛讀、搶著讀,并在讀的實踐活動中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如:朗讀、默讀、速讀、分角色朗讀等)。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朗讀習慣,形成良好的語感,有助于對文章基調的把握,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悟”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悟”。悟是在讀的基礎上的一種升華,只有讀熟,才能悟透?!拔颉笔菍φn文內容的感悟和理解,和以前的理解課文、分析課文有點相似,但有著根本上的區(qū)別。過去分析課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領著學生去分析,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新課改后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全面參與,把課堂還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始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教師由過去的中心角色轉換成了參與者、促進者、服務者,一切為了學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的思維空間更開闊,并有助于培養(yǎng)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悟”的過程中,連過去不愛學習的學生都主動參與,積極討論,搶著發(fā)言;在“悟”的過程中,學生質疑、答疑、討論、評價,對個別難于理解的問題教師進行點撥。學生帶著問題走進來,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去,增強了教師的服務意識、公仆意識,課堂上再也見不到“惟我獨尊,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教師了。
在“悟”的過程中,要結合生活實踐對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悟”的過程中,讓學生學到一些生活經(jīng)驗和處事經(jīng)驗。如: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時,讓學生挖掘騙子行騙的騙術是:騙子善揣摩人的心理,投其所好,用甜言蜜語引誘你上當。我們還讓學生列舉當前社會上一些騙子的勾當,并說出上當受騙所產(chǎn)生的惡果,提高警惕、避免上當。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情感、道德、價值觀的教育。
(三)“賞”。賞是在“讀”和“悟”的基礎上進行的較高層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讀熟、悟透是賞好的基礎。在賞的過程中,提高學生欣賞作品的能力和審美情趣,使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有益的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等。
“賞”可以是內容方面的,也可以是形式上的??梢詮膬群?、語言、句式、修辭等諸多方面欣賞,也可以問學生,你認為課文中哪段寫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讓學生談談看法和生活體驗。
“賞”使學生的思維空間更開闊,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像力;“賞”使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由表及里,對課文進行更深層剖析。
在教學過程中,“讀——悟——賞”構成了完整的教學過程,缺一不可。
總之,在接近一年的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模式使我們受益匪淺。2001年12月,我市青年教師戴來生和汪洋兩人參加了黑龍江省初中語文大賽,在全省44節(jié)課中,寧安市的兩名教師雙雙獲得特等獎,他們用的就是這種教學模式。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是可行的,它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增強了課程的開放性和彈性。這種教學模式運用得好,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活動就放得開,收得攏,真正做到學習有序、學習有趣、學習有質。
(作者單位:寧安市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