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4日至8月5日,晉西北抗日根據(jù)地的開明士紳組織一次頗具聲勢與規(guī)模的赴延安參觀訪問活動。這次活動影響一時,有力地促進了晉西北抗日根據(jù)地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是抗日根據(jù)地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解疑釋惑,赴延安訪求“真經”
在民族抗戰(zhàn)的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共在抗日根據(jù)地實行了減租減息等有關限制地主士紳剝削的新民主主義政策,并按照組織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要求,積極地把開明士紳這支力量納入到根據(jù)地政權建設中來。1940年3月,中共中央發(fā)布了《抗日根據(jù)地的政權問題》的指示,指出根據(jù)地政權建設要實行“三三制”,開明士紳與中等資產階級在抗日民主政權中屬于中間派別,在政權人員分配上占三分之一。指示發(fā)出后,各抗日根據(jù)地隨即在政權建設中實行“三三制”、設立參議會等。晉西北根據(jù)地是各根據(jù)地中最早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地區(qū),共產黨和開明士紳有過較早的合作。但由于閻錫山在1939年底發(fā)動了反共軍事磨擦活動,使中共與士紳的合作受到了影響。中間派別的兩面性,使有的士紳依附于閻錫山,有的還在觀望。中共重視士紳工作并在根據(jù)地推行“三三制”后,晉西北根據(jù)地抗日政府十分重視團結開明士紳這一群體。1940年9月19日,《新中華報》發(fā)表報道指出,開明士紳“主地方名德,鄉(xiāng)望素孚,愛國保鄉(xiāng)”,“對于地方一切利弊,自必徹底明了,深望直言賜教,匡我不逮,多示救國方案,共扶危局,抗戰(zhàn)前途,實深利賴”。許多士紳對此很是贊賞,表示愿與共產黨合作;但有的仍心存懷疑,認為“三三制”只是擺個樣子而已。
就陜甘寧邊區(qū)來說,延安作為黨中央所在地和邊區(qū)首府,無論在政權建設方面,還是在經濟、文化建設方面都先行一步,是全國抗日根據(jù)地學習的模范。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批準了《陜甘寧邊區(qū)施政綱領》,并發(fā)動邊區(qū)各階層人民群眾充分討論。綱領宣稱:“本黨愿與各黨各派及一切群眾團體進行選舉聯(lián)盟,并在候選名單中確定共產黨員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黨各派及無黨派人士均能參加邊區(qū)民意機關之活動與邊區(qū)行政之管理,在共產黨員被選舉為某一行政機關之主管人員時,應保證該機關之職員有三分之二為黨外人士充任,共產黨員與這些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主辦”,“保證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資本家、農民、工人等)的人權、政權、財權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信仰、居住、遷移之自由權”。這一綱領的頒布,標志著陜甘寧邊區(qū)的抗日民主政權建設開始了一個新階段,邊區(qū)各階層人民對施政綱領表示熱烈歡迎。其中,延安的“三三制”民主建設是一個樣板,開明的地主士紳積極參加政權工作,實踐“三三制”。
對于其它根據(jù)地的士紳們來說,一方面,他們對宣傳報道的陜甘寧民主建設十分欣賞;另一方面,由于其階級地位和世界觀的局限,他們有的不免顧慮重重,徘徊觀望,對參加所在根據(jù)地的“三三制”民主建設缺乏信心與參照比較。為真正了解中共的底細和真誠與否,士紳們非常希望到延安實地參觀考察,看看中共各項政策實施的具體情況與成效后,再決定自己的行動。1941年,先后有綏德士紳參觀團、三邊士紳參觀團、隴東士紳參觀團到延安參觀、“取經”。晉西北士紳參觀團緊隨其后。與前者不同的是,晉西北士紳參觀團是跨根據(jù)地的參觀團。同時,1941年到1942年間,日軍全面加緊進攻抗日根據(jù)地,不斷進行“蠶食”、“掃蕩”,實行“三光”政策;加之國民黨的封鎖及連年遭受自然災害等,根據(jù)地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如何度過難關,成為各根據(jù)地建設急需解決的首要任務。晉西北抗日根據(jù)地緊靠陜甘寧邊區(qū),赴延安參觀學習有地理上的優(yōu)勢。有文化知識、有財富的士紳們?yōu)楸W∽约旱膬?yōu)越地位和在地方上的影響力,為打敗日本侵略者,決定去延安參觀訪問,以參觀所得供晉西北建設借鑒;同時真正了解中共的誠意,消除心中的疑竇。
豁然開朗,延安道路示前途
晉西北士紳參觀團是由興縣著名士紳牛友蘭先生發(fā)起的。牛友蘭在抗戰(zhàn)爆發(fā)后,曾積極支持根據(jù)地的抗日建設事業(yè),成為晉西北有名的開明士紳。1942年4月,牛友蘭出面倡議組織士紳赴延安參觀訪問。他的行動得到了晉西北各地士紳的積極響應,他們紛紛從各地到興縣集合。
至4月30日,集合起來的士紳共計有:興縣士紳牛友蘭、劉少白、孫良臣、白樸生、劉秉衡、白玉臣、賈文德、任輯五,臨縣士紳劉佑卿,臨南士紳樊禬如,離石士紳劉菊初、陳顧三,靜樂士紳武潤生等13人(注:晉西北士紳參觀團的士紳人數(shù)最后增至16人)。5月27日,就在以上13人在延安參觀時,又有從敵占區(qū)輾轉來的士紳程進和張映萱,從晉西北行政公署出發(fā)赴延安,參加到參觀團行列。還有一士紳劉墨林目前雖不知其行始,但他的名字最后出現(xiàn)在參觀團一員所寫的介紹延安經驗的文章中。為了使開明士紳們真正認識到中共推行“三三制”及減租減息等各項政策的誠意,中共晉西北黨政軍領導對士紳們的延安之行十分重視并積極支持。5月1日至3日,軍區(qū)司令部、行政公署、晉西北黨委分別設宴為士紳參觀團餞行。5月4日,開明士紳參觀團正式動身出發(fā),隨行的還有《抗戰(zhàn)日報》記者海云及劉少白的子甥三人。
士紳參觀團一行從興縣乘船,沿黃河順流而下,6日達葭縣(即佳縣),10日抵綏德,沿途受到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在綏德逗留休整一周后再次動身,于21日深夜抵達目的地延安,下榻交際處。22日至24日,士紳參觀團一行拜見了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銘等,并遇到軍戎在身來延安的晉西北軍事領導人賀龍。賀龍要求他們:不僅要參觀,重要的還要帶回去做。在此期間,參觀團擬定了參觀日期及范圍,舉凡邊區(qū)工廠、學校、醫(yī)院、機關、團體等皆在參觀之列,并約定了拜見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人的日期。
5月25日,士紳參觀團十幾人在交際處工作人員引導下正式開始參觀。當天參觀了交通紡織廠、自然科學院、邊區(qū)農場和毛紡廠等。26日,參觀團到日本工農學校參觀,受到日本反戰(zhàn)士兵的熱情接待。28日,他們走訪了邊區(qū)參議會議長高崗。
從6月1日起,士紳參觀團乘車下鄉(xiāng)參觀。2日至6日,參觀團參觀了邊區(qū)政府財政廳、教育廳、邊區(qū)銀行、軍事學院、行政學院和延安市商會等處,拜訪了邊區(qū)教育廳柳蔔、賀連城正副廳長和財政廳南漢宸廳長。9日、10日,又訪晤民政廳劉景范處長、《解放日報》社社長博古等,參觀了魯迅圖書館、《解放日報》社等地。6月13日至17日,士紳參觀團又乘車參觀了延大、魯藝、中央醫(yī)院、保育院、醫(yī)大、南區(qū)合作社等地。此后幾天,士紳們在交際處稍作休息。
6月26日,中共中央派王若飛、北方局的楊尚昆及晉西北黨委的林楓等人,在交際處邀請晉西北士紳參觀團進行座談,征求他們對地方黨政的意見,以深入了解晉西北的情況,改進該地工作。王若飛代表中央對參觀團士紳們不辭跋涉來到延安參觀甚為感佩,希望他們就參觀所見及晉西北地方情形,暢所欲言地提出批評與建議。士紳們表示,此次來延安參觀,對各地印象都很好,尤其是“三三制”的實施及整風學習的熱烈,使大家深信在延安看到了新中國的曙光。對于晉西北各方面的情形,他們認為在中共中央領導下,已日漸走入正規(guī),但經濟上尚不能自給自足,愿與政府共同努力積極加以建設。
6月29日下午,士紳參觀團成員拜見朱德總司令,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后,在青年食堂參加宴會。毛澤東出席了這次宴會。7月1日,中共西北局、邊區(qū)政府、八路軍后方留守處在參議會大禮堂聯(lián)合舉行晚會,歡迎士紳參觀團。在此期間,延安開展的偉大的整風運動使士紳們如沐春風,感受深刻。
7月8日,陜甘寧邊區(qū)著名開明士紳、政府副主席李鼎銘先生來到交際處與晉西北士紳參觀團的成員們進行暢談。士紳參觀團來到延安后,曾就從政感想及“三三制”中有何困難等問題數(shù)次詢問過李鼎銘先生。李先生在與士紳們的交談中說:“從政半載,對于共產黨已有明確的認識,共產黨是進步的政黨?!彼f:“余今年雖六十,但已決心和共產黨患難與共、休戚相關?!崩疃︺懹米约旱那猩眢w驗,盛贊“三三制”,并以自己的提案“精兵簡政”獲中國共產黨重視,來證明共產黨與黨外人士、開明士紳合作的誠意。他說:“當我提此案時,曾趑趄至再,并經友人數(shù)度勸阻。但我在邊參會上目睹共產黨對于民主合作完全出于至誠,乃毅然提出,結果非但未遭反對,切受該黨人士的熱烈贊助,而經大會接受?!痹诼勚?,李鼎銘說:“在政府中我為副主席,同時我又是地方人士,我在處理問題時,一為人民著想,二為政府著想,三為共產黨著想。例如邊區(qū)負擔問題,不能說不重,但在抗戰(zhàn)時期也不能算重,看到邊區(qū)干部今日粗衣濫食,更不能說重。”他又說:“從共產黨此次整頓三風中,可以看出共產黨以切切實實謀與黨外人士合作,對此我更深信不疑?!崩疃︺懴壬脑捊o參觀團的士紳們以深刻的教育,這對晉西北士紳們參政議政,擺正自己的位置,提供了一個范例。
7月9日下午,對參觀團的士紳們來說,是個終生難忘的日子。毛澤東主席親赴交際處會見了士紳參觀團一行。毛澤東首先握著參觀團團長牛友蘭的手問:“你把孩子都送到延安了?”牛友蘭說:“前后送來11個?!泵珴蓶|說:“很好,歡迎你全家革命!”隨后,毛澤東與開明士紳們進行了風趣而熱烈的交談,并就士紳們關心的問題,如:抗戰(zhàn)何時勝利、勝利后的國內團結、“三三制”民主政權、減租減息等問題作了回答??箲?zhàn)勝利后國內的團結問題,是士紳們關心并提出的主要問題之一。毛澤東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談到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他告訴士紳們:中國共產黨不僅在抗戰(zhàn)中堅持團結抗日,在抗戰(zhàn)勝利之后也是要團結建國的。他以陜甘寧邊區(qū)情形為例指出,人民普選的參議會與“三三制”的民主政權,是團結各個階級共同抗日的最后的政治形式;戰(zhàn)后要更加貫徹此種精神,團結各階級人民,共同建設民主共和的新中國。對于參政問題,毛澤東說:“共產黨只有與黨外人士合作的義務,絕沒有排擠別人的權利?!边@次談話,從下午4點直至晚上9點,歷時達五小時之久。它極大地振奮了士紳們的精神,也消除了環(huán)繞在他們心頭的疑團。毛澤東的領袖風范,給士紳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7月13日,晉西北士紳參觀團完成了預定的參觀訪問任務,在延安的晉西北軍政領導人賀龍、林楓在交際處設宴為士紳們送行。在宴會上,賀龍、林楓分別致辭,對士紳們提出了要求。賀龍說:“晉西北部隊生活確屬艱苦,打仗之外,還要背炭、挖煤、打柴、種地,在這種情況下,部隊自己解決七分之六的費用,七分之一由地方供給。一年來賴自力更生建立了炸彈廠、毛織廠、被服廠、化學廠等,粉碎了敵人的經濟封鎖?!彼M考潅儗x西北根據(jù)地的建設能夠群策群力,本大公無私精神,一切為了戰(zhàn)勝敵寇而奮斗。林楓要求士紳們在了解了共產黨之后,能夠:1、全面地看問題。共產黨是照顧全局,照顧各階層群眾利益的,地方人士更應愛護軍隊,了解軍隊的艱苦。2、要現(xiàn)實地想問題。不要幻想晉西北馬上會搞好,搞好晉西北建設要一步一步地去做,特別希望士紳們把在延安看到的寶貴的東西,帶給晉西北所有的士紳和每一個群眾、戰(zhàn)士及工作者。
在延安參觀期間,有較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熱愛讀書的士紳們,對延安出版的新書報產生了極大的閱讀興趣,紛紛到書店購買,表示要帶回晉西北。鑒于這種情況,新華書店贈送諸士紳《論持久戰(zhàn)》、《論新階段》、《新民主主義論》每人各一本。王若飛還各贈士紳們蘇聯(lián)版《聯(lián)共(布)黨史》一本。
14日,打點好行裝的晉西北士紳參觀團一行乘車北返晉西北。為送別參觀團,《解放日報》還專門發(fā)表了《送別晉西北士紳參觀團》的社論,要求士紳參觀團轉達邊區(qū)人民對晉西北人民的問候,要求晉西北人民堅持抗日,艱苦奮斗,團結一致,爭取勝利。
社論要求參觀團的士紳們:“請告訴我河東父老:敵寇在它潰滅之前,它對我們的進攻會更加殘暴更加毒辣,我們的困難也一定會因此而愈益增加,我們一定要有咬緊牙關熬過困難的準備,我們更須有軍民協(xié)力沖破困難的辦法。敵寇在‘掃蕩’中厚顏無恥地企圖賴帳,說什么‘因為你們抗日我們才燒殺’,我們卻一定要把我們身受的一切痛苦災難,一筆一筆地寫在日寇名下,決不容它有半點的含糊抵賴。我們一定要更不惜犧牲一切的來堅持抗戰(zhàn),更廣泛地開展民兵運動,更密切地和抗日部隊結成一個戰(zhàn)斗的總體,以保存我有生力量和抗戰(zhàn)物資。我們一定要把今天所計較的是全民族的生死存亡,而不是個人利害得失,為民族抗戰(zhàn)盡最大的義務,乃是最高的榮耀的認識,更普遍深入到所有的抗日人民之間去?!?/p>
社論要求參觀團的士紳們:“更請肯定地告訴我河東父老:我內部社會各階層間的緊密團結,乃是抗敵制勝的武器,也是團結建國的必由途徑,而‘三三制’則是保證這一團結的最好政治形式。請把在陜甘寧邊區(qū)所見的一切,更廣泛地告訴人們在這里是怎樣進行了地主的減租減息,是怎樣保證了農民的交租交息,并怎樣的因此有了社會經濟的向上發(fā)展。也請告訴人們:六十歲高齡的李副主席,怎樣從自己的切身經驗里認識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黨,怎樣令人感動地說他‘要和共產黨患難與共、休戚相關’。要告訴人們減租減息交租交息的政策需要在河東更加認真的執(zhí)行起來,‘三三制’的議會和各級政權機關也需要更迅速更完滿地建設起來?!?/p>
社論還要求參觀團的士紳們:“請更明確地告訴我河東父老:中國在抗戰(zhàn)中需要團結,能夠團結,而且已經用團結支持了五年的抗戰(zhàn),即在抗戰(zhàn)勝利之后,中國也還是應該團結的。毛澤東同志對于這一個問題是這樣明確地回答了的:中國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是一定要堅決這樣執(zhí)行的,而最大的保障則因為這乃是全國人民的希望和意愿,在全國人民的希望和決意之下,我們既發(fā)展了全民族的抗戰(zhàn),又在抗戰(zhàn)之中促進了全國的團結,為什么我們又不能以全國人民的意愿和決心,來更進一步地促進全國的團結,以全國的團結來建設新的國家呢?”
這一社論,傳達出中國共產黨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抗戰(zhàn)和戰(zhàn)后和平建國的政治意愿,其詞殷殷,其情切切。作為對陜甘寧邊區(qū)人民的答謝,晉西北士紳參觀團也發(fā)表了《留別延安各界書》。指出這次來延安的目的,不是過去士大夫的“閑游”,也不是“避世”,而是對于抗日策源地的延安有著非常的熱望而來的。來的時候,帶來的是由于日寇燒殺搶掠造成的種種悲慘,回去的時候,帶走的是由于延安蓬勃發(fā)展而引起的種種興奮。士紳們表示:要把延安的先進經驗及延安精神,帶回晉西北,建設好晉西北。
晉西北士紳參觀團一行基本上按原路返回,途經綏德時,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士紳們在此又作了逗留,暢談對邊區(qū)的觀感,傳播延安的經驗與精神,振奮了民心。經過近20天的停停走走,8月4日、5日,參觀團一行分兩批返回了出發(fā)地興縣,順利地完成了參觀任務。這次參觀,士紳們在延安共留駐55天,先后參觀了38個單位,其參觀時間之長,參觀單位之多,比前幾次士紳參觀團有過之而無不及。為迎接士紳參觀團的圓滿歸來,晉西北機關報《抗戰(zhàn)日報》發(fā)表了《歡迎士紳參觀團歸來》的社論,希望士紳參觀團成員根據(jù)去延安的收獲,對晉西北的工作加以批評并向政府多作建議,以便求得工作的改進;希望參觀團成員回到本地后,詳細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團結在根據(jù)地抗日民主政府周圍,為抗戰(zhàn)最后勝利作貢獻。
身體力行,諫言獻策作貢獻
晉西北士紳參觀團的延安之行,使士紳們真正長了見識,學到了東西。其作用正如參觀團副團長劉少白在綏德逗留時所說,第一,充實了自己的空虛,過去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刻的東西,都得到詳細的認識,尤其對共產黨與其他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的赤誠合作,更使自己深受感動;第二,解除了懷疑,過去對共產黨的許多誤解,完全一掃而光。這次在延安見到了許多首長,都非常和藹謙虛,特別毛主席的博識儒雅謙和,朱總司令的誠懇踏實,林主席的溫良恭儉讓,李副主席的真誠,他們詳盡的談話,給了自己很深刻的印象。現(xiàn)在他對共產黨與黨外人士合作之誠,已絕不置疑,并深信八路軍是為廣大群眾謀利益的;第三,堅定了勝利的信心,德國和日本必敗。
晉西北士紳參觀團回到興縣后,8月9日,晉西北黨、政、軍、民及文化界對其進行了熱烈的慰問,特設宴洗塵,并開座談會,請諸士紳談此行的觀感及對晉西北的希望。15日,晉西北各界再次召開歡迎士紳參觀團的大會。諸士紳在講話中對中共實施“三三制”深為感奮,表示愿與政府共同建設根據(jù)地。牛友蘭先生以士紳參觀團團長的資格向晉西北黨政軍首長致謝,他謙虛地說,他們不敢當受歡迎,他們愿意把延安見到、聽到的向民眾解說,并積極參加工作,和政府一道努力抗戰(zhàn)建國。劉少白在講話中說:“我沒有帶回東西來,延安好的東西太多,帶不動,而且不知如何帶,……今天只以一個‘誠’字,貢獻給大家”。隨后,他以共產黨推行“三三制”和黨外人士推誠相見等具體事實,作了生動的說明。劉佑卿說:“從我親眼所見的事實中,我對邊區(qū)不分階級不分黨派不分性別的民主政治,真是感動極了,尤其聽了李副主席說:‘他年雖六十,但愿與共產黨患難與共、休戚相關’的話,更是萬分感動;毛主席所說:共產黨只有與黨外人士合作的義務,而無排斥黨外人士的權利,給了我最深刻的印象”。程進以簡明的語言說,他對延安的印象有三,第一是好、新,進步;第二是求團結心切;第三是求進步精神的貫徹。
在認識到共產黨的真誠與進步之后,晉西北士紳參觀團的士紳們積極宣傳中共的各項政策與主張。牛友蘭帶頭在晉西北中共機關報《抗戰(zhàn)日報》上撰文,盛贊中共的各項建設成就。其他士紳如劉佑卿、孫良臣、劉菊初等也先后撰文,談及在延安的觀感和晉西北根據(jù)地的建設。
1942年10月,晉西北臨時參議會在神府縣召開,進行“三三制”政權的選舉工作。大會選舉后,曾參加士紳參觀團的士紳樊禬如說:“我們的參議會很隆重,富有民主精神,大會的選舉,非常鄭重,沒有任何包辦的地方,選舉的結果,共產黨員沒有超過三分之一。”參加士紳參觀團的士紳們在這次選舉中,大都榜上有名:劉少白任參議會副會長,陳顧三、劉佑卿、孫良臣、劉菊初、樊禬如等分別任參議會常駐委員或行政委員。
此后,士紳參觀團的士紳們在晉西北根據(jù)地建設中,發(fā)揮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如為制止地主士紳向農民奪地,劉少白發(fā)表談話指出,士紳參議員應為執(zhí)行法令的表率。1943年2月,在興(縣)臨(縣)保(德)各地的勸募公債活動中,牛友蘭身先士卒,積極推動認購活動。同年5月,在根據(jù)地各界的擁軍大潮中,孫良臣說服家人帶頭減租減息,把自家多余的土地獻出來,并帶頭繳公糧、繳好糧。他說:“八路軍和抗日部隊在前方浴血奮戰(zhàn),不能叫八路軍的戰(zhàn)士餓肚子,我們理應多繳公糧,以此支援抗日戰(zhàn)爭?!背酥?,他還動員自己的家屬帶頭做軍鞋,縫軍衣,給當?shù)伛v軍擔水、做飯。他說:“抗日救國,匹夫有責?,F(xiàn)在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為抗日救亡作貢獻?!睘榇?,他在《抗戰(zhàn)日報》上發(fā)表了《我們怎樣擁軍》的文章,從交公糧要交好糧、做鞋要耐穿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促進了擁軍工作的開展。
(責任編輯: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