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zhàn)爭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基本結束了,美英聯(lián)軍控制了伊拉克全境。被諸多媒體渲染多時的巴格達城市巷戰(zhàn)頓成泡影,徒令許多想看一場血腥搏殺的人失望。
這場戰(zhàn)爭以如此快的速度走向終結,一方面是因為美英聯(lián)軍占有絕對的軍事優(yōu)勢,另一方面也植根于伊拉克國內的政治問題。在電視上,一個伊拉克人宣稱:“伊拉克就是薩達姆,薩達姆就是伊拉克?!边@句話在邏輯上是否成立且不去說它,但它只代表一部分伊拉克人的心聲則是無疑的。薩達姆政權的反對派可不這樣認為,他們想說的是:“伊拉克不是薩達姆,薩達姆也不是伊拉克?!币晾诉M行的是一場反入侵的戰(zhàn)爭,而薩達姆政權居然需要以懸賞的方式鼓勵公民攻擊敵軍,這一事實本身就耐人尋味。
巴格達哪里像第二個斯大林格勒,它幾乎成了一座不設防的城市。中國的一位軍事專家對此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把巴格達的不設防歸結為伊拉克人的懶惰。此論甚奇,其實不值一駁。毛澤東曾經說過:打仗沒有什么了不起,簡單地說就是兩句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重要的是政治,不懂政治的人就不會打仗。把毛澤東的這段話套用一下,似乎可以這樣說:做軍事評論員沒有什么了不起,簡單地說就是兩句話,談得清就談,談不清就撤。重要的是政治,不懂政治的人就做不好軍事評論員。
戰(zhàn)爭一結束,伊拉克重建問題成為焦點。大多數國家期望聯(lián)合國從中發(fā)揮主導作用。這個心愿固然不錯,但條件是美國、英國必須合作。它們在沒有聯(lián)合國授權的情況下拿下了伊拉克,要指望它們在伊拉克重建問題上與聯(lián)合國很好地合作,其難度是可以想見的。美國、英國會試圖按照它們的國家利益和價值標準重塑一個伊拉克,并改變整個中東的政治地圖。其軍隊也很可能會長期在那里駐扎。在美國、英國看來,薩達姆政權既專制又邪惡,所以必欲推翻之而后快。它們不惜以血與火的方式,也就是用不民主的方式向伊拉克輸出“民主”。但這一意識形態(tài)的考慮顯然又是服務于美、英的國家利益的。
薩達姆政權不在了,但伊拉克這個國家依然存在。一些人認為,“戰(zhàn)后”的伊拉克會成為美、英在中東的一塊“民主”試驗田,但耕耘這塊試驗田,只怕不會怎么得心應手。伊拉克人將不斷地向它們發(fā)問:你們究竟什么時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