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修金
在中小學課程改革實驗區(qū),我們從教師們那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即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中走出來,既要做知識的傳授者,又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教學的研究者。轉(zhuǎn)換角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是因為,我們很多人還不明白教師角色為什么要轉(zhuǎn)換,如何去轉(zhuǎn)換。
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中小學,尤其是農(nóng)村中小學教學觀念滯后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解決。教學上的三大頑癥,即思想上的專制、形式上的封閉和方法上的灌輸,仍如幽靈一般,在一定程度上統(tǒng)治著我們的思想,左右著我們的教學行為。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活動中,我們更要解放思想,倡導教學民主,從根本上幫助廣大教師完成“角色”的轉(zhuǎn)換.
我們了解到,由教育部制定的各學科課程標準在貫徹教學民主思想方面,要求明確具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比如尊重學生人格,關(guān)注學生個體差異,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等,都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并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我們試圖從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中,探討一些大家所關(guān)心的問題。
一、尊重學生的選擇。
尊重學生是實行教學民主的前提。它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的選擇。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是人們交流的第一原則。教學更是如此。學生只有感覺到你對他的信任與尊重之后,才肯向你敞開心扉,與你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從某種意義上講,尊重學生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基礎。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教師光有尊重學生的意識是不夠的,還必須落實到具體的教學行為之中。教師只有善于把握時機,尊重學生,真正實行心靈的溝通與思維的碰撞,才能把教學一步一步引向深入。我市龍灣小學的尹老師就曾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那是一年級的一節(jié)語文課。
我剛在黑板上寫下課題《老樹的故事》,正準備按常規(guī)講課時,教室里炸開了鍋:
“老師,老師,你看,老樹爺爺是雙眼皮呢?!?/p>
“才不是呢,這是老樹爺爺笑瞇了眼,看上去像雙眼皮?!?/p>
“那老樹爺爺為什么笑呢?”
……
望著亂哄哄的教室,我非常生氣,手中的教鞭就要狠狠地敲在講桌上——是順著孩子們的思路展開教學,還是將孩子們的學習思路扭到我原來的教學思路上來?我掃視著一雙雙表情各異的目光,尋找著答案——我們學新教材,學生為什么不可以從課文的插圖進入閱讀呢?對!我必須尊重學生的選擇,調(diào)整教學思路。待孩子們平靜后,我說:“這堂課老師和你們一起當學生,聽一聽你們關(guān)于老樹的故事?!?/p>
一位膽大的學生舉手了。我讓他上講臺為大家講老樹的故事,我坐到了這位學生的座位上。孩子們見我真做起了“學生”,都專心地聽起故事來。
“這棵老樹年輕的時候可漂亮了,現(xiàn)在,老了,長滿了皺紋?!?/p>
“鳥兒是老樹的好朋友,老樹可喜歡它們了?!?/p>
“老樹爺爺可愛聽歌了,鳥兒們在它身上唱呀,跳呀,老樹樂得笑瞇了眼?!?/p>
我像小學生一樣專心地聽著孩子們心中關(guān)于老樹的故事。我驚嘆孩子們?nèi)绱似婷畹南胂瘛N覟槭裁床唤o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想像的自由空間呢?趁勢而進,我又向外老師”們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澳銈冞€有沒有問題要向老樹爺爺請教呢?”刷!一雙雙小手迫不及待地舉起來,問得也千奇百怪。
“老樹爺爺,你是誰把你栽下的?”
“老樹,老樹,小鳥在你頭上玩,你癢癢嗎?”
“你生病了,誰給你治病呀?”
孩子們暢所欲言,自由想像,從他們臉上,我看到了暢快淋漓的神情。我為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驕傲!
尹老師在教學后記中寫道:是啊,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參與教學,更要善于調(diào)控教學。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想法,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使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事。因此,作為教師,要隨時準備與學生“平等對話”,積極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jīng)驗基礎上進行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習的主角。
二、從“1”開始的人文關(guān)懷。
在基礎教育中,實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是課程標準向我們提出的新的目標要求。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屬于人文教育的范疇,在文史類的學科教育中也許并不難做到,但在理科教育中,尤其是低年級,恐怕就比較難??缮钊虢虒W一看,讓我們眼前一亮,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這是小學一年級的一節(jié)數(shù)學課,課題是銳”的認識》。
大家知道,數(shù)學枯燥無味,更何況是教“1”的數(shù)學呢?且看這位老師的教學。他在形象地使用學具,讓孩子們認識了“1”之后,迅速將孩子們引入了一個精彩的世界——
“同學們,你們能用身邊的事物說說你心中的‘1嗎?”老師用期待的目光掃視著全班同學,小手一個個舉起來了。
“我們教室里有‘1塊黑板?!?/p>
“我今天穿了‘1條漂亮的裙子?!?/p>
“我買了‘1塊橡皮。”
老師巧妙的一問,讓學生自然地把數(shù)學與身邊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科學的價值與意義就在生活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一深奧的道理。課堂教學還在繼續(xù)……
“報告老師,我們班只有‘1個同學從來不舉手?!?/p>
全班嘩然。目光一齊投向那個一直低著頭的小男孩。這是大家始料不及的發(fā)言。老師略有所思,然后,高興地說:“你真是一個仔細觀察、關(guān)心同學的好孩子。”這時,同學們的注意力又集中到剛才發(fā)言的那個同學身上,臉上都露出羨慕的神色。課堂上出現(xiàn)了片刻的平靜。這時,老師又一次走向那個一直低著頭的小男孩。也許是受這種特殊氣氛的感染,只見那小男孩緩緩地舉起了右手。老師興奮地說:“歡迎李力同學發(fā)言。”
“我是‘1個孤兒,我想有‘1個溫暖的家?!?/p>
老師帶頭鼓起了掌:“說得真好,連用了兩個‘1,同學們能幫助他實現(xiàn)這個愿望嗎?”學生們發(fā)言更加踴躍了。
“你有‘1個好朋友,那就是我?!?/p>
“你有‘1個關(guān)心你的老師?!?/p>
“你有‘1個團結(jié)友愛的班集體。”
關(guān)于‘1的認識,由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人文關(guān)懷。這里有同學對同學的理解與關(guān)懷,有老師對學生的期待與關(guān)懷。在這種溫馨的交流中,那位,“小男孩”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與召喚;在這種和諧的交流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得到了融洽與升華。
三、鼓勵個性化學習。
建構(gòu)主義理論告訴我們,人的知識建構(gòu)是以人們各自不同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的,因此,本次課程改革,從教材改革的層面,提出了“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jīng)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的觀點。這一變化,體現(xiàn)了教育者對教育對象在學習內(nèi)容上的理解與尊重,是教學民主思想在更高層次上的追求.
有這樣一個案例:《我是一個大雞蛋》。
一天,我給一年級二班上游戲課《老鷹抓小雞》。做著做著,我忽然發(fā)現(xiàn)第四小組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在遠處,身體縮在一起,趴在地上。壞了,兩個學生受傷了?”這個不樣的想法突然從腦海中一閃現(xiàn)。我一個箭步?jīng)_上去,蹲下來,低著頭,關(guān)心地問:“你們倆怎么啦?是不是剛才游戲摔傷啦?”這時,小女孩忽然抬起頭,微笑著對我說:“老師,我們沒摔著,我們是沒有變成小雞的大雞蛋?!甭犃诉@話,我好奇地問:“你們?yōu)槭裁匆鲭u蛋?”他倆急著說:“老師,我們當大雞蛋,老鷹就不能抓我們了。”這時,我左右環(huán)顧了一下,嗨!果然老鷹不來抓他們。我接著說:“你們總不能老當大雞蛋呀,一會兒下課了,游戲不做了,總該想個辦法呀!”兩個小朋友想了想,小男孩說:“老師,我們馬上孵成小雞,就可以了呀!”“那你們抓緊呀,不然做不成啦!”我接著說。這時,只見他倆把頭搖一搖,晃一晃,用力一抬腿,像出殼的小雞一樣,肩膀一聳一聳地對我說:“老師,看,我們變成小雞啦!”一路小跑歡快地向小雞隊伍奔去。
在這一課例中,學生的學習是很具個性化的。他們沒有按老師的“老鷹抓小雞——小雞躲避老鷹”去學習,而是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運用到了游戲中。這種不守常規(guī)的玩法,無論如何是教師難以想到的。難能可貴的是,這位年輕教師沒有粗暴地訓斤那兩位偽裝成“大雞蛋”的學生,而是蹲下身來,與他們平等對話,切磋交流……
在這里,教師不僅尊重和理解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個性化選擇,而且還巧妙地幫助學生完成了他們所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梢钥隙?,教師這種尊重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方式的教學行為,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鼓勵和培養(yǎng)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教學民主,說到底,就是我們的教師必須尊重學生,關(guān)愛學生,發(fā)展學生。只有樹立了這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的角色轉(zhuǎn)換才會有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