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貴
拿破侖·波拿巴說,一個領(lǐng)導者就是一個希望”經(jīng)銷商。這個希望”,既包括團體的,更應(yīng)該有個人的,也就是麻省理工學院彼得·圣吉博士所說的共同愿景”和個人愿景”。
有一部取材于古羅馬奴隸起義的電影《斯巴達克斯》,講述了斯巴達克斯帶領(lǐng)奴隸們起義,但最后還是失敗了的故事。影片有這樣一個場景:羅馬將軍對幾千名被俘的起義奴隸說:你們曾經(jīng)是奴隸,將來你們還是奴隸。但是羅馬軍隊慈悲為懷,只要你們把斯巴達克斯交給我,就不會受到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罰。”長時間的沉寂之后,斯巴達克斯站起來說:“我是斯巴達克斯?!比缓?,緊靠他的人站起來:我才是斯巴達克斯?!毕乱粋€也站了起來:“不!我才是斯巴達克斯。”短短一分鐘時間里,隊伍里的每一個人都站了起來。是什么力量讓他們站起來做出死的選擇?是哄同愿景”!也就是斯巴達克斯提出的,他們?yōu)橹畩^斗的目標:有朝一日可以獲得自由,擺脫奴隸的地位。這個共同愿景”是如此地具有誘惑力,以致于沒有人愿意放棄它。而那個羅馬將軍恰恰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給奴隸們的最后開價不過還是奴隸而已。
我在高密四中的時候提出,用3到5年的時間,把學校創(chuàng)辦成嚌魯名?!?。我們對辦學思想、教育質(zhì)量、隊伍建設(shè)甚至校園文化都作了一些具體規(guī)劃,提出了比較明確的奮斗目標,并把這些目標具體分解到每一個崗位。抽象的目標變成了形象的愿景,經(jīng)過教代會反復(fù)論證,寫在了學校的規(guī)劃里和教代會的報告中。在那一段時間里,幾乎沒有人叫苦喊累,每一年的教代會都開得有滋有味。大家都自覺地用那個美好的愿景去審視自己和周圍人的工作,都不自覺地估算著自己所負責的工作與那個美好愿景的距離。
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一位女教師,她愛人是軍人,隨軍的機會對她來說是十分寶貴的??蔀榱藙?chuàng)齊魯名?!钡哪繕?,她一次又一次地放棄了與愛人團聚的機會。她告訴同伴,作為一個學科帶頭人,她非常清楚地知道,一旦她離開,這個學科就會距齊魯名校”有一定的差距,而這個差距在短時間內(nèi)是難以彌補的:她希望一直堅持到這個學科成長起骨干教師來為止。當然,我們沒有讓她那樣做,她還是在我們和部隊首長的喻令”下帶著遺憾離開了學校。但是,她的心沒有離開,老師們會不時地收到她寄來的學習材料,學生們則經(jīng)常得到她千里而至的鼓勵。有一年,她還從所在的大學請來了學者、教授免費講學,并讓四中這樣一所鄉(xiāng)村學校與大都市的名校結(jié)成了姊妹學?!薄?/p>
當然,好的共同愿景”,往往需要與具體的“個人愿景”結(jié)緣。正如漢諾保險人歐白恩所觀察到的,“我的愿景對你并不重要,
惟有你的愿景才能夠激勵自己?!币驗椋瑢┩妇啊钡恼嬲\關(guān)注往往根植于個人愿景”,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卻又是一個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常識。如果你有意在一個團隊中建立一個共同愿景”,你首先就應(yīng)該持續(xù)不斷地鼓勵你的部屬發(fā)展自己的個人愿景”。我在學校里,每一個學年要教師們在制定教學計劃的同時,總是要他們各自制定一份個人學年發(fā)展目標。而且,這個目標每年還要搞一個自查、互查活動,如果教師有比較大的進步,他就必須和周圍的人說清楚,和校長說清楚。說清楚的過程,就是自省的過程,就是進一步明確個人愿景”和共同愿景'的過程。如果翻開我前面提到的那位不肯隨軍的女教師的個人發(fā)展目標,你會發(fā)現(xiàn)第一年的方案她整整改了3次。我們不斷地讓她知道在她身上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她應(yīng)該發(fā)光發(fā)熱。在我們和她共同發(fā)掘她自己潛能的過程中,她不僅提升了自己的愿景,甚至改變了她原本有點自卑的性格,她為此興奮不已。
我們知道,松下公司是一家制造了無數(shù)精美電器的公司。但你是否知道,松下的創(chuàng)始人松下幸之助卻認為,松下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電器。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松下的員工又怎能不成為最優(yōu)秀的員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