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西奈流行著一種奇異的婚俗方式,人們稱作“卡斯勒”,它淵源于古老的部落習(xí)俗。
“卡斯勒”婚俗是指如果姑娘的父親同意這門婚事便交給求婚的小伙子一束青苗。這一婚俗至今仍在西奈游牧民部落流行著。當(dāng)一位貝都因牧民青年看上一位貝都因姑娘后,便告訴母親,并隨母親和姐姐在姑娘外出放羊、打草的時候?qū)ζ溥M行實地考察。母親和姐姐認(rèn)可后,男青年就在相距約20米的地方溫柔地對姑娘說:“你好!”“愿你一切如意?!薄皻g迎豪爽的姑娘?!钡仍挘绻媚锘卮鹂谖峭瑯訙睾?,說明姑娘接受他。
接著,小伙子的母親帶著薄禮去女方家里進一步試探姑娘和其母的態(tài)度,但避口不談婚事,因為決定權(quán)握在男人手里。小伙子的母親一旦感覺到姑娘和其母樂于接受,回到家里便對丈夫說:“相信真主,去求婚吧!”
次日,這位小伙子就隨同他的父親、叔伯、兄弟以及族長和部落首領(lǐng)等前往女方家里,由小伙子的父親向姑娘家提婚。一旦姑娘的父親說“歡迎歡迎!”“您的兒子是惟一的選擇?!钡仍挄r,就是同意這門婚事了,小伙子的父親便請求姑娘的父親給其子一束“卡斯勒”。于是這位未來的岳父就取來一束青苗,通常是大麥或小麥苗交給這個未來的女婿,并說:“這束‘卡斯勒’猶如我的女兒,遵照真主和先知的意愿把她嫁給你為妻,她的榮辱,她的冷暖、饑飽,她的一切都寄托于你,相信你有能力使她幸福?!边@時,小伙子接過“卡斯勒”,贊美姑娘一番后表示:“遵照真主和先知的意愿,我接受她為妻。”隨即,人們歡呼雀躍,宣布訂婚喜訊,并且很快傳遍各個部落。待新郎家殺雞宰羊舉行婚宴、新郎將新娘迎入家門才算完婚。
西奈各個部落貝都因青年男子至今對“卡斯勒”婚俗方式依然情有獨鐘。然而婦女特別是年輕女子則希望通過政府部門辦理正式登記手續(xù)結(jié)婚。她們認(rèn)為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復(fù)雜性不是幾句高尚的誓言就能解決的。盡管以往通過這種方式結(jié)婚的人離婚的很少,并未導(dǎo)致過什么嚴(yán)重的社會問題,但是,當(dāng)今社會已發(fā)生了變化,社會生活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單純、封閉、狹窄。來自西奈貝都因的女大學(xué)生薩哈姆說,如今越來越多的貝都因姑娘在婚姻問題上堅持辦理正式結(jié)婚手續(xù),因此,要不了多久“卡斯勒”的婚俗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