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梅
我喜歡養(yǎng)鳥,于是鳥也就成了上四年級的兒子經(jīng)常描寫的對象。在一篇作文的開頭,兒子這樣深情地寫道:
我們家的陽臺上,掛著一只深棕色的精致鳥籠?;\子里有兩只美麗可愛的畫眉。爸爸媽媽每天早晨都要來看看它們,給它們喂各種吃的東西。你瞧,它們生活得多么幸福,整天在籠子里自由地飛翔……
小鳥在籠子里自由地飛翔!
看到兒子的描述,看到他對“自由空間”的有限要求,我不由得生出了許多的感想。
在我們成人的眼里,孩子永遠(yuǎn)是天真爛漫、自由自在的一群。我們總覺得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體驗著自由生活的樂趣。可是他們自己,卻還在羨慕著籠中的小鳥。孩子們所享受的自由被大大地夸張了。
這種夸張也許是源于兩種錯覺。
第一種錯覺就是“只見森林,不見樹木”。
我曾經(jīng)做過一段時間的小學(xué)教師,對這種錯覺有著深切的體會。每當(dāng)下課的鈴聲一響,上千個孩子就會相繼沖出教室。他們歡呼著,嬉鬧著,表現(xiàn)著他們最天真爛漫的特征??吹竭@樣的景象,你一點都不會懷疑孩子們是最自由自在的一群??墒?,當(dāng)你跟他們一個一個地接觸的時候,你又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不那么天真爛漫、不那么自由自在的一面。他們有很多拘謹(jǐn),有很多矜持,甚至還有很多的苦悶,很多的煩惱,很多讓人莫名其妙的地方。
“孩子是天真爛漫的”,這固然不錯??墒?,這里所說的“孩子”是個總體,是個抽象的詞匯,而不是某一個活生生的孩子。落實到單個的孩子身上,有時,你就很難將他與自由、爛漫聯(lián)系起來??梢?,我們要學(xué)會個別地看待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發(fā)現(xiàn)孩子在多大程度上享受著生活與成長的自由。
另一種錯覺則是源于“代溝”。
做了父母,我們馬上就會成為上一代人,馬上就會感覺到生活的辛苦和壓力。工作上的升遷、經(jīng)濟(jì)上的貧富,這些沉重的擔(dān)子只會落在我們而不是孩子們的肩上??纯春⒆觽儫o憂無慮的樣子,我們會由衷地羨慕他們的“自由”和“爛漫”。
其實,孩子之于成人,就像小鳥之于孩子。自由之于他們,依然還只是一種美麗的希望。當(dāng)我們感受到了做父母的壓力的時候,常常就會忘記,孩子們也有他們自己的壓力:
為什么月亮?xí)俗撸?/p>
為什么考不到100分,爸爸就會在吃飯的時候摔筷子?
為什么在過馬路的時候,我們要小心翼翼、膽戰(zhàn)心驚地縮在一邊,等待大人們的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呼嘯而過?
為什么暑假我們還要上四五個補習(xí)班,想到郊外捉兩條泥鰍都沒有時間?
為什么我們的事情大人們可以處處插手,而大人們的事情卻從來不讓我們知道?
為什么我們剛準(zhǔn)備行動就會遭到禁止?為什么我們每天都要被批評以至呵斥許多次……
與成人的生活比較起來,孩子們確實有他們自由的一面。但這僅僅只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自由。這樣的自由與籠子里的小鳥的自由其實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父母們可能常常會忘記,孩子們最渴望得到、也是最應(yīng)該得到的,是成長的自由。成長的自由才是高層次的自由??墒牵⒆映砷L的自由卻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了。
也許你不愿相信,第一種限制就是我們的關(guān)愛。
有了孩子,就有了一份牽掛。這份牽掛,包含著濃厚的父愛和母愛。我們常常會因愛而產(chǎn)生戒備—我們實在放心不下孩子,因為愛他,所以怕他會學(xué)壞。在我們看來,他們的小腦袋里有太多的欲望,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里,有太多的誘惑。有了這種戒備,我們就會希望孩子變得更“乖”一些,不要處處亂動,處處去嘗試。就好像我們帶著孩子來到了一間不太干凈的屋子里,我們總會反復(fù)地叮囑孩子,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能摸——我們的用意,都是為了孩子好,怕他們會弄臟自己。不知不覺當(dāng)中,我們的關(guān)愛就已經(jīng)變成了限制孩子自由的精致的籠子。
另一個限制就是我們的希望。有一天,也許我們會領(lǐng)悟到自由成長的重要,把小鳥放出籠子,讓他們?nèi)プ杂娠w翔。但,我們還會不知不覺地在他們的翅膀上,牢牢地系上我們的希望。我們給了小鳥飛翔的機(jī)會,卻要求他必須飛到我們指定的地方!
高考前兩天,一位孩子的父母對孩子說:“我們對你沒有要求,不論考得怎樣都可以,所以,你不要緊張?!蹦睦锸菦]有要求,只是不敢說出來罷了。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那種沉甸甸的期望,因此,到實際考試的時候,孩子緊張得要命,考試的成績比平時還要糟糕。
我們舉這個例子,不是說對孩子不能有希望,而是說,對孩子的希望應(yīng)該籠統(tǒng)一些,模糊一些,范圍更大一些,時間上更長遠(yuǎn)一些。要盡量地“拉開距離”,遠(yuǎn)遠(yuǎn)地去考察孩子,而不要總是近距離地把眼睛盯在孩子的一舉一動上。這樣,孩子的成長就會有更多自由選擇的可能,在他們想展翅的時候,才不至于處處碰壁。
等到孩子真正學(xué)會了自由飛翔的時候,也許你就能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們完全有能力飛出原來的籠子,找到那一片屬于自己的、自然的綠色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