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泠沅
(續(xù)本刊今年第7期)
學生科學學習的評價
3月10日,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前院長、科學教育專家邁克·阿特金(MikeAtkin)、數(shù)學教育專家周·玻勒(Jo Boaler),還有杰佛遜評價研究小組的專家等與我們進行了學術交流。他們著重為我們介紹了學生學習評價和進步的研究新進展。教學評價的改革一直是教育界關心的問題,科學的評價不僅可了解學生學習進展的程度,還可以改進教學目的,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美方的專家為我們介紹了理科教學評價的一些新理念,如概念圖、操作測評與科學筆記等。
對學生科學學習的成就怎么看?他們認為可用三個方面的知識來評價,即阿伊泰的知識三分類:①陳述性知識:學科的概念、事實、原則等基本事實:②程序性知識:控制、操縱和應用概念怎么做);③策略性知識:進一步把內容和程序聯(lián)系起來解決未知的問題。學生的能力怎樣,涉及到氛圍、程度和結構等多方面。
如何用新的工具來測量這些成就?他們介紹了如下三個方面的研究:概念圖、操作測評與科學筆記。新的評價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紙筆測驗,介紹者要求我們參與具體實例的評價,然后體會如下問題:①你需要利用哪些知識來完成該測驗?②采用這種測驗得當嗎?③如果采用這類測驗,教學會相應改變嗎?概念圖
概念圖不是從定義出發(fā),而是強調從事物的關系之中把握概念本身,關注整體性和復雜性。
例生態(tài)系統(tǒng)
通讀下列概念,使用以下詞語來繪制概念圖。你可以采用任一方式來組織這些詞語。如果你認為兩個概念是相關的,請畫線聯(lián)結二者并在線上解釋其關系。
概念:鳥,草,土地,田鼠,巢,貓頭鷹,蛇,樹,蟲子。
完成概念圖后,需要檢查:①你是否使用了所有概念;②是否所有的聯(lián)線都有相應的解釋;③你的概念圖是否描述了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檢查完你的概念圖后,重新繪制一遍以便其他人能夠閱讀。
學生完成的概念圖通常會相當復雜,差異很大。也可用不同方式,例如留有一些空白,讓學生組圖來說明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依據(jù)部分聯(lián)系,進一步了解概念之間的整體聯(lián)系等。面對多樣的概念圖,重要的是要研究:①哪些圖能檢查學生的哪些能力?②不同的人評價得到的結果一樣嗎G評價的客觀性)?③制圖的形式如何多樣?研究結果表明:概念圖可以可靠地評量學生對概念掌握的程度:不同概念圖可以檢查不同的能力:概念圖與多項選擇比較,相關系數(shù)很大,但也有一些差別。作為一種結構性評價工具,專家正在作進一步的研究,而且很多學校已開始推廣使用。
操作測評
操作測評強調提出問題和任務讓學生解決,先給學生提供材料,然后讓學生按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務,教師了解學生完成任務的操作和表現(xiàn),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整體性的評價和判斷。評價關注的重點是學生的問題解決過程,即怎么做?怎么想?與多項選擇評估相比,它更能把握學生程序性、策略性及整體性能力。
在操作測評中,學生自己建立自己的方案,教師可了解學生的思路,發(fā)現(xiàn)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非常規(guī)的能力。這種方法可測量出傳統(tǒng)紙筆測驗測不到的知識和能力。
在與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專家的交流中,我們像學生一樣參與了操作測評的試驗,這里我們介紹一個操作評價的實例。
例影子與時間
①你將和另一組員一起工作,但你將自己填寫這個報告。
②檢查你是否有下列物品:盒子中的旋轉地球儀一個,手電簡一個,鉛筆一枝,粘性柱子4個。
③用文字、圖畫或以上兩者來回答。
在中國有3個相同高度的柱子:柱A、柱B和柱C。如圖所示,把柱A和柱B粘在地球儀上,用手電筒模擬陽光。在正午,柱A和柱B的影子應如圖所示:
(1)當柱A和柱B在正午的時候,柱C的影子如下圖。
用手電簡模擬陽光,找出柱C的位置。你是如何找出柱C的位置的?
(2)柱A在上午10時和下午3時的影子是什么樣子的?請在圖中畫出影子并注明相應時間。影子是向什么方向移動的(在圖上用箭頭標明)?你是如何得到柱A在上午10時和下午3時的影子形狀的?
(3)在地球儀上找出烏魯木齊。當柱A和柱B是正午的時候,烏魯木齊應該是幾點當?shù)貢r間)?為什么?
(4)太陽影子、地球的運動和時間有什么關系?
操作測評需要教師的專業(yè)判斷,評分也講技術。直接觀察是測評的最好方法,但成本大,費時間,因此采用書面答卷或計算機模擬結果的辦法。操作測評的這三種方法,前兩者相關度較大,與計算機模擬結果的相關較分散:解答的格式設計得好,可清楚地看出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的區(qū)別。當然不同的任務可得出不同的評分系統(tǒng),如對比調查、對發(fā)現(xiàn)的鑒別、分類及描述等。
這種測評方法的特點是:①可做操作內容多少的比較,開放與有限的比較:②可得到與課堂操作關系的效度:③信度非常高,可產(chǎn)生數(shù)據(jù):④可以幫助我們評估學生,比多項選擇更能測出能力。但這種評價方法也有缺點,表現(xiàn)在:專業(yè)化程度高,準備時間、評分時間比較長:還有經(jīng)費的問題:不同實驗時,學生的表現(xiàn)受無關因素影響,能力表現(xiàn)會有差異。但操作評價重過程,重綜合能力,重學生自我建構的評價理念,將會為我們改革傳統(tǒng)評價方式提供新思路。
科學筆記
科學筆記是指學生用于記錄課堂學習活動的文檔,學生每天在課堂上做的筆記,也包括實驗筆記,可以反映學生所從事的課堂思維與認知活動以及所學內容。通過科學筆記可看出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理解如整理思路、提供解釋、表達科學概念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
利用筆記測評學生的理解程度,其可能的優(yōu)勢在于:注重學生平時學習和發(fā)展的連續(xù)性,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了解學生的進步和努力,比較直接地反映出學生認知過程;但由于受學生表達能力的影響,利用科學筆記進行評價存在一定的主觀性。
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一位博士生以混合物與溶液教學為例,教學后對四年級3個班級14份優(yōu)、中、差筆記做實證研究顯示:這種測評具有一定效度:它用于測定學生的理解能力是可行的:陳述性知識的理解與程序性知識的理解程度相比,前者的信度、效度皆高于后者。
在有關評價的學術交流中,我們感到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正在成為新趨勢。這種多元化表現(xiàn)在評價的多角度;關注學生在教學不同階段的發(fā)展:評價的任務需要多種能力參與完成,并與真實生活產(chǎn)生關聯(lián)。多元評價使得教師更加關注過程評價,評價更能反映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高層次思考能力。多元的教學評價理念應引起教學研究和實踐者的足夠重視,它既對傳統(tǒng)評價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也為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提供了方向。
文科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3月13日,我們考察了華盛頓大學教育學院,舒爾曼(Lee S.Shulman)的學生、負責中學教師培訓并從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的兩位專家為我們介紹了文科歷史、文學)教學方面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問題,包括:①學科方面的批判性思維;②教師可能遇到的障礙:③教師培訓策略:④有經(jīng)驗的高中教師可能遇到的問題。其中有關文科教學中資源來源考證與主題閱讀方面的介紹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專家對這方面的研究借鑒了施瓦布(Schwab)的學科實質性知識以及探究學習的理論。美國教育中有個具體問題,即學生批判反思能力不強,給高中生看一本歷史課本,然后提問題,學生往往沒法獨立判斷,以為書里寫的都是正確的,再給一本書,如果內容和觀點與前面的矛盾,往往連聰明的孩子也會搞不清。
有的美國學者對優(yōu)秀高中生和歷史專家看歷史材料做過比較,比較材料是英國軍隊在美國殖民地打仗時一名英國中尉的日記。結果表明:高中生和專家閱讀的角度很不相同:高中生從頭至尾一行一行看,史學家則不從頭看,而是看結尾,首先是日記日期與事件發(fā)生有什么關系?并對表達愿望的日記是否可作歷史資料產(chǎn)生懷疑。這種信息推理的能力,很多高中生都沒有。如果遇到相互矛盾的材料,史學家能作出解釋,高中生卻束手無策:如果對事實材料進行考試,高中生比史學家考得還好。
文學課中也有類似情況,研究表明,很多學生缺乏弄清作者意圖的策略,一旦形成初步理解就不容易改變,而有經(jīng)驗的學習者會不斷調整自己的理解直到比較準確的程度。
針對高中生這方面的困難,華盛頓大學的專家認為,教師需要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反思能力,否則就難以在文科教學中讓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教師培訓做起,接受過批判思維培訓的教師同樣會加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并積極想辦法彌補學生的欠缺之處。
一位專家有趣地談到他在大學教授教育學的故事。多年前,他讓一位朋友冒他的名去上第一節(jié)課,方法是照本宣科,但學生還是打開筆記本來認真記錄,朋友講得亂七八糟,也沒有學生提出不同意見,這時這位專家和學生一樣坐在教室里,專家舉手問:“這些內容都在課本里,為什么要我們記?”老師說;“等會兒就知道了?!?分鐘后專家又發(fā)問:“聽不懂?!崩蠋熡纸忉屢槐?。學生們還是拼命記筆記。
10分鐘后專家又舉手發(fā)問:“還是聽不懂。”老師又說:”我只能這樣了,要么你來講?!比缓?,這位專家才上講臺去開始上課。
據(jù)說這個辦法他已用了11年,目的是為引導學生對教師的講解進行批判性思考,克服學生上課時一味聽講、不假思索記筆記的習慣。這位美國專家認為:“文科學習最重要的是怎么思考,學生要建立自己的學習方式。事實上教與學是雙向溝通的,要縮短教與學的距離,教師要學會把知識以學生可接受的方式講授,實現(xiàn)教與學的有效互動,講得清楚不等于學生就懂,這是師資培訓要注意到的第一個問題。其次,教師要善于進行教學分析,教學實習時,應把教學過程實錄下來,把學生作業(yè)留下來,認真地分析、討論、改進。這些策略在教師培訓中是很有用的?!?/p>
帶著討論的興奮去上課
華盛頓大學的專家還與我們談及教師交流學習的重要性,他們認為,有經(jīng)驗的高中教師要學會批判性思維,還應做不斷學習的榜樣。文科教學有其特殊性,文學、歷史知識在不斷變化,如果是1985年拿的學士學位,到現(xiàn)在來看一定有許多知識需要補充。目前,美國教師職業(yè)是個較孤獨的職業(yè),如果教師不是合作來構造批判反思的環(huán)境,要求學生具備批判反思能力是不現(xiàn)實的。
他們舉了一個5年前的例子,該校的英語教師有個松散的集會,最初合作進行資料分析,但時間久了教師們耳目一新,因為不同的人看同樣的資料會使用不同的方法,有些教師因此學會了對資料來源進行多元考證,并把多元的觀點和方法介紹給學生,學生進步很大。有一位文學教師高興地說:這就是我真正希望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學生應有多種解釋,但以往總以教師解釋為主,現(xiàn)在有不同看法,提出證據(jù),證據(jù)支持看法,這個方法很重要。研究也能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該校有一個由20多位教師參與的項目,教師可以共同看一本書,進而產(chǎn)生各種有價值的不同意見,然后教師又帶著討論的興奮去上課,學生發(fā)現(xiàn)教師對問題有這么大的興趣,也會被感染,并十分投入地討論、學習。4年中,這些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同時也改變了教師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