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火
天上布滿雨云,偶爾還飄點碎雨花。
我們在艾菲爾鐵塔附近的塞納河邊上了游船,沿塞納河向東駛?cè)ァ1叹G的塞納河像一條圓弧將市區(qū)一分為二。河北邊為右岸,南邊為左岸。著名旅游景點大多沿塞納河分布。巴黎的城市建筑容納了自古希臘以來的各類建筑風格。尖頂?shù)?、圓頂?shù)?、方頂?shù)亩加?,像一個建筑博物館。一路可以看到兩岸美麗、雄偉的各種古建筑、熱鬧的街道和綠樹、草地。我們每個座位上都有“譯意風”耳機,我起先以為是英語的,誰知拿起戴在耳上竟有中國話的介紹,而且是純正的普通話。介紹扼要、清楚,與兩岸風光配合,從歷史到人物,從景點到民俗。市中心是巴黎最古老、最豪華的地區(qū),有1937年為巴黎國際博覽會而造的夏樂宮,路易十四當年為殘疾軍人建造的榮軍院,現(xiàn)在都歷歷在我們目光之中。塞納河右岸是貿(mào)易和金融區(qū),左岸是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等文人學士常來喝咖啡、購舊書和聚會的“拉丁區(qū)”。一些小咖啡館里(據(jù)說巴黎有一萬多家咖啡館),寓言作家拉·封丹、戲劇家莫里哀、拉辛據(jù)說是最早坐咖啡館的文化人;雨果、巴爾扎克、莫泊桑等常光顧咖啡館。近代作家如阿拉貢、馬爾羅、紀德常出現(xiàn)在街邊的咖啡座上;二戰(zhàn)后,薩特、加繆等人也常在咖啡館里談?wù)摯嬖谥髁x。而巴爾扎克是個沒有咖啡就寫不出作品的人,幾萬杯咖啡幫助他完成了90多部作品,他是不是也曾在這里哪座咖啡館里喝過咖啡……
再過去,我們就看到著名的華麗輝煌的盧浮宮了!它曾是王宮,法國大革命后,不再是王宮,現(xiàn)在成了國家美術(shù)博物館,珍藏數(shù)十萬件珍貴藝術(shù)品?!白g意風”的介紹,配著悅耳的音樂,在過巴黎市府大廈時,突然插播了戴高樂將軍在二戰(zhàn)打敗德國法西斯解放巴黎后的講話錄音。我不懂法語,但那聲音激昂慷慨,引人遐想。
當我們的游船遠遠的可以看到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時,寬闊可愛的廣場上,正飛翔、停歇著許多鴿子,耳機播放了舒伯特的《圣母頌》……神奇的旋律將一種詩情畫意帶上心頭。
巴黎圣母院在塞納河上的一個大島——西岱島上。在歷史上,巴黎原先只是塞納河中間“西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住著高盧族巴黎人。公元一世紀,羅馬人占領(lǐng)了“西岱”,并使它發(fā)展成一個小市鎮(zhèn)。到4世紀,這里正式命名為巴黎。6世紀開始,巴黎成為法蘭西王國的首都,直到如今。我放下“譯意風”,走到船艙外尾部的甲板上去觀看西岱島。這個長不過一公里,寬僅500米的小島,布滿古建筑。我凝望著有點陰暗的巴黎圣母院。這座最古老、雄偉的天主教堂,1163年開始建造,經(jīng)過兩個世紀才完成。造成后的幾個世紀中,歷遭天災人禍,差點被拆毀,也差點被燒毀。修葺后,1864年才重新開放。我的目光在尋找鐘樓,哪里該有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鐘?(雖然我明知那個故事只是作家的虛構(gòu))那兩座巍峨的塔樓,使我幻想起當年拿破侖在巴黎圣母院內(nèi)加冕稱帝的盛況;也想起1970年為戴高樂在此舉行葬禮……島的西部,有灰色墻壁的司法宮。這里曾是王家宮殿,附有監(jiān)獄。法國大革命后,1793—1794年間,這里曾是十分恐怖的地方,丹東和羅伯斯庇爾都從這里被送往斷頭臺……
忽然,我聽到了悠揚的鐘聲,鐘聲正是從巴黎圣母院里傳出來的,清脆飄忽,碎了凝滯的空氣,沁人心脾……
游船繞西岱島后,又循原路回來。風,帶著濕潤和水腥味吹來。兩岸傲然挺立的建筑典雅美觀,但不免古老陳舊。塞納河上的橋梁,既多且姿采各異。整條河上有20多座橋梁溝通兩岸交通。我們的游船,兜這么一圈,只穿過十幾座橋,但已飽覽橋的藝術(shù)。一座名為“新橋”的12孔大石橋,其實是河上橋梁中最古老的一座。橋頭有亨利四世騎馬仗劍的雕像,它連接西岱島和河左岸;還有一座怪石橋,上面有300多個怪面獸;最壯觀的亞歷山大三世橋,它離艾菲爾鐵塔不遠……
沐點碎雨絲在游船上飽覽塞納河兩岸景物。聽不見街上的喧鬧聲和汽車喇叭聲,既舒服又開眼界,雖然不免匆匆,游興未盡。但水上之游似可更體會到巴黎的美麗,只是在經(jīng)過一段河岸時,瞥見一側(cè)岸邊人行道下類似橋洞的地方,透著幽暗的青色,住著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者,有男有女,囚首垢面,有的和衣席地而臥,有的抄手站立看著我們。這與游船的富麗及兩岸美奢的建筑,形成強烈對比。
而在盧浮宮旁的一個廣場上,兩個瘦削的乞討者,一個化裝成帶白色翅膀的天使,一個化裝成金色衣履的埃及法老木乃伊,兩人分開站立,木然不動,誰如在他的面前的空盆中投下一個錢幣,“天使”或“木乃伊”就會深深鞠躬,布施的人不多,盆中只有寥寥的錢幣……
我的心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情。
閃光的塞納河天長地久。河水不清冽,也不算骯臟。它像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目睹著巴黎歷史的變化,目睹著興與衰、貧與富、快樂與悲傷。它默默無語,卻在潺潺不斷地靜靜流淌……
〔責任編輯李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