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煥枝
古勞詠春拳的擒拿與反擒制技法,是通過十多個對拆訓練,待能貫穿本門心訣“來留去送”、“你上我下,你下我上”、“高接低攀”達自由靈變后,方能重點練習,多以單推手自由變化為練。其它對拆亦可加入。練時通過皮膚感知對方用力的方向和換勢、換力的時間、角度及力量的大小而隨機應變,全靠身形、馬步、手法運圓(整體)之勁,借勢、借力,施以擒與反擒制法。這種技法應是自然而然、隨心所欲的。所以無兩三年的經(jīng)久對拆訓練是達不到靈變的。
古勞詠春拳的擒制與反擒制法是根據(jù)人體骨骼伸縮變化,使敵背勢受制,令其關節(jié)脫臼或受重擊的一種對敵搏斗之法,所以此法非危急時勿用。擒制與反擒制法是集中兵力打殲滅戰(zhàn)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靠緊迫追形,你背我順之整體運動和本門二管一之手法。要求動作靈敏、快捷、用力得當,馬步堅實,呼吸自然,在對方換力換勢之時順勢發(fā)二掙勁。擒之得法,對方必脫臼失去戰(zhàn)斗力。若對方功力較深或高大粗壯,則可先擒而借勢發(fā)肘。詠春拳法曰:“順擒逆擊一斤力變二斤力”便是此理。擒與反擒制擊法是近距離迫身的一種戰(zhàn)術。在本門技擊實作對練中必須要懂得,在遠距離接手自如的情況下才能緊迫三節(jié)制人。亦只有在緊迫跟手制人、令對方背勢的情況下,才能擒制。充分利用本門的身形、馬步,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始終保持自己重心不變。詠春拳法曰:迎面而轉,逆面而擊;擒之發(fā)肘,放之發(fā)肘是也。下面介紹古勞詠春拳反擒制法之鶴頂手(鶴膀)及肘制擊動作變化。
本門鶴頂手即詠春拳中的上膀手,亦可變化成左、右、前、后、上、中、下之鶴頂手。實作時非固定不變,全憑手橋、掌指關節(jié)、根骨之扭伸結合意感而靈變。只要對方輕微觸及則有感皆應。勁的運用是內(nèi)緊外松、綿綿不斷、借力制力。跟隨之勁只用暗勁即可,只有達擊制點時才發(fā)力反擒之。鶴頂手反擒包括迎面反擒和逆面反擒兩種??上确辞芎髶簦挚蓳羟芎弦?。如對方的左右兩手突然擒我右手之手腕和中節(jié)(肘處)向我外側牽制反扭發(fā)力,欲使我脫臼。我憑皮膚感知對方用力的方向是向上,即速以鶴頂手之暗勁≈,并順其向上之勢變上鶴頂手,化其未發(fā)之二掙勁,同時迎面而轉,身步下沉,左肘擊在對方右脅上。或左手變擒手托其右肘反擒之。若對方右手受制而變坐馬沉肘,左肘同時擊我。我則順其沉肘向后之勢,緊迫跟隨迎面向左圈步,同時鶴頂手變橫斜下壓之勢,五指反扭其三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左手上托其右肘突發(fā)二掙力。吾右橋帶動整體下壓,左手上托肘做交點,對方必受挫而失重后仰,左肘被化(不制自化)。若對方沉肘,后手不收反抓我左手腕,左手同時變 擒抓手拿我左肘,突然借我力點退后半步放我。我知其后撤之勢,速借去勢走其右側,以大圈步左手順外搭伏其右手肘部,橋√在其右手橋上,并在其放勁未盡之時,左肘擊對方右腋下。若對方沉肘后步入我中門以肩部靠擊我。我則順勢迎面轉馬后退小半步,左手伏跟其右手,左手鶴頂手變上托掌猛發(fā)撐、寸勁截擊其下頦,正好借其來勢發(fā)力,一斤變二斤,對方必受挫而失重。破擒拿不僅有上述手法,只要能以我之感覺知對方力點變化取其虛,整體變化發(fā)力,則本門任何一個招式均可,而非固定之一招一式。
數(shù)月前,我與一位習南派拳的朋友吃飯。言談中知其自小習拳術,深得師傅的真?zhèn)?,習拳二十余載(他現(xiàn)年36歲),功力深厚,出手已剛勁有力,快捷靈敏。他自稱擅長反擒之術,幾十次與人試手從未輸過。在旁的另一個朋友知我習詠春拳很久,慫恿我倆試手,我不答應。誰料那人突然把手伸過來硬以指掌握著我的手掌,說:“若這樣握拿你,你就很難破我了。若握拿你的手腕則好破,我雙手握拿,你就使不上力了。不信你試試?!闭f著,他立即沉馬發(fā)暗力把我的手腕緊緊握拿著。我只好暗暗運氣反拿其四指,用勁后拉的同時,以左手托其右肘,身胯微向其右側轉。就在我發(fā)力換勢的一瞬,他突然收肘后撤扎四平大馬,左肘迎面擊來。我順其收肘之勢,迎面圈步,右手以腕力反扭其四指,右橋順勢向前,向其右斜下方向壓之,左手反方向用力托其右肘,突發(fā)整體二掙勁。對方受制,只好把左肘之勁后收,保其重心。由于是友好切磋,我未用全力,反制后視其跟變。誰知他動彈不得,面紅氣喘。我立即松了手說:“你的功力不錯?!彼χf:“看不出您五十歲了,還有這本事?!痹囀趾笪也胖溃麑W的破擒招法只是固定的動作,一旦被破則難以反應。事實上,每一個招法均有其破法。當然,此人的招法威力也是很大的,但不夠自如,導致跟制不及而受挫。古勞詠春拳有規(guī)律的對拆訓練,是一種極科學的實作訓練方法,通過長期對拆使習者之拿法、接法、擊法、放法、截法、跟法、摔法等技法都能達到自然、靈變。
在教徒中我曾細心留意過,單靠扎小四平底樁馬練馬力和運圓之勁不如對拆練習效果佳。在尚未教楊文國對拆前,我要他每天扎底樁小四平馬兩次,逐漸增長時間。他一絲不茍地按我教的辦法去做。一個月后,能一次扎半小時以上。同時,我又教一姓周的徒弟開始就進入對拆訓練(注:二個徒弟中,前者有七年學武時間(其它拳),后者從未學過任何拳)。一個月后他們倆人練習對拆,結果楊文國的馬步不如周的扎實,用勁也不如周順達。又通過二個月時間的對拆訓練,楊的馬步和技法逐漸與周的功力接近。后來,我檢查了他們的實作對拆能力,發(fā)現(xiàn)功力仍有欠缺,只好親手教拆。半月后,二人功力接近實作要求。從中我認識到,學古勞詠春對拆要有悟性,就是要從實踐出發(fā)、有目的地去練。最好的方法則是在對拆一段時間,并能達到靈變跟手的情況下,同比自己實作功力深的同門對拆。而最重要的則是多同師傅對拆。只有這樣,才能較快地掌握本門的全面技法。亦就是說,提高反擒制擊的功力和技法的關鍵是多與師傅和實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的同門對拆。反擒制擊的肘擊亦要懂。迎面對拆一出一入后,主練動步碌橋進攻和防制法,才能達到制擊發(fā)力運圈。同時要懂本門的肘對拆技法,才能穩(wěn)、準、狠地有效制擊。肘制擊法殺傷力很大,原因是肘法之跟手靈變,擊人勢不可擋,可對付強大的對手,其發(fā)力的整體運圓之勁快速制擊。肘對拆法一般不輕傳。若能跟手,自然隨心所欲。以固定單式肘合用己足可制敵。
肘法運用同樣有三節(jié)靈用,有二管一、一管一來留去送之先制后擊,有迎面一出一入之連消帶打,有高接低攀之先發(fā)制擊和連環(huán)肘擊之法。在于自然靈變,全憑皮膚感知,借勢打勢、借力打力。其實在實踐中,只有迫近對方,令對方失去反抗能力再擒之,效果為佳。所以本門重練反擒制擊之技法,擒拿之法少用。摔法也是在對方背勢時才能把對方摔倒。本門亦很少著重摔法,相反只重視反摔的制擊技法,原因是實戰(zhàn)對壘中以肘擊對方較兇猛,殺傷力大,且快疾難防,又能保持自己的體力。擒、摔的技法都要取對方的力點之虛才施技,倒不如快速肘擊來得方便,這也許是梁贊宗師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