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東生
解放軍總政歌舞團民族樂隊成立于1953年,在我國音樂界是一個有著光榮歷史和輝煌藝術成就的“老資格”民樂團隊之一。這個老團的近況如何?界內(nèi)人士十分關注。
最近民族樂隊舉辦的一臺音樂會由十位青年演奏家張仰勝的中國鼓獨奏《牛斗虎》為開場,張仰勝以其純熟和精到的演奏技法,惟妙惟肖的表演,緊緊扣住觀眾的心弦,這一人一鼓的開場,大有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葫蘆絲、琵琶、古箏三重奏《彝族舞曲》是老曲新編,三位窈窕淑女宛若一幅抒情中國畫般的舞臺造型,加之配合默契的演奏又伴以服裝、燈光、布景得體的補襯,給觀眾帶入溫馨、優(yōu)雅的意境之中,為這首流傳廣泛的琵琶名曲憑添一縷新意;鄧建棟自創(chuàng)自演的二胡獨奏《姑蘇春曉》,以其柔婉的琴韻和準確的演釋,又將人們的欣賞情趣帶到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水鄉(xiāng);胡海寬以篳篥主奏的《吉祥鳥》將音樂會掀起一個高潮,他那無可挑剔的演奏功力和韻律鮮明的表演動作,將人們引領到朝鮮族載歌載兵團慶豐收的熱烈場景之中,圓潤、甜美的音色為這件舞臺罕見的古老樂器展盡新彩;宋小紅的古箏獨奏《木卡姆散序及舞曲》,演奏上很有特色,盡管演奏難度較大,處理上很是流暢,將新疆這一極具代表性的藝術瑰寶較為完好地呈獻給觀眾;七重奏《打春》,是由七人兼奏多種樂器的一種探索性的創(chuàng)作嘗試。這一演奏形式,展示了軍旅青年演奏家多才多藝、個個是“多面手”的風采。
盡管這臺音樂會僅由十位青年演奏家在舞臺上“魔術”般的變換,但沒有絲毫單薄之感,音樂會以嚴謹睥舞臺作風和軍人特有的素質,自始至終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綜觀這臺音樂會,有以下幾點值得深入思考。
一、民族管弦樂非一律“大兵團”群體“作戰(zhàn)”。這種多重組合,靈巧多變的演奏方式同樣能贏得觀眾。各地區(qū)的民間樂隊、歷代宮廷樂隊的組合也并非千篇一律。而以吹打和彈撥樂器的組合,在某種意義上說更便于體現(xiàn)傳統(tǒng)特征。
二、這種組合有利于藝術才能的發(fā)揮??梢浴傲可矶ㄖ啤闭骷髌?,充分展示演奏上的獨到技巧。
三、力求演出整體上的完美,不因人少而被忽視或簡陋。這臺音樂會的總體策劃匠心獨具,看得出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視,充分調(diào)動了舞臺上可利用的一切設備和空間。背景依音樂的風格而變化;燈光精致的設計;服飾新穎、精美又不追逐豪華。一臺十人演出的音樂會具有如此完美的整體效果,帶給觀眾一種心靈深處的藝術享受是十分難得的。
藝無止境是永恒的真理。音樂會也存在需不斷完善之處。如這種演出組合對個人的演奏技術則有更高的要求,年輕演奏家尚需加緊提高個人的技藝水準;各種演奏組合尚需進一步磨合,以求更加得心應手;作品雖風格多樣,仍感尚需要大膽地創(chuàng)新,沒有好作品,這種“單挑獨斗”的組合,藝術才華很難發(fā)揮;音響掌控上也應與具體的作品有更好的配合;舞臺上表演本身以外的氛圍營造貴在得當、適度,防止過分,也有斟酌之處。這些雖無損整體,也不容忽視。深信在不斷演出實踐的磨煉中,一定會有更新的創(chuàng)造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