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秉惠
羨慕別人的玩具,占有欲望強烈,是孩子在幼兒年齡階段的特點。在集體生活中,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出現(xiàn)隨便拿同伴的玩具,搶同伴的玩具玩,甚至故意損壞同伴玩具的現(xiàn)象。
一次,我班丁潔、許婧一起把吳曉非小朋友心愛的、嶄新的“美少女填色畫冊”撕下數(shù)頁后帶回家,使吳曉非在家里傷心地嚎啕大哭。我在全體小朋友們面前,仔細了解事情發(fā)生的詳細經(jīng)過,讓全體小朋友評議是誰錯了。同時,也讓丁潔、許婧深深地認識了錯誤,體驗到了吳曉非心愛的畫冊被損壞、被拿走的傷心。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小朋友總愛用一句“對不起”作為了結(jié)糾紛的方法,似乎有一些教條,即使同伴很生氣地來報告老師XX小朋友無理,而XX也會理直氣壯地說我已經(jīng)跟她“對不起”過了,好象“對不起”說過了,就沒有了責(zé)任……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大,應(yīng)該由最初“對不起”的一聲道歉再有進一步的認識,譬如:有意弄壞、搶壞別人的玩具,就不能光講“對不起”了。但是,這種教育不能硬套給幼兒,于是我又讓全體小朋友討論丁潔、許婧想什么辦法才能讓吳曉非不再傷心。小朋友們一致認為:“帶新玩具給吳曉非玩?!薄鞍阉合碌膱D畫給她粘上去?!弊詈?,丁潔先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媽媽領(lǐng)著去買一本相同的畫冊,還給吳曉非。”此刻,小朋友們齊聲說:“這樣做最好?!蔽野蛋蹈吲d,這不是我的命令,幼兒有了一個“真理”的標(biāo)準(zhǔn),這不正是我所想達到的教育效果嗎?我馬上向幼兒介紹損壞東西后要賠、借了東西要還的道理。最后,我問小朋友們以后要玩別人的玩具,該怎么樣做?丁潔說:“要問小朋友借,等他非常愿意時,再去拿著玩,要愛護別人的玩具,不損壞……”過了幾天,丁潔、許婧真的將畫冊賠給了吳曉非。我當(dāng)即肯定地說:“知錯認錯,改正錯誤,都是好孩子。”小朋友們都高興地拍起手來。家長也認為老師的教育方法很好,賠的東西雖然價值僅2-3元,但是有意義,讓小朋友們懂了不少道理。
幼兒正處在道德行為認識的萌芽狀態(tài),作為老師要重視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否則,那些模糊的不良的行為苗子,就會演變成自私、專橫跋扈、不尊重他人等不良的品德行為習(xí)慣。
圖/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