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樟榮
讀《陳寅恪史學(xué)論文選集》(上海古籍版)所收《柳如是別傳緣起》一文,中引作者詩一首,其腹聯(lián)兩句為“平生所學(xué)惟余骨,晚歲為詩笑亂頭?!绷钊祟H為費解。
今讀黃裳先生《避諱的故事》(見《榆下雜說》)始知其中有隱可索。其文例舉了避諱中的“一二近事”,其中一例即為陳先生此詩。其云:一九八○年初版的《寒柳堂集》的《寅恪先生詩存》中,亦將陳先生詩“平生所學(xué)供埋骨,晚歲為詩欠砍頭”中之“砍”字以框框代之,并有編者小注云:“按詩中脫一字,以□代之”,而同一詩見于同一出版社一九八○年出版的《柳如是別傳》的《緣起》中,這兩句則作“平生所學(xué)惟余骨,晚歲為詩笑亂頭。”并無脫字。直到一九八二年二月,《寒柳堂集》重印,這原脫的一字忽然不聲不響地走回來了。于此,黃裳嘆道:“這雖然不過是近人近作,卻出現(xiàn)如此幻景。”
不難看出,此詩中“供埋骨,欠砍頭”兩句,雖有憤世嫉俗之慨,倒是非常真切地反映出作者孤寂、悲憤的心態(tài),這與他自云“以衰廢之年,編此殘稿”心境十分吻合。令人遺憾的是,一九九二年出版的《陳寅恪史學(xué)論文選集》卻尚未將這兩句詩改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