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創(chuàng)造過程先要探討妙語(Wit)和喜?。–omic),這似乎會使人感到意外。因為許多人認為這二者并沒具有其他創(chuàng)造過程那樣高的地位。美國心理學家阿瑞提認為,弗洛依德對笑的研究已經(jīng)成為更好地理解創(chuàng)造過程的一個途徑。他本人因此而受啟發(fā),并且看到某些精神病患者的表現(xiàn),從而形成自己對妙語和喜劇的看法。
1.玩笑的心理機制
許多玩笑都包含有某些原始的心理機制。這種原始的心理機制遵循了一種叫馮·多馬羅斯原則。就是,兩個不同事物只要具有一個或幾個共同特點就可以同一。這和正常人所遵循的“萊布尼茲原則”不一樣?!叭R布尼茲原則”是說,如果x具有y的一切性質(zhì),并且y具有x的一切性質(zhì),那么x與y同一。正常的人和現(xiàn)代的人遵循這種邏輯,而原始人以及退化到原發(fā)過程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遵循的往往是多馬羅斯原則,因此又稱他們的這種邏輯為古邏輯。以古邏輯為基礎(chǔ),就能制作出玩笑乃至其他藝術(shù)作品。下面試舉幾例。
弗洛依德提到海涅說過的一句俏皮話。海涅這樣談到一個女士:“這位女士在許多方面都使我想到米羅的維納斯。象她一樣年紀非常老、沒有牙齒、黃顏色的身體上有著白斑?!焙D鋵嵤窍胝f那位女士很丑。但是丑和美怎么就能同一成了一種表述方式呢?這個女人能和維納斯雕像同一是由于有共同之處:她們年齡都老(維納斯像誕生于古希臘時期)、都沒有牙齒(雕像是沒有牙齒的)、黃色身軀上都有著白斑(雕像表面發(fā)黃、有白斑)。有了這些“共同特點”,那位女士就和維納斯同一起來,丑和美獲得了一致。這就是運用了多馬羅斯原則。
第二個例子?!搬t(yī)生離開一位女士然后對女士的丈夫說:‘我可不喜歡她這種模樣’。那女士的丈夫加了一句:‘我早就不喜歡她的模樣了’?!边@位丈夫厭惡他的妻子卻又不得不抑制這厭惡,碰到這么個機會就用一種能夠接受的方式把它發(fā)泄出來。醫(yī)生用“l(fā)ooks”(容貌、相貌、樣子)指的是“體現(xiàn)健康狀況的外表”;這位丈夫呢,接過“l(fā)ooks”用來表達“有吸引力的外表”這層意思。兩種意思由于在語言符號上相同(都用“l(fā)ooks”表達)因此獲得同一。這也是使用了符合多馬羅斯原則的古邏輯思維方式。
再舉一例,這個例子基本上就屬于合邏輯的了?!岸虐钕壬鷰啄陙硪恢币蛩窒碌霓k事員朱爾斯的討厭行為而苦惱。一次他從外地意外歸來,回到家中發(fā)現(xiàn)朱爾斯正和自己的妻子躺在床上。杜邦先生非常沮喪,然后就說:‘夠了吧,朱爾斯!你要再這樣干就把你解雇!’”從某種思想方式看,這是合邏輯的,他手下人受到警告,如若再犯就要被解雇。但實際生活中所采取的常常是更直接有力的報復(fù)行為。
還有的笑話具有古邏輯與邏輯綜合的性質(zhì)。
有的玩笑是先把兩種思維方式加以對照,然后采取一種荒謬的思維方式,象精神病患者那樣。比如這個例子:“一個受了騙以為身上有臭蟲的精神病患者去找精神病學家?!蠓颍蠓?,快救救我吧!你瞧,我身上全都是臭蟲。’他一邊說著,一邊就要把衣服上的臭蟲撢下來?!⌒狞c,’精神病學家一邊說一邊趕快往后退,‘別弄到我身上來?!边@位精神病學家接受了患者的思維方式,而原以為他是不會相信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話的。這個笑話含義很明顯:“精神病學家不見得比自己的病人更聰明更健全。他們也會象自己的病人一樣受到愚弄——也會被搞得精神錯亂?!?/p>
以上這些玩笑都是采取了特殊的認識機制。這種機制有的是由古邏輯的認識結(jié)構(gòu)所組成,有的是由前提錯誤的邏輯所組成,或者是由某種思維方法(雖然合乎邏輯)所組成,但由于增加別的因素而顯得荒謬。這些都與發(fā)生在精神病過程中的機制是相同的。聽笑話的人最初是把玩笑的表述過程當成合邏輯的,因而受到暫時的蒙騙,但馬上發(fā)現(xiàn)這種認識完全不合邏輯,于是就笑了。最初是以為合邏輯而突然發(fā)現(xiàn)不合邏輯,只有這樣一個過程,才能產(chǎn)生笑。精神病患者的許多言行很可笑,但他們自己沒有這種思想過程,因此他們自己是不會笑的。
錯誤的同一、古邏輯與輯邏的混淆,這就是笑的原因。莎士比亞在《錯誤的喜劇》里塑造了兩對孿生兄弟。其中的一對兄弟分別是另一對兄弟的仆人。而兄弟之間彼此又都不認識。這些情況帶來了非常喜劇性的結(jié)果。
莎士比亞的這個喜劇象是模仿了古羅馬普拉圖斯的《孿生兄弟》,而普拉圖斯又象是模仿了古希臘的米南德。所以自古以來各種人物的混同就是最有力的喜劇因素之一。最簡單的混同形式就是兩個人長得非常象,如同孿生子。甚至今天的戲劇、電影、輕歌舞劇里也常出現(xiàn)孿生子以作為喜劇的起因。其道理就在于:由于一個人把A與B之間的相似性混淆為同一性,因此在反應(yīng)A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反應(yīng)的是B。這樣就會感受到喜劇的刺激。
要從心理學上理解妙語和喜劇,認識這些關(guān)鍵問題很重要。然而我們還沒有弄清主觀上能反應(yīng)它們其原因何在。此刻我們已到達客觀與主觀的分界線——即肉體與心靈的分界線。這是我們的知識所不能跨越的界限。許多學者研究了幽默與生理的相互關(guān)系,特別是皮電反應(yīng)(GSR)??墒沁@些研究涉及的是幽默對身體的影響,而沒有涉及妙語和喜劇在心理上的體驗,它為何反應(yīng)為“笑”。就好象我們知道受到困窘的刺激會臉紅——可我們不知道感到困窘時為什么會伴隨著臉部毛細血管的擴張。而在妙語、幽默和喜劇的情況下就更難確定產(chǎn)生它們的各種刺激特征。因為它們是由相當復(fù)雜的認識結(jié)構(gòu)形成的。
2.玩笑的目的
根據(jù)弗洛依德的觀點,一個玩笑在明顯想把聽者逗笑的目的下面隱藏著一個特殊目的:企圖滿足那些平常被壓抑或被禁止的傾向。玩笑是一種意欲得到滿足或是假裝的滿足。它通過特殊的認識機制獲得這種滿足。這些機制表現(xiàn)為說俏皮話,如同夢的活動一樣它把玩笑的內(nèi)容轉(zhuǎn)變?yōu)楦梢越邮艿姆绞?。不過在玩笑里無論是抑制還是滿足都不象夢里那么明顯。從玩笑中得到滿足是由于允許把被禁止的內(nèi)容講出來,并隨之得到興奮與放松的情緒感受。
有些傾向是要靠俏皮話來尋求滿足的。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性本能的傾向。開玩笑的時候可以公開坦白性的沖動、性的暴露以及性的行為。與性有關(guān)的玩笑特別多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性沖動由于社會的約束而受到了抑制。當然,這類玩笑不是都能夠在公開場合下講出來。
第二種玩笑從數(shù)量上講要比上一種多一些,那就是可稱之為含有敵意的玩笑。這種玩笑要表達的是忿怒、敵意、輕蔑、低毀的傾向。含敵意的玩笑如此之多也并不奇怪,因為社會文明要抑制敵意就象要抑制性欲那樣。玩笑并不是直接攻擊所敵視的對象而是用妙語和俏皮話。在很多情況下這種玩笑發(fā)展成不友善的實際行動,從態(tài)度溫和的取笑到尖酸刻薄的挖苦都有。具有類似精神分裂癥傾向的人對周圍不友善的傾向特別敏感,他們常被說成是沒有幽默感。因為這種人遇到外界的對立很警覺,不會被俏皮話的活動所蒙騙而從中識別出含有敵意的因素。有些父母和老師,他們雖然不贊成對孩子實行體罰,但卻用俏皮話來懲罰孩子。這種幽默除非是非常溫和的,并且要懷有慈愛之心,否則會比別的懲罰形式更加起到擾亂孩子的效果。
第三類玩笑的傾向是,坦率指出人們所存在的弱點,這些缺點確實不得不承認,但又想加以辯護。弗洛依德舉過的一例就屬于這種情況:“一個窮人向一個富人那里借了25塊錢。當天債權(quán)人就在飯館看見這位借債人吃著一盤用蛋黃醬調(diào)拌的鮭魚,于是就責問:‘你向我借錢就是為了到這吃蛋黃醬鮭魚的嗎?’‘我沒懂您的意思,’欠債人回答,‘我沒錢是不能吃蛋黃醬鮭魚,有了錢也不能吃,那我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吃呢?’”弗洛依德舉這個例子是說,心理重點的轉(zhuǎn)移是玩笑的技巧之一。而這個例子本身還反映出,那個借債人利用俏皮話來維護他做人的權(quán)力,并為他偶爾能吃上一次蛋黃醬拌鮭魚的愿望做辯護。對于他來說,這種愿望確實合理。有些玩笑,尤其這類玩笑,維護的是那種可稱之為“自然真理”的傾向。從某種程度講,它們使人想到了那些夢。那些夢并不是表現(xiàn)為去滿足非理性、非道德的愿望,而是表現(xiàn)為去滿足我們美好的沖動,它們由于社會的原因而受到壓抑。
第四類玩笑相當普遍。它表現(xiàn)的是有弱點的人為掩飾自己弱點所做的不切實際的努力。上文提到的杜邦先生要把朱爾斯解雇的笑話就屬這一類。杜邦先生是軟弱的,他不愿用強硬的方式捍衛(wèi)自己的榮譽,他實際上是希望找到一種既保持和平又能挽回面子的辦法。
以上是玩笑所要表達的四種主要傾向。不過可能還有一些。常常是一個玩笑包含幾種傾向,表明其動機是為了滿足這些受到抑制的傾向。但是也可以看出存在著別的動機。比如還可以發(fā)現(xiàn)包含有對我們那些同胞的同情。因為他們不適當?shù)仄髨D想擺脫這樣那樣的種種困境。有的玩笑還含有一種愿望,就是想互相啟發(fā)生存在地球上的人們。玩笑中的人物哪怕是他自己性欲、貪婪或弱點的犧牲品,也常常是我們當中的一員。他象一只蒼蠅那樣被復(fù)雜的情況給網(wǎng)住,為了解脫自身而常常用一些不正當?shù)幕虿贿m當?shù)氖侄巍N覀儎e那么立刻就去嚴厲地譴責他,講一些這類笑話吧。我們僅僅去笑他,懷著寬容看著他出現(xiàn)矛盾、荒謬與奇談怪論,并且想辦法把這些難以接受的情況變成幽默。玩笑中的主要人物就是我們當中的某一位。我們笑他也就是笑我們自己——因為我們也無法避免人類的局限性。
因此,我們必須修正弗洛依德的一個看法,他認為玩笑并不想傳授新知識。看得出相當多的玩笑是想用一種新方式重申一個舊真理,給習以為常的情況展示出新景象,或者讓人們?nèi)ンw驗一種同情之心。
另外,玩笑還有一些有意識的原因。其中主要就是單純?yōu)榱丝鞓贰R粋€笑話除了使我們獲得別的方面的滿足,我們還享受到笑的樂趣。在這一點上,妙語與其他藝術(shù)手段相似,在不是必然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情況下使我們得到審美愉快。但是妙語當中隱蔽著的傾向要比其他藝術(shù)形式當中的傾向強烈。這個事實使玩笑處于其他藝術(shù)形式與夢之間的位置上。
許多學者強調(diào)指出,從全面來看幽默對人的機體具有健康的影響。這種情況再次使玩笑與夢相近,夢對于生理和心理也有益處。帕特里夏·基思—施皮格爾總結(jié)了從斯賓塞、達爾文到梅農(nóng)這些學者的觀點,得出結(jié)論認為:“笑與幽默由于‘有益于身體’而應(yīng)受到歡迎?!?/p>
〔美〕席爾瓦諾·阿瑞提作 錢崗南編譯
(原載作者的《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