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翼
什么是機器人?它具有那些特色?本書作了一系列的闡述。機器人原文robot一詞源自捷克劇作家恰彼克(Karl Capek)于一九二三年所寫的一個劇本R..R.(RossumsUniver-sal Robots)。劇本的主人翁Rossum和他兒子合造了一具能聽話替人做事的機器人。自那以后,許多文學作品里都出現(xiàn)了類似的角色??墒菣C器人的實際制造與應用則是六十年代以后的事了。機器人,根據(jù)美國機器人協(xié)會(RobotIn-stituteof Am-erica)
(按:會員是人,不是機器人)所下的定義,是一具可以改變程序的多功能操縱者,通過程序控制,用以搬移貨物、零件、工具或特用器械來完成各種不同工作。它的特色包括下列幾項:
一只能抓能放的手;一只能三面旋手的臂;至少能舉重五百磅;重復定位距離達0.3mm;有手控裝置,可以由人來操縱其肢體;有內(nèi)裝記憶,可接受各種程序指令;有至少與人相等的工作速度;有應變的安全設備;有適應電腦的連接裝置;可靠性至少達400MT-BF小時;有自我診斷能力,容易維修。
機器人既然有以上特色,它能做些什么工作呢?到目前為止,它的工作還是限于一些高度重復性的非技術性工序,如鑄造、焊接、噴漆,等等。正在發(fā)展中的機器人則能:拔除雞鴨毛、剪羊毛、爬入各種大口徑管道進行檢修、鋸板、砌磚、挖煤,等等。
機器人被采用,除了經(jīng)濟上的因素(用機器人比用真人便宜)之外,主要還是管理上的好處。機器人能夠長時間在敵對性工作環(huán)境如噪音、振動、惡臭毒氣的環(huán)境中工作,而且不會疲勞;高度重復性工作也不會使它厭倦;它無需上級的鼓勵與安慰,也不會嫉妒同僚的表現(xiàn)。總之,管理上許多頭痛的問題,到了機器人頭上都消失了。但是反過來說,它也有它的限制。我們上面也提過:它只能做一些簡單的、非技術性工作。真正技術復雜的工作,它還是不能勝任。至于說心智性的專業(yè)工作,如工程師、醫(yī)生、編輯,等等,那就更非機器人所能代勞的了。
和真人相較,機器人有以上的長處和限制,那么和特用自動機器相較呢?特用自動機器顧名思義是為某種特定工作設計的,其設計安裝均需長時間,其工作性質也有一定。一旦工作性質有所改變,不是整個機器要報廢淘汰,就是要花長時間、下大工夫加以改裝才能適應新工作。而機器人則不然,由于它是一具可以改變程序的多功能操縱者,當工作性質改變時,只要把新的程序輸入即可,而不必花長時間改裝。而特用自動機器則非得給它“大切八塊”,“掏心挖肚”,不然不能改變其頑固本質。然而就工作量來說,也許后者產(chǎn)量更大,更經(jīng)濟。所以兩者相較也是各有千秋,其間取舍也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機器人的采用對社會有何影響?這要從兩方面來看:從好的方面來說,人類終于找到了替身來做一些“繁重的”的工作,從而增進了人類的福利,提高了人類的尊嚴。往壞處說,一時難免會增加就業(yè)上的困難。然而從整個人類社會演進來看,很多新行業(yè)的興起都多多少少會引起舊行業(yè)的就業(yè)困難。譬如汽車的興起帶給馬車業(yè)的困難;電燈的興起帶給蠟燭業(yè)的困難。我們既無法防止新行業(yè)的興起,那么只有從盡量妥善安排受影響者的轉業(yè)上著手了。
自從六十年代機器人被實際采用以來,這方面的發(fā)展很快。到八十年代初,全世界已經(jīng)有兩萬多具機器人參加生產(chǎn)行列,其中以日本應用的最多,占三分之二左右(見上頁附圖)。有關機器人的書籍市面上已有多種。安吉柏格的《實用機器人學》是其中取材較豐,介紹較詳盡的一本。
(Robotics in Pactice,byJo-seph F.Engelberer.publishedbyAMACOM,1980.291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