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成像(CTA)與冠狀動脈造影(CAG)在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方面的一致性,并分析CTA技術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選取2022年1月- 2024年10月收治的70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和CAG檢查。以CAG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其中輕中度狹窄患者48例(對照組),重度狹窄患者22例(病例組)。對比兩種檢查方法對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評估結果,計算CTA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及Kappa值。結果" 以CAG為金標準,CTA評估冠狀動脈重度狹窄的靈敏度為89.58%、特異度為86.36%,具有較高診斷價值;Kappa值為0.74(Plt;0.05),表明CTA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的結果與CAG檢查結果的一致性較高。結論" 冠狀動脈CTA在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方面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且與CAG檢查結果具有較高一致性。
【關鍵詞】" 冠狀動脈狹窄;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成像;冠狀動脈造影;狹窄程度評估;診斷一致性?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5)17--03
冠狀動脈狹窄作為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可能引發(fā)心絞痛、心功能障礙、心肌缺血乃至心肌梗死等危害,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病情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患者猝死[1]。因此,準確評估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對于及時診斷、有效治療及預防冠心病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傳統(tǒng)上,冠狀動脈造影(CAG)作為臨床公認的診斷冠心病“金標準”,以其直觀、準確的成像效果,在臨床診斷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但CAG作為一種有創(chuàng)檢查,不僅費用較高,還存在一定并發(fā)癥風險。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成像(CTA)技術應運而生,并逐漸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篩查和診斷中展現出其獨特的優(yōu)勢。CTA技術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檢查方法,通過靜脈注射造影劑后,利用多層螺旋CT掃描技術對冠狀動脈進行三維重建,直觀顯示其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相較于CAG,CTA技術客觀上具有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傷且費用相對較低的優(yōu)勢[3]。鑒于CTA技術在評估冠狀動脈狹窄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其與CAG技術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一致性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比分析冠狀動脈CTA技術與冠狀動脈造影技術在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方面的一致性,進一步探討CTA技術在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診斷中的應用前景,以期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安全的診療服務,為臨床醫(yī)生在選擇檢查方法時提供更科學的指導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選取2022年1月- 2024年10月收治的70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其中男48例,女22例;年齡29~78歲,平均51.26±2.87歲。所有患者均接受CTA和CAG檢查,以CAG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其中輕中度狹窄患者48例(對照組),重度狹窄患者22例(病例組)。納入標準:符合《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09)》[4]中冠狀動脈狹窄相關診斷標準;檢查圖像清晰完整;首次接受CTA與CAG技術檢查;患者對本研究無排斥心理,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或認識功能障礙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殘疾患者;懷孕婦女。
1.2" 檢查方法
1.2.1" 冠狀動脈CTA技術檢查" 患者需于檢查前4h禁食,通過呼吸訓練維持心率50~70次/min,必要時行藥物調控。在患者上肢合適的靜脈處,穿刺置入留置針。采用64排Optima660螺旋CT機,參數設置:管電流8700mAs、管電壓120kV、X線管旋轉周期270ms、矩陣128×0.625mm、螺距0.18。啟動高壓注射器,經留置針快速注入含碘造影劑,劑量依患者體重調整,多為50~100ml,注射速度3~5ml/s;CT機開始快速、連續(xù)掃描,捕捉造影劑在冠狀動脈充盈的高峰時刻,掃描時長通常在10s內,獲取心臟從舒張到收縮的多期相圖像數據。掃描后對數據進行重建,運用心臟血管分析軟件精細處理圖像。?
1.2.2" CAG技術檢查" ①消毒準備:對手術區(qū)域進行清潔和消毒后,讓患者平躺在導管室的導管床上,醫(yī)生在橈動脈或股動脈穿刺點進行局部麻醉。②穿刺與插管:使用細長的導管穿刺橈動脈或股動脈,成功后放置鞘管,將導絲和導管送入血管。③注射造影劑:沿導絲將造影導管送入主動脈,并引導至冠狀動脈的開口處,通過導管注入造影劑。④X線成像:使用X射線機器拍攝多個角度的圖像,以獲取冠狀動脈的詳細信息。
1.3"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經過變量轉換為正態(tài)分布后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均數比較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構成比或率比較使用χ2檢驗進行比較。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以CAG檢測結果為金標準,CTA評估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重度狹窄的靈敏度為89.58%、特異度為86.36%,具有較高診斷價值;Kappa值為0.74(Plt;0.05),表明CTA評估冠狀動脈重度狹窄的結果與CAG檢查結果的一致性較高。
3" 討論
冠狀動脈狹窄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嚴重威脅生命健康,可引發(fā)心絞痛、心功能障礙、心肌缺血乃至心肌梗死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猝死。因此,準確評估其狹窄程度對及時診斷、治療及預防冠心病發(fā)展至關重要。CAG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費用高、有創(chuàng)且存在并發(fā)癥風險。冠狀動脈CTA技術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性檢查方法,通過多層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冠狀動脈,客觀具備操作簡便、費用低的優(yōu)勢。鑒于CTA技術在評估冠狀動脈狹窄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CTA技術與CAG技術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一致性值得深入探究。?
程任捷等[5]研究發(fā)現,CTA檢查評估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狹窄程度,其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均超過80%,具有較高診斷價值。本研究中,CTA評估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重度狹窄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89.58%、86.36%,表明CTA檢查評估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狹窄程度具有較高診斷價值,與程任捷等研究相符。CTA檢查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檢查方法,通過靜脈注射造影劑后,利用多層螺旋CT進行快速掃描,能夠捕捉到冠狀動脈的精細結構;通過三維重建技術,醫(yī)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冠狀動脈的形態(tài)、走向以及是否存在狹窄或斑塊[6]。CTA檢查直觀的成像方式使得醫(yī)生能夠更準確地判斷狹窄的程度和位置,為后續(xù)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同時,CTA檢查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和靈敏度,能夠檢測到微小的冠狀動脈病變,包括狹窄、鈣化以及斑塊的形成等,這使得CTA在評估冠狀動脈狹窄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尤其是在早期篩查和診斷中[7]。?
本研究發(fā)現,CTA檢查與CAG檢查的Kappa值為0.74,表明CTA技術與CAG技術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具有較高的一致性。CTA利用X射線對心臟進行斷層掃描,通過多排探測器收集數據,經計算機處理重建成冠狀動脈的三維影像,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的高分辨率,能清晰呈現血管輪廓與走向[8]。CAG則是介入性操作,將導管經外周動脈送至冠狀動脈開口,注入造影劑后在X線下實時動態(tài)顯影[9]。二者均依靠造影劑勾勒血管,CTA捕捉造影劑充盈靜態(tài)瞬間,CAG觀察造影劑流動全程,核心成像物質相同奠定了評估一致性的基石。冠狀動脈走行復雜但相對固定,分支分布規(guī)律。CTA大范圍掃描可完整涵蓋冠狀動脈各級分支,一次成像就能整體觀察左、右冠狀動脈及其細小分支的全貌[9]。CAG憑借導管靈活操控,能選擇性進入各目標血管精準顯影。不管是CTA的全景式呈現,還是CAG的靶向聚焦,二者面對冠狀動脈固有解剖結構,均能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完成狹窄區(qū)域定位與程度估量,減少因遺漏血管節(jié)段造成的評估偏差,因此評估結果具有一致性[10]。隨著科技發(fā)展,CTA設備不斷革新,探測器排數增多,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顯著提升,超精細的圖像能分辨毫米級血管病變,降低偽影干擾,精準測量血管內徑[11]。CAG也發(fā)展出高精度的壓力導絲、血管內超聲等輔助工具,術中實時監(jiān)測血流動力學參數、查看血管壁細微結構,補充單純造影圖像信息,讓狹窄判斷更準確。高精度的數據獲取,讓二者狹窄程度評估結果逐漸靠攏,趨于一致。?
綜上所述,CTA技術評估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狹窄程度具有較高診斷價值,與金標準CAG技術診斷結果具有較高一致性。
4" 參考文獻
[1] 馬騰,洪芳艷,趙強.冠狀動脈CTA對患者冠脈狹窄程度、分叉病變的診斷分析研究[J].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22,40(2):434-438.
[2] 魏慶民,張華龍,張友良,等.CTA鈣化積分與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對比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22,14(5):578-580.
[3] 萬書友,杜靈艷,鄭琦.CTA與DSA評估冠心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臨床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23,33(1):135-138.
[4]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09)[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1):4-25.
[5] 程任捷,王偉,唐文成,等.CDUS、CTA評估頸動脈狹窄程度及斑塊形態(tài)與DSA的一致性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24,22(6):40-42.
[6] 侯波,焦寧喚,張拓,等.冠狀動脈CTA對冠脈臨界病變管腔狹窄程度的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21,19(2):71-73.
[7] 張菲斐.CTA和冠狀動脈造影對冠心病支架置入術后再狹窄的評估價值對比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22,20(9):84-85,114.
[8] 苗珂,葛洪,夏蕾,等.CT血管造影在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及其斑塊類型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2,30(2):116-119.
[9] 何赟,丁凱,許建興.CTA對冠脈狹窄的定量分析及診斷冠脈病變的應用價值[J].醫(yī)學臨床研究,2021,38(1):154-156.
[10] 冀舒文,王英,黃金昭,等.冠狀動脈CTA和DSA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診斷價值比較[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20,20(16):3109-3112.
[11] 依再提古麗·艾孜孜,劉成,趙翔.冠狀動脈CTA腔內密度校正差診斷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的應用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24,23(19):2037-2041.
[2025-04-2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