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教學面臨新的挑戰(zhàn),如何有效地減少學生課業(yè)負擔,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成為小學教育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圍繞小學識字教學展開探究,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從借助字理幫助學生理解字形、借助故事提高學生識字興趣、借助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等三大策略入手,提出了創(chuàng)新識字教學的方法。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和生動的教學實踐,探索如何在輕負高效的教學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和理解,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識字" 字理故事" 多媒體" 識字興趣
隨著國家“雙減”政策的實施,基礎教育面臨著減少作業(yè)負擔、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挑戰(zhàn)和要求。小學作為學生識字的關鍵階段,識字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日后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在以往的識字教學中,部分學生因單一的識字方法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盡人意。因此,探究如何在“雙減”背景下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與趣味性,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本文旨在通過引入字理、故事、多媒體等多種教學策略,幫助教師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達到“輕負高效”的教學目標。
一、借助字理,幫助學生理解字形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識字教學要更加注重課堂效率和趣味性,而借助字理幫助學生理解字形是提升識字效果的有效策略之一。字理是通過分析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和來源,幫助學生理解字形與字義的內在聯(lián)系,減少機械記憶的負擔。漢字是象形文字,許多字的形態(tài)直接與其意義相關,通過理解漢字的字理,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漢字的構造規(guī)律,理解其字義,并將其與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進一步強化記憶。[1]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木”字旁的漢字,幫助學生建立字理與字義的聯(lián)系。教師首先可以展示“木”的象形字,解釋“木”字的起源,即源于樹木的形象,代表與樹木或木制品相關的事物。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帶有“木”旁的字,如“林”“森”“橋”“櫥”等,通過字形和字義的聯(lián)想,讓學生明白這些字都與樹木有一定的關聯(lián),如“林”和“森”表示樹木多的地方,“橋”與木制橋梁相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理解了漢字的字理,還能通過聯(lián)想更加深刻地記住這些字的字形和字義。為了加深學生對字理的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展示漢字的演變過程,使學生了解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到楷書的演變。比如,通過展示“魚”字的字形演變,學生可以看到“魚”字從象形字演變?yōu)楝F(xiàn)代字形的過程,這種視覺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漢字的形態(tài)變化,同時加深對字義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掌握當前漢字的結構,還能了解到漢字背后的文化內涵,增強他們對漢字學習的興趣。
二、借助故事,提高學生識字興趣
故事是兒童語言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識字與故事結合起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將要學習的漢字融入其中,幫助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進行字詞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以編寫與某一類漢字相關的故事情節(jié),將需要學習的生字融入其中,通過角色扮演、情境劇等方式,幫助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識字。
此外,利用經典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或兒童文學作品進行識字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理解和運用新學到的漢字,還可以讓他們從中領悟到語言的豐富性和美感。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小紅帽》這一學生耳熟能詳?shù)墓适?,將故事中的重點詞匯列出來,通過故事情節(jié)串聯(lián)字詞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快速識記漢字,還能在故事的情境中加深理解,提高識字效率。
三、借助多媒體,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進步為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在小學識字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資源能夠有效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動畫、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的展示,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漢字的結構和意義。例如,通過動畫展示“飛”字的動作畫面,學生能夠形象地看到“飛”字的動作,從而更容易記住字形和字義。[2]
多媒體教學的另一個優(yōu)勢在于其互動性。教師可以利用識字軟件或應用程序,讓學生通過點擊、拖拽等操作參與到識字過程中,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增強了他們的學習體驗。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使用互動白板,通過將字形分解為不同的部首或筆畫,學生通過拖動部首或筆畫的方式來拼合漢字,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視頻講解,將漢字的起源、演變和使用場景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漢字的歷史淵源和使用背景。例如,借助短片講解中國古代的造字方法和字義演變過程,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漢字。
結束語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小學識字教學不僅要減少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通過借助字理幫助學生理解字形、借助故事提高學生識字興趣以及借助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在“減負”的同時,提升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參考文獻:
[1]顧煜文.快樂識字視域下小學低年級高效識字教學分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中旬),2023(11):83-85.
[2]張改峰.用創(chuàng)新理念點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讀寫算,2023(3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