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霧將散,晨曦初至,伴隨著“咚咚咚”的撥浪鼓聲,這座“世界小商品之都”的面紗也被揭開了。
義烏小商品的發(fā)展還得從“雞毛換糖”說起。從前的義烏,有許多人經(jīng)常挑著貨郎擔,搖著撥浪鼓,走街串巷?!半u毛換糖嘞這句耳熟能詳?shù)倪汉嚷?,深深地印刻在人們的心中,也印刻在我的心中?/p>
我的爺爺曾經(jīng)也是貨郎中的一員,還記得聽他提起過挑貨郎擔的經(jīng)歷。爺爺?shù)陌职?,也就是我的太公,也是個挑擔的好手。雖說挑貨郎擔辛苦,但也架不住爺爺對這個行業(yè)的熱愛。在爺爺小時候,每次太公出門,爺爺總央求道:“能不能也讓我跟去?”但是,每天要走十幾里山路,太公擔心爺爺太小吃不消,總是拒絕。
爺爺十四歲那年,在他的強烈要求下,太公終于同意了。太公給爺爺準備了一根扁擔,又準備了兩個籮筐,用來裝商品和雞毛。就這樣,爺爺興高采烈地隨太公出門了。
他們父子偕行的第一站是江西。他們跋山涉水,把撥浪鼓搖進巷尾,搖進深山。爺爺說,義烏人有自己獨特的經(jīng)商特點。挑貨郎擔去外地,路途遙遠,有時候連著好幾天,甚至半個月,需要借住,住在別人家里,住宿費是個問題于是做生意賺了錢,就把利潤中的大頭分給房東,這樣人家高興,下次也會更客氣,這叫“出六進四”。
有位阿婆拿了雞毛來,爺爺學著太公的樣子仔細看了看,又摸了摸,說:“這雞毛柔軟又細膩,很好很好?!彼o了阿婆六枚紐扣后又加送了兩枚,然后告訴阿婆,下次一定還找他們。從那以后只要聽到“咚咚咚”的撥浪鼓聲,阿婆就會拿著雞毛來找爺爺。
爺爺走南闖北一定要帶的東西,必然是撥浪鼓。鼓聲很響,響徹巷頭巷尾,撥浪鼓也成了“雞毛換糖”的商業(yè)標簽與名片,義烏撥浪鼓的鼓聲悠揚,天下皆知。
換來的雞毛放在籮筐中,毛茸茸一片,風吹過,雞毛便隨風而起。因此就有了“雞毛飛上天”的壯觀景象,也是義烏小商品最好的代名詞。
隨著商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貨郎擔已變成一個個固定攤位,分布在小商品城中,這里琳瑯滿目的商品,曾經(jīng)是貨郎擔中的寶貝。
時代在不斷發(fā)展,但“雞毛換糖\"精神一直印刻在義烏人的心中。誠信,是義烏人的經(jīng)商之道;智慧,是義烏人經(jīng)商積攢的財富。兩相結(jié)合,才鑄就了今天的“世界小商品之都”。
世界的義烏,從撥浪鼓與貨郎擔開始,鼓聲喧騰,綿綿數(shù)十載;再到國際商貿(mào)城的萬國旗幟,齊聚一堂,貿(mào)易通內(nèi)外;后是中亞班列的條條鋼軌,架起橋梁,溝通中外零距離。
對于義烏,貿(mào)易從來不是第一位,“義”才是商業(yè)的支柱。不管時代怎么變遷,撥浪鼓精神永存。
(指導教師:許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