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猶如烹飪美食,要精心挑選新鮮、可口的食材一一新穎、有趣的寫作素材,合理運用烹飪技藝一寫作文體,采取蒸、煮或炒等方法一一用合適的文體,再適時添加一些調(diào)味劑一寫作技巧。用幽默、凝練及充滿文采的語言,使作文具有獨特的韻味;再通過別具匠心的擺盤一一寫作結(jié)構(gòu),讓文章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一、精選素材,為文章加點兒“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選材是寫作的第一步。不同的食材具有不同的風味:番茄口感酸甜,水嫩多汁;年糕口感軟糯,富有嚼勁。只有食材新鮮、獨特,才能烹飪出特有的風味。只有寫作素材新穎鮮活,讀者才愿意閱讀。因此,在寫作過程中,要根據(jù)不同的寫作主題選擇合適的素材,以“小”素材反映“大”主題,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以“一件有趣的事”為寫作話題,有些同學寫“釣龍蝦”“養(yǎng)蠶”“逛動物園”等,以彰顯趣味。這些事情雖然很有趣,但不具有獨特性,難以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同樣的寫作話題,有位同學以“醉酒經(jīng)歷”作為寫作素材,描寫了一系列由醉酒引發(fā)的趣事,讓讀者頓覺新奇有趣。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選取真實、生動的素材,以突出寫作主題。比如,以“愛”為話題,有位同學這樣寫:
那個冬日的清晨,我在迷迷糊糊中再次嗅到了熟悉的氣味,瞬間睡意全無。我趕緊起身,趿手躡腳地爬下床,悄悄地循著味道向廚房走去。透過門縫,我看見佝僂的奶奶正在廚房里忙碌著。還是那口有些略顯陳舊的鐵鍋,那一絲絲冒起的白煙和撲鼻的香氣,只是那雙手似乎有些顫抖了。和記憶中相比,奶奶更顯消瘦和蒼老了。
“啪”,鏟子突然掉在了地上。“唉,老了…”奶奶低聲嘟嚏著,隨即慢慢地俯下身,費力地拾起地上的鏟子。
——《愛,那熟悉的味道》
小作者以奶奶作為描寫對象,通過描寫奶奶為自己做飯時操勞的背影和認真的神情,寫出了奶奶對自己的關(guān)愛之情,用生活中的感人瞬間表達了愛。
二、巧用文體,為文章定“調(diào)”
同樣的食材,會因加工方法和烹飪方法的不同而導致口感和味道的不同。土豆,既可以通過油炸變成薯條,又可以通過爆炒成為“酸辣土豆絲”;面粉,既可以被加工成各式各樣的面包和蛋糕,又可以被做成面條。寫作亦如此,同樣的寫作素材,也會因文體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表達效果。記敘文通過講述故事的形式,讓讀者感受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人物的情感變化;說明文能清晰地介紹某事物的特征,讓讀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抒情文通過抒發(fā)情感,激發(fā)讀者的思考,讓文章更有感染力;詩歌能通過韻律和意象,表達情感和思想,讓語言具有表現(xiàn)力。
同樣是描寫“我的動物朋友”,說明文能讓讀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動物朋友”的生活習性和主要特征。記敘文有助于敘述“我”和“動物朋友”之間的故事。同樣是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記敘文能讓情感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抒發(fā),更加真實。書信體能通過內(nèi)心獨白,讓感情自然流露。寫作文體各有其優(yōu)勢,可以根據(jù)素材的不同進行巧妙應(yīng)用。例如:
想要做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必須在前一天晚上做足“功夫”。首先,要取適量的水與面粉反復揉和,并在上面撒上堿、油,制成堿面在鍋里煮。待到堿面八成熟后撈出,再將牛肉倒入鍋內(nèi)熬煮,并把花椒、胡椒、辣椒等佐料放入鍋內(nèi)共同熬煮,直至鍋內(nèi)香氣撲鼻,香飄四溢。
《家鄉(xiāng)的牛肉面》
胡辣湯被端上餐桌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飽餐一頓。我捧起碗,“味溜”喝了一口,一種暖暖的、非常爽滑的感覺瞬間在我的舌尖蔓延開來。慢慢地,又轉(zhuǎn)變成了一種辛辣的味道,嗆得我想流眼淚。夾起一塊海帶和面筋放到嘴里,哇,沒想到它們竟然這么有嚼勁,QQ彈彈的,真有趣!我食欲大振,端起碗“咕嚕咕嚕”地喝起湯來,一口氣便將胡辣湯一飲而盡。放下碗,我舔舐著嘴唇,用餐紙擦了擦嘴,感覺瞬間呼吸都暢快了許多。
《品嘗胡辣湯》
同樣是以“美食”為話題,第一個文段采用說明文文體,介紹牛肉面的制作過程,讓讀者能詳細了解制作牛肉面的煩瑣與復雜;第二個文段采用記敘文文體,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和味覺描寫,凸顯了胡辣湯的味道和口感,讓讀者仿佛品嘗到了胡辣湯獨有的風味。
三、合理布局,為文章添“色”
烹飪講究“色香味俱全”,當一盤熱氣騰騰的紅燒肉被端上餐桌時,那紅亮誘人的光澤、飽滿濃郁的醬汁,讓食客垂涎三尺。寫作亦如此,文章布局合理、結(jié)構(gòu)精巧、條理分明,能讓讀者一目了然。作文最完美的結(jié)構(gòu)是“鳳頭”“豬肚”“豹尾”,開頭精致小巧,中間內(nèi)容充實,結(jié)尾簡潔有力。例如:
“天宇,快過來,看看奶奶給你織的新毛衣!”奶奶戴著老花眼鏡,坐在沙發(fā)上,手里捧著一件紅色的毛衣,笑瞇瞇地朝我招手。我瞥了瞥毛衣,心想:這么老土的毛衣,我才不穿呢!接過毛衣,我摸了摸,手指卻在不經(jīng)意間觸到了一塊硬硬的東西。
這是什么呢?我好奇地翻開袖口,發(fā)現(xiàn)里面是一個小小的“護身符”。
現(xiàn)在,每當拿起這件毛衣,我就能感覺到奶奶的愛緊緊包圍著我。那個藏在毛衣里的“護身符”,以及那行歪歪扭扭的字,都是奶奶對我最深的愛。我終于明白,世界上最溫暖的,不是商場里那些昂貴的名牌衣服,而是奶奶一針一線織的毛衣,是那藏在針腳里的濃濃親情。
——《藏在毛衣里的愛》
開篇引出主題,中間描寫奶奶關(guān)愛自己的細節(jié),結(jié)尾點明主旨。布局合理,結(jié)構(gòu)完整,敘事流暢。
四、修飾,為文章提“味”
烹飪美食時,要添加一些調(diào)味料,如味精、花椒、五香粉、鹽等,讓食物在烹飪過程中散發(fā)出濃郁的香氣,可口誘人。寫作亦如此,修飾能讓語言充滿趣味性,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然而,正如調(diào)味料的添加要適量一樣,作文不能空有華麗的辭藻而無內(nèi)涵。因此,在寫作過程中,要綜合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恰當修飾。例如:
生活就像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記錄著故事。有時它是陽光明媚的春天,像一首輕快的樂曲,讓人心情愉悅;有時它是狂風暴雨的夜晚,像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考驗著我們的勇氣。我們是這本書的作者,用行動書寫屬于自己的篇章,用堅持描繪未來的藍圖。無論是歡笑還是淚水,都是書中不可或缺的章節(jié),最終匯聚成獨一無二的人生故事。
——《活出自我》
作者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生活的多姿多彩,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了面對生活的信心。
佳作展示
那次,我成長了
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一些難忘的事,而一個人的成長,或許就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叵胪?,最令我難忘的,就是那天下午我鼓起勇氣站起來的那一刻。
那是我上一年級時的一個下午,校領(lǐng)導要來我們班觀看一堂公開課。“領(lǐng)導來了!”班上的“探子”紛紛來報,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同學們的坐姿也端正起來。隨著領(lǐng)導們陸續(xù)就座,李老師走上講臺,開始上課了。
“生活中的數(shù)學知識有很多,同學們,你們看…”李老師細心地講課,坐在后排的領(lǐng)導也在小聲地討論。突然,李老師冷不丁地拋出了一個問題,有的同學腦子轉(zhuǎn)得快,很快便舉起了手。“嗯,這位同學回答得不錯。”李老師對舉手同學的答案給出了肯定。
其實,我剛剛也想到了答案,只是因為不太確定而沒敢舉手,而且之前也從來沒有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經(jīng)歷。這時,李老師又拋出了下一個問題,可能因為問題太難吧,全班竟然沒一個人舉手。“有誰知道這道題的答案?”李老師的聲音在教室里回蕩。我的心怦怦直跳,手心里全是汗?!斑@道題我知道答案,但其他人都不會嗎?”我有些疑惑,想要舉手,手卻像被膠水粘在了桌面上,怎么也舉不起來。
我的右手微微顫抖著,指尖已經(jīng)離開了桌面,但是手臂依然像鉛塊一般沉重。這時,我想起媽媽曾說過的話:“上課要積極發(fā)言,說錯了也沒關(guān)系。”可我的喉嚨就像被什么東西卡住了似的,連呼吸都變得困難了。
這時,李老師似乎注意到了什么,溫柔的目光落在了我的身上,對大家說:“錯了也沒關(guān)系,老師會幫你改正。”
聽了老師的話,我終于鼓足勇氣,舉起了手,雙腿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回答道:“答…答案是16?!薄罢_!”李老師微笑著說,教室內(nèi)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原來,舉手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相反,能給我?guī)碛職夂妥孕?。從此以后,每當需要回答問題時,我都會率先舉手,踴躍發(fā)言??吹接型瑢W正在猶豫要不要舉手時,我也會給他投去鼓勵的目光。因為我深知,舉起手的那一刻,便是成長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