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207.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7-2881(2025)16-0087-04
阿來出生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當?shù)氐貜V人稀,村落人家零星散落在起伏的山間。他走遍了阿壩州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整理出18家藏地土司的家族史。1989年到1994年,他利用周末閱讀縣志和搜集口述史材料,在電腦上寫下《塵埃落定》的開頭[。作品以第一人稱“傻子”的獨特視角講述土司制度的歷史變遷。阿來濃厚的生命意識體現(xiàn)在他對民族和個人生存狀態(tài)的深切關注上。本文通過生存哲學的理論視角解析“傻子”、麥其土司、塔娜、土司太太等人物形象,挖掘作品中的復雜人性,剖析人物身上體現(xiàn)的生命哲學,探討關于土司制度的深層問題。
一、生命態(tài)度的對比
西方20世紀哲學的主流思想是回歸生命本體,當時哲學家主要關注生存論這一哲學觀點[2]?!八劳觥边@一意識是與生存相悖的概念,這種對“死亡”態(tài)度的對比也體現(xiàn)在作品的主人公一—麥其土司和“傻子”身上。
1.懼怕死亡的麥其土司
麥其土司是作品首個出現(xiàn)的權力中心。我們首先在他身上感受到的是對欲望和權力的極致追求。從情欲上看,麥其土司對女人的貪欲從作品開篇便顯露無遺。他不僅對查查頭人的太太一見鐘情,在殺死查查頭人后更是沒日沒夜地與央宗茍合,甚至讓央宗住進寨子里屬于他的房間。他殺死查查頭人不僅因為女人的吸引力,更因頭人的巨額財富引發(fā)他的深深不安?!八褪遣辉撚羞@么漂亮的老婆,同時,也不該擁有這么多銀子,叫土司見了晚上睡不著覺。要是主動把這一切叫土司分享一點,也不至于到今天這個地步了。想到這些,父親禁不住為人性中難得滿足的貪欲嘆了口氣?!盵3]麥其土司對權力的追求使其懼怕衰老和死亡。他沉迷于權力的巔峰,作為歷代最強大的土司,始終不愿放棄地位。當被迫將土司繼承權傳給大少爺時,他失魂落魄;當大少爺?shù)┱尕暡細⑺劳舨ㄍ了径絹碓绞艿饺藗兙囱鰰r,他不是感到自豪,而是害怕自己會被趕下位;直至大少爺被刺殺身亡,他也沒有宣布遜位,身為父親非但沒有感到難過,反而容光煥發(fā)一因為在麥其土司眼中,旦真貢布是最大威脅,而“傻子”兒子“我”的威脅很小,這使其得以掌握權力更久。
隨著“傻子”在邊境貿(mào)易市場的崛起,麥其土司日益感到權力受到威脅?!吧底印甭曂某掷m(xù)增長,加深了他的迷茫與無措。故事后半部分,隨著新的社會變革力量進入,麥其土司選擇武力抵抗——死亡固然可怕,但權力喪失更令他恐慌。雖然抵抗失敗,卻實現(xiàn)了成為最后一個土司的夙愿,“我是最后一個麥其土司”的吶喊,既展現(xiàn)其對權力的狂熱追求,也揭示其對死亡的恐懼根源正是權力欲望。
2.“向死而生”的“傻子”
尼采提出消除恐懼死亡的途徑是充實生命,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生活。因此尼采反對恐懼死亡,主張生命在存在過程中應充分釋放生命潛力,超越平庸生活,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這樣面臨死亡時就不會抱怨生活[4。人固有一死,小說中彌漫著死亡氣息,無論是被麥其土司妒殺的查查頭人、被當作替罪羊殺死的管家、遭殺手復仇的旦真貢布,還是死于梅毒的老土司們,最終都逃不過“死亡”的結局。就連主人公“我”也以死亡告終,但其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卻與麥其土司形成鮮明對比二少爺坦然面對死亡。在北方貿(mào)易市場時,他察覺有復仇者尾隨,便將小廝和塔娜留在河對岸,獨自會見復仇者。直面死亡時,他毫不膽怯,認出復仇者是管家的二兒子,即麥其家真正的仇人。尚未建立自信的“傻子”認為自己毫無價值,因此不懼怕死亡,甚至相信自己的死能造福他人,使死亡獲得價值。
人人都稱“我”為“傻子”,提及“我”時總帶著惋惜、憐憫或嘲諷的神情??伞吧底印闭嬷皇恰吧底印眴??“傻子”選擇種植小麥使家族地位與財富迅速攀升;為避免和哥哥爭權,“傻子”主動駐守北方,卻在北方建立起日益繁榮的貿(mào)易市場。而哥哥與汪波土司交戰(zhàn)失利,負傷染病?!吧底印睉{糧食娶到“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塔娜;面對饑民時,他沒有以錢換物,而是讓卓瑪每天都給他們糧食吃,收留數(shù)百饑民,贏得愛戴;面對塔娜的背叛選擇原諒,即便她染上梅毒仍悉心愛護。這些行為印證“傻子”已走出一條自己的生存之路,彰顯其理性與智慧。他是權力時代中的異化者,卻具有某種神性,仿佛能預知未來:雖一直有當麥其土司的想法,但深知自己當不上,因為土司制度終將消亡,而消亡之日正步步逼近。其身上亦殘留封建性,這是由他的生長環(huán)境所導致的,可能他的內(nèi)心也曾憎恨過所有傷害他的人,包括父親、母親、哥哥和妻子塔娜。他看到了土司制度被毀滅的必然性,沒有被權力沖昏頭腦,而是選擇以自身的死亡來償還麥其土司家的罪孽。他支走塔娜,自己則死在復仇者的刀下。“向死而生”,這是他為自己選擇的最終歸宿?!拔摇辈慌滤劳觯且驗檎业搅顺鋵嵶约荷姆椒?,超越了自己的平凡生活,這樣在真正面臨死亡的時候就沒有恐懼,而是感到解脫
二、女性對生存欲望的追尋
尼采認為“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惡——這些區(qū)別和對抗暴露出生命和提高的條件”[5]。假惡丑雖然代表著邪惡的事物,但不能忽略它們,生存的價值是在真假、美丑和善惡的不斷作用下將人性推向完美的狀態(tài)。這種人性體現(xiàn)在作品的主要女性形象之中,下文以塔娜、土司太太和侍女桑吉卓瑪為例,分析她們?nèi)诵缘牟煌昝乐?,探析女性對欲望的追尋?/p>
1.深陷欲望漩渦的塔娜
塔娜在書中被描繪成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每個人見到她都會失神。她本是茸貢土司用來發(fā)展和鞏固權力的秘密武器,但在與“傻子”交換糧食時,“傻子”卻對塔娜一見鐘情,甚至在被茸貢土司要挾綁架以換糧食時,“傻子”寧愿違背父親必須用十倍價錢賣糧食的命令,也要得到塔娜。茸貢土司為了糧食,不得不答應要求。她不止將自己獻給了麥其土司,也同樣犧牲了她的女兒來換取利益。塔娜從小就知曉自己的使命是用肉體來獲取權力。塔娜身上有著露骨的情欲,這種情欲和對權力的欲望是緊密結合的。雖然塔娜對于嫁給“傻子”非常不甘心,她也親口對二少爺說過,“你是配不上我的”[3]。這也為塔娜不斷背叛這段婚姻做了鋪墊。后來回到官寨,麥其土司宣布大兒子是繼承人后,所有人都認為“傻子”當不上土司了,包括塔娜也這么認為,所以她和大少爺上了床。但是等大少爺被殺手殺死后,她又回到“傻子”身邊,回到了北方的交易市場,因為家族的繼承人只剩二少爺,她的土司夫人位置已是板上釘釘,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回到北方后,她安分了許多,甚至去學了照相機攝影。在她確定世界上不可能有“傻子”能同時當兩個土司后,她決定要生個孩子。但“我”嫌棄她身上已經(jīng)干涸,會折損壽命,從此兩人分居。雖然后來“我”召集土司聚會,在聚會途中,茸貢土司一直用言語鼓動汪波土司接近她的女兒塔娜,甚至還要把塔娜嫁給汪波土司。因為茸貢土司一直看不上“傻子”女婿,也害怕“我”會過早剝奪她作為土司的權力,塔娜開始唱歌勾引年輕的汪波土司。過了幾天就傳來兩人私奔的消息,但是為了自身權力,汪波土司也不愿得罪權力越來越大的“傻子”,塔娜在私奔幾天之后只能灰溜溜回來。家庭對孩子的塑造作用非常明顯,茸貢土司本身就是極端追求權力的女人,塔娜回來后,她不再認塔娜是她的女兒,因為塔娜已經(jīng)失去利用價值,也讓她當眾丟面子,所以她選擇拋棄塔娜。塔娜懂得充分利用美貌與身體獲取想要的權力,她深陷欲望的漩渦,她的情欲與愛欲都與利益緊密相關。
2.捍衛(wèi)上等權力的土司太太
土司太太本是一位妓女,由一個下等人變成了上等人,在嘗到權力的滋味后,她不愿再成為卑劣的下等人,同樣也訓誡“我”不要和這些賤骨頭玩耍。在麥其土司將央宗娶進家門時,土司太太要殺央宗,這不僅是嫉妒心的驅使,也是擔心央宗會危及自己的權力。土司太太作為漢人,在與政府派來的黃特派員交流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嘗到甜頭后,一旦自己失去土司太太地位,就意味喪失這種權力。所以在大少爺被殺手殺死后,她一改往日悲傷的模樣,不再迫切要求“我”當土司,因為若“我”當上土司,塔娜就會成為土司太太,即便她是“我”母親,權力也不會移交給她,她已習慣當土司太太。但作品中可見土司太太對傻瓜兒子非常重視,不許“我”與仆人玩耍,始終懷有讓“我”當土司的希望,盡管兒子在人們眼中是“傻子”,她依然疼愛他。土司太太為麥其土司處理事務的深層目的,也是為兒
子承襲土司之位鋪路。
故事發(fā)展到后半段,解放軍同意讓投降者安全離開官寨,土司太太深知,一旦投降,之前的權力將會被收回,她不再是尊貴的土司太太,因此選擇了自殺。
3.抗爭命運的侍女桑吉卓瑪
在桑吉卓瑪身上仍然可以看出對生存的欲望。桑吉卓瑪是“傻子”少爺“性”的啟蒙者,她同時也是土司太太的貼身侍女,這導致她認為自己與一般下人不同,產(chǎn)生一種優(yōu)越感。她的身份相當于古代的通房侍女,但這種關系并不足以讓她成為“我”的妻子,因為她連自由人都不是。桑吉卓瑪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處境,因此她選擇銀匠作為丈夫,這是她為自己選定的人生道路。她的出嫁意味著身份地位的下降,從光鮮亮麗的小姑娘變成只能在廚房勞作的廚娘。這是她為生存邁出的第一步。她不甘心只能做廚娘,在草原的泉水邊,她赤身裸體出現(xiàn)在“我”面前,但此時的“我”已對她失去性欲,她傷心離去。直到她隨“傻子”來到北邊糧倉,成為為百姓炒飯分糧的總管,才重新找到生存價值,并意識到自己不僅能擺脫卑微的廚娘身份,還可成為掌權者。因此她選擇拋棄銀匠,與管家私通。這是她為生存實施的第二步。
桑吉卓瑪懂得審時度勢,憑借機敏頭腦,她一次又一次獲得相應權力,一步步為生存與命運抗爭。
三、聰明之人的生存困境
在《塵埃落定》這個權力世界中,有兩個聰明人,但他們的聰明才智卻無法在這個世界中顯現(xiàn),既沒有找到生存的道路,又不得不在苦難泥潭中越陷越深。
首先是濟噶活佛。濟噶活佛身上有著很強的神秘色彩,他能夠通過小孩子唱的歌謠預測即將到來的災難,甚至不顧與門巴喇嘛的過節(jié)警示麥其土司。他既懷有為民擔憂的大愛,卻又總說些統(tǒng)治者不愛聽的話一當麥其土司因罌粟發(fā)大財時,他竟勸誡停止種植,這直接觸及麥其土司的利益與權威,導致其逐漸受到冷落,寺廟也走入困境,最終為了生存不得不向土司低頭。
其次是新教派代表人物翁波意西。他受感召來到麥其土司的領地,懷揣改造社會的偉大理想,宣稱土司制度本不該存在,這番言論嚴重觸犯麥其土司的權威。因顛覆統(tǒng)治的言論遭到懲戒的翁波意西被割去半截舌頭,以防止他再說出妖言惑眾的話。喪失語言能力后,他以筆代言擔任書記官,開始記錄麥其土司家族的歷史。翁波意西展現(xiàn)出超凡的洞察力,在周圍人都認為“我”是“傻子”時,卻能敏銳察覺“我”的過人之處。
翁波意西一生坎坷,被割去半截舌頭后,前方仍有更大的生存困境等待著他。當“我”從北方貿(mào)易市場歸來時,送給他一支鋼筆,此時的翁波意西竟然開口說話了!巨大的喜悅籠罩著波意西,但好景不長。在麥其土司宣布大少爺是土司繼承人,認定“我”是“傻子”不能繼承家族重任時,這意味著“我”在北方貿(mào)易市場做出的巨大貢獻被一句簡單的“他是個傻子”所否定?;蛟S是聰明人之間的惺惺相惜,他再次開口說話:“沒有任何重要事情證明小少爺是傻子,也沒有重要事情證明大少爺是聰明人。”[3]這句話再次激怒麥其土司,翁波意西殘存的半截舌頭也被割除,徹底失去言語能力?!拔摇迸c翁波意西之間相互珍視,“我”為他尋找書籍供他閱讀,他替“我”鳴不平致使自身遭受割舌之刑。翁波意西的言論具有深刻見解,卻因忤逆統(tǒng)治者而深陷生存困境。他們雖曾對悲慘命運作出抗爭,終究未能逃脫悲劇結局。
四、結語
尼采的生存哲學始終指向人的生命本質與創(chuàng)造價值,指出生命哲學的終極意義在于使人生具有價值。從生命終點回望人生歷程,應當享受生命愉悅,而不是沉溺欲望漩渦導致雙眼蒙蔽。在《塵埃落定》中,生存成為每個角色追求的目標,人物皆在生存欲望驅動下采取種種行動。本文基于尼采生存哲學理論框架,解析主要人物形象真實與丑惡、美好與畸變交織的狀態(tài),剖析角色復雜的人性構成,揭示阿來作品中貫穿始終的強烈生命意識。
參考文獻
[1] 郭欽,張一弛,周穎.阿來:文學的變與不變[N].江西日報,2023-10-20.
[2] 王新.電影《極樂空間》與尼采的生存哲學[J].電影文學,2014(1).
[3] 阿來.塵埃落定[M].杭州:浙江文學出版社,2020.
[4] 馬毅.尼采生存哲學的內(nèi)在理路和終極關切[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5] 尼采.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M].張念冬,凌素心,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6] 許思齊.《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人物敘事比較研究[J].名家名作,2024(17).
[7] 王世燦,白麗芬.阿來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的符號學解讀[J].戲劇之家,2024(16).
[8] 吳鴻雁.阿來《塵埃落定》的敘事策略研究[J].中原文學,2024(3).
[9] 周苗.《塵埃落定》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新閱讀,2023(5).
[10]向子怡.論阿來的《塵埃落定》女性群像[J].作家天地,2023(4).
(責任編輯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