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題呈現(xiàn)
已知橢圓 上有一點 A(0,1) ,設點 O 為坐標原點,直線 l:y=kx+t(t≠±1) 與橢圓 C 交于兩個不同點 P,Q ,直線 AP 與 x 軸交于點 M ,直線 AQ 與 x 軸交于點 N ,若 ∣OM∣?∣ON∣=2 ,求證:直線 ξl 恒過定點.
2 方法展示
2. 1 利用斜率乘積為定值
直線過定點的問題,一般需要將直線方程和橢圓方程聯(lián)立,通過設而不求的方式得到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最后得到直線恒過定點.在此過程中要注重直線的幾何位置,利用一些橢圓的二級結論,如經(jīng)過橢圓兩頂點并交于一點的直線斜率乘積為定值進行列式求解.
證明 若 k=0 則 ∣OM∣?∣ON∣≠2. 當 k≠0 時,設 P(x1,y1),Q(x2,y2),M(m 0), N(n,0) ,則
又因為 ∣OM∣?∣ON∣=2
所以 mn=±2 .
聯(lián)立
得 (1+2k2)y2-2ty+t2-2k2=0
代人
得
若
故 2t-2=2t+2 ,矛盾,舍去;
若 ,則 t=0
于是直線 l:y=kx ,即恒過定點 (0,0)
評析掌握一些圓錐曲線中的常用結論,并補充相應的結論證明,就可以列出相關等式進行求解.
2.2 利用坐標變換
坐標變換是一種簡化問題的處理方法,通過對橢圓圖形進行改變,使得其幾何位置更加特殊,從而簡化對直線定點的求解.例如可以通過坐標變換的方式將定點轉化為新坐標系中的原點,再進行反推,證明 設 則橢圓方程變換為
艮 (20
設直線 l:mx′+ny′=1 (假設直線 ξl 在新坐標下不過原點).
聯(lián)立
(20
得
山
換元得
即 (2+4n)s2+4ms+1=0
由韋達定理得s1S2=2+4n
結合已知條件得 n=0 或 n=-1
當 n=0 時, 即
,此時直線 ξl 的斜不存在,舍去;
當 n=-1 時,直線 ξl 的方程為 mx′2-y′2=1 ,可知直線 ξl 過定點 (0,-1) ,即在原坐標系中的定點為(0,0).
若直線 ξl 在新坐標系下過原點,則在原坐標系中過點(0,1),與題意矛盾.
評析此方法難度較大,需要學生理清兩個坐標系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保證運算的準確性.
2.3 利用坐標表示
對于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利用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將幾何條件代數(shù)化,從而綜合求解.為此,就需要在坐標系中利用坐標表示將相應的幾何量的大小表示出來,從而得到關于坐標的等式進行求解.
證明 設 P(x1,y1),Q(x2,y2), 聯(lián)立方程
即 (2k2+1)x2+4ktx+2t2-2=0, 得 Δgt;0 而直線
令 y=0 ,得
1所以
同理
又因為 (y1-1)(y2-1)=[kx1+(t-1)][kx2+
(204號則
故 ∣t2-1∣=(t-1)2 當 t2-1gt;0 時, t2-1=t2-2t+1 ,所以 t= 1,矛盾,舍去;當 t2-1lt;0 時, 1-t2=t2-2t+1 ,即 t(t- 1)=0 ,而 t≠1 ,故 t=0
綜上所述: l:y=kx 恒過定點(0,0).
評析合理利用坐標表示的前提是建立合適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同時還要靈活運用直線、點之間的關系,對相應的幾何量進行求解.之后,將幾何條件代數(shù)化,如線段長度可以利用兩點之間的坐標公式得出,直線的斜率大小可以由傾斜角的正切值表示,由此即可代入運算.
3結語
上述三種方法是解答直線過定點問題的常用方法.其中方法1和方法3較為常用,教師要保證學生牢牢掌握,并且要在平時的解題訓練中不斷總結歸納常用的二級結論,便于開展解答.而方法2難度較大,有時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可適當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