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量(1904—1943),號秋湖,湖南瀏陽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yè)后,參加北伐戰(zhàn)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等職。1937年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先后任副師長、代理師長等職,率部先后參加淞滬會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第三次長沙會戰(zhàn)等。1943年11月15日,在常德會戰(zhàn)中,率殘余部隊掩護七十三軍撤退時,在石門縣新關(guān)鎮(zhèn)巖門口附近,被日軍飛機機槍擊中要害,身負重傷,后壯烈殉國,年僅39歲。2014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彭士量名列其中。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從毅然投筆從戎的那一天起,彭士量就做好了國難當頭,為國捐軀的準備。可是這天來得有些早,他在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的常德會戰(zhàn)中壯烈犧牲,時年39歲。
1943年11月1日,常德會戰(zhàn)正式打響。為了配合主力進攻常德,日軍把地處常德前哨的石門作為首戰(zhàn)之地,叫囂著撲向石門。
12日,日軍派出第三師團和佐佐木支隊,在40架飛機的掩護下兵分三路直逼石門縣城。彭士量率領暫編第五師全體官兵,在青山尾、天尖山、金雞山、牛角山、白沙渡、百步墩等地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一次次打退敵人的進攻,粉碎了日軍合圍進攻的企圖。
13日,日軍改變作戰(zhàn)策略,從東西北三面對中國軍隊進行分割包圍。官兵們與日軍展開激戰(zhàn)。拂曉時分,日軍猛攻天尖山,守軍艱難支撐,彭士量親臨前線指揮。彌漫硝煙中,他慷慨激昂,指揮有度,用“不能讓敵人進來一步”的高呼振奮士氣。在他的激勵鼓舞之下,全師官兵勇氣倍增,精神煥發(fā),一次次與突上陣地的日軍白刃搏擊,往返沖殺,將來犯日軍殲滅過半,迫使敵人狼狐逃竄?!洞蠊珗蟆返禽d的《彭師長壯烈殉職經(jīng)過》一文中寫道:“此一戰(zhàn)只見陣地前遺有敵尸山積,血肉遍野,殘暴的倭寇一個個變做‘異鄉(xiāng)鬼’?!?/p>
14日晨,日軍增援部隊趕到,再次猛撲未逞后,喪心病狂地施放毒氣。此役,彭士量麾下駐守在紅土坡一帶的暫編第五師一加強營900多名官兵全部壯烈犧牲。殘酷的傷亡沒有影響彭士量的斗志,他率領部隊誓死不退出陣地。然而此時,北面防線被日軍突破,暫編第五師主力被迫退至縣城。部分日軍乘勢追進城內(nèi)。上午8時,日軍進攻第七十七師指揮所,雙方展開肉搏戰(zhàn)。中午,另一路日軍從易家渡過澧水,包圍了守軍。下午3時,日軍進攻縣城北郊第七十三軍指揮所,軍部大亂。
夜幕降臨,日軍圍攻更加激烈,敵人數(shù)次沖鋒,又以云梯攻城,局勢危急。彭士量親自到西城巡查,并下令增筑工事,令官兵死守,并電呈上峰表明決心:“決與石門共存亡?!逼鋹蹏阅c,躍然紙上,足見他早已放棄個人安危,早已將個人性命交付給國家。
在日軍的瘋狂進攻下,城廂被炸,火光沖天,暫編第五師官兵傷亡慘重,陣地幾乎全毀。加之第七十三軍軍部與各師之間通信已斷,全軍被日軍包圍。
此時,第六戰(zhàn)區(qū)代司令長官孫連仲獲悉第七十三軍即將全軍覆滅的消息,立即致電第七十三軍軍長汪之斌放棄石門。但此時第七十三軍正與日軍全線激戰(zhàn),根本無法撤出陣地。要避免全軍覆沒,必須有人站出來承擔掩護撤退的任務。危急關(guān)頭,彭士量主動請纓,為全軍殿后。然而此時,彭士量所率領的暫編第五師已經(jīng)只剩下不足2000人,而后面是四個日軍師團,可以說,殿后任務是死亡任務,但為了挽救第七十三軍,彭士量還是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
14日深夜,第七十三軍開始撤離石門,彭士量抱定必死的決心,堅守縣城,掩護全軍撤退。他率領警衛(wèi)連將被重重圍困的汪之斌解救出來,還對汪之斌說:“你帶主力趕快出城向西撤退,我?guī)壕幍谖鍘熝谧o你們,快走吧!”說完,他就帶著剩下不多的警衛(wèi)連戰(zhàn)士轉(zhuǎn)身隱沒在了硝煙中……
一夜鏖戰(zhàn),敵人幾度攻城均被暫編第五師擊退了。雖然萬分艱難,但是石門仍屹立不倒,血跡斑斑的戰(zhàn)旗依然高高飄揚在城墻上。當日下午3時,日軍以數(shù)倍的兵力從三面又一次猛攻,并且利用飛機大炮對石門縣城進行集中轟炸,石門城破。為了拖住敵人,為主力部隊撤退爭取時間,彭士量率暫編第五師僅剩的全體官兵,在城內(nèi)與敵軍展開了殘酷的肉搏戰(zhàn)。彭士量身先士卒,街、巷、民房都成為死守據(jù)點。敵人根本沒想到城墻已破,作為雜牌軍的暫編第五師居然還死戰(zhàn)不降,并且依托房屋節(jié)節(jié)抵抗。日軍又開始施放毒氣。施放毒氣的時候,日軍戴著防毒面具,中國軍人卻無從防護和躲避,結(jié)果,一下子一排排軍人口鼻出血,都倒下去了。前面的士兵倒下去以后,堅守在后面陣地的軍官知道是在放毒氣,就讓大家把毛巾浸濕,捂在嘴巴上。毒氣過后,日軍以為再沒有活著的人,就向前沖,結(jié)果到了前面,被突然一躍而起的中國軍人又打了回去那是一場怎樣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戰(zhàn)爭的慘烈是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永遠不能想象的。有人回憶,石門激戰(zhàn)后,大街上到處都是尸體,有中國軍人也有日軍,有的滿身血污,有的抱在一起死去。行人要從街道上走過,必須一步一跳地踩在死尸間的縫隙中才能通過。抵御外侮,取義成仁,早就像血液一樣流淌在中國軍隊每一位抗戰(zhàn)軍人的身體里,他們以生命捍衛(wèi)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15日黃昏,在順利完成掩護第七十三軍撤退的任務后,彭士量奉命率余部撤出石門,而那時暫編第五師僅存300人了。當他率部撤退至新關(guān)鎮(zhèn)安樂巖,渡河南下時,卻遭遇日軍炮火的圍擊。危急關(guān)頭,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彭士量,指揮部隊奮力突圍,不幸被敵人機槍擊中要害,頓時血流如注。重傷后的彭士量仍喊殺不止,他拼命高呼著:“大丈夫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死何憾焉!”因流血過多,彭士量壯烈殉國。在場官兵無不被他的忠勇所感動,一時間,哭聲不絕。后來,近6000將士的暫編第五師,僅有20余人撤出來。暫編第五師堅守石門八晝夜,牽制了大量日軍,為常德會戰(zhàn)中我國軍隊的調(diào)度贏得了充足的時間。
當時,中外各報紙如《新華日報》、《中央日報》、《倫敦新聞紀事報》(英國)等對常德會戰(zhàn)都有很高的評價?!缎氯A日報》發(fā)表了題為《發(fā)揚民族精神》的社論,美國《前鋒論壇報》發(fā)表了題為《贊揚常德之戰(zhàn)》的社論,等等。這些報紙高度贊揚了為常德會戰(zhàn)拼盡最后一絲力氣的戰(zhàn)士們:“保衛(wèi)者們的英勇奮戰(zhàn),毫無疑義地已在中華民族解放斗爭的戰(zhàn)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有這樣忠勇的戰(zhàn)士和民眾共同保衛(wèi)著這座湘西名城,自然要使日寇死無葬身之地了!讓那些沒有骨氣的漢奸發(fā)抖吧!讓那些坐在日歷上等待勝利的人愧死吧!”
而作為1943年常德抗日保衛(wèi)戰(zhàn)中英勇犧牲的第一位將軍,彭士量率領不足6000人的暫編第五師,直面日軍30000人,在敵我力量懸殊的背景之下,堅守戰(zhàn)場,一次次打退敵人的進攻,為中國軍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祖國的神圣領王,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zhàn)必勝的決心,為后代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在國民黨方面對常德會戰(zhàn)的記錄中,曾經(jīng)這樣評價石門保衛(wèi)戰(zhàn):“此役七十三軍奉命撤退,痛失重鎮(zhèn)、蹉跌良將,給七十三軍造成重大損失。但七十三軍暫編第五師在彭師長率領下與日寇死拼戰(zhàn)斗,消耗了日軍大量兵力,拖延了敵人攻略的時間,使我軍得以充分準備,為常德會戰(zhàn)贏得最終勝利,彭師長厥功甚偉?!?/p>
(摘自“湖湘英烈故事叢書”《將軍百戰(zhàn)死·彭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