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芷蘭之名,源于《楚辭》;以蘭為名,人亦如蘭。
這是一個看上去文文靜靜、柔柔弱弱、清清雅雅的女子,骨子里卻是一個上下求索、獨立執(zhí)著、頗有個性的作家。非專業(yè)作家,她待工作勤勉而不怠,閑暇善讀書而寫作,人生自是充實而豐盈。
讀書是她生命中的最愛,寫作是她精神里的執(zhí)著。除閱讀文學的經典名著外,她還偏愛于史書。中國歷史上諸多人物都令她念念不忘,尤其是典籍里的清官和英雄。她從不寫風花雪月的文字,一直以浩然之氣、凜然之筆,書寫著一個又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命故事,以文字的力量,再現他們閃耀于歷史深處的光芒.…
二
那年,芷蘭成為我們奔流文學院的優(yōu)秀作家學員;后來,又成為我們《奔流》文學月刊的簽約作家。在文學的路上,她一直孜孜以求、勤奮耕耘,并執(zhí)著鐘情于歷史人物與事件的書寫,先后寫出了《愿得此身長報國》《魏晉風骨數羲之》《梅花嶺畔憶史公》《青春中華·革命者》《情動花洲》《八千里路云和月》等好作品,曾經獲得了包括第五屆奔流文學獎、第一屆雙年度大家文學獎在內的數個文學獎項,可喜可賀。
甲辰歲末,一個陽光明亮而溫暖的日子,芷蘭突然高興地打來電話說,她的歷史散文集《溫情與敬意》一書,即將要由中國出版集團中譯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請老師為她的散文集作序。為文學之風鼓呼,舉新人佳作有責,自當義不容辭。
桐花丹山萬里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文學之路,跌宕而艱辛,然年輕的青春的懷揣夢想的追尋者,卻始終以其執(zhí)著、智慧、才華和個性而奔赴熱愛,在文壇上不斷嶄露頭角。《溫情與敬意》這部散文集,作為周口作家群乃至河南文壇又一位作家的心血之作即將脫穎而出。它如一朵芬芳的清麗的花,在文學的曠野里迎風綻放。
感慨而言:看江水之波浪,激蕩而向前;觀精神之求索,苦樂在于心;跋涉文學之路,人生自有執(zhí)著之力量,無懼歲月之滄桑;以夢為馬,以筆為舟,以詩書為遠方,感受生命之春花秋月,文學之星光閃爍,心欣欣然哉!
三
《溫情與敬意》是一部以書寫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有影響的歷史人物為主的一部散文集,內容共為四輯:第一輯“青史如鑒”;第二輯“往圣先賢”;第三輯“人間清歡”;第四輯“枕上詩書”。重讀《溫情與敬意》這部散文集的定稿版,對所寫人物、作家情懷、創(chuàng)作信念感慨頗多。初讀,為一個個獨具個性的歷史人物心懷敬意;再讀,對作家的家國情懷和創(chuàng)作信念及作品價值而稱贊。
書中既有西漢直臣汲黯、唐室砥柱狄仁杰、鐵面無私包拯、天下第一廉更于成龍等諸多歷朝歷代涌現出的清官,也有趙匡胤、朱元璋、鐵木真、項羽、周瑜、魏征、范仲淹、史可法、戚繼光、于謙、岳飛等帝王將相和英雄豪杰。書中的每一個歷史人物在歲月的長河中都熠熠生輝,可圈可點。芷蘭或以他們的清正廉潔,或以他們的剛直不阿,或以他們的英雄傳奇,或以他們的浩然正氣,作為文章的創(chuàng)作亮點和底色,讓浸染著歷史滄桑的人物由此走進讀者的視野。在娓娓道來的文字里,她以文學的包容、執(zhí)著與力量,再現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人文的厚重與輝煌、激越與跌宕,也彰顯著一位優(yōu)秀作家的歷史責任和文學情懷,還有她對中國悠久而厚重的歷史的傾情與熱愛。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痹陲L云變幻的大宋王朝,觀大宋士子的潮起潮涌榮辱沉浮,芷蘭感慨萬千。她以扎根生活的真誠之情、敬仰之心遠赴鄧州等地采訪,并翻閱大量歷史資料,耗時年余沉淀素材而創(chuàng)作,終穿越歲月之風云,以獨到審美的目光和筆觸寫就了《情動花洲》一文,向“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一代先賢范仲淹致敬。
“我以半生的時光,崇拜范文正公,渴望成為他這樣的人。”作品豐盈而厚重的色調,浸滿家國情懷的文字意蘊,讀來令人溫暖、激蕩而動容。
四
除了對先賢范仲淹的無限敬仰之外,芷蘭對筆下諸多的歷史人物,亦是如此用心用情地書寫:
他是直諫廷諍的廉吏,他是為民請命的循吏,他是造福一方的能更。以金錢利誘他不會前來,以強權威脅他也不會離開。汲黯,實為社稷之臣也!
狄仁杰不僅僅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斷案如神也足以讓他成為一個傳奇。我崇拜他,在內心深處也更愿意把他當成一名優(yōu)秀的法官。人去政聲留,千古美名揚。狄仁杰這樣的清官廉吏,早已融入歷史,其精神為后世代代傳承。
于謙性剛直,淳樸忠厚,遇到不如意的事常常捶胸感嘆道:這一腔熱血將會灑向何地?他是一代名臣,忘身憂國,清白為人,清廉為官,愛民如子,這就注定了他的一腔熱血要為大明而灑。
歷史上清官廉更雖多,但是像于成龍這樣真正心系百姓的好官卻是難尋,他無愧于“天下第一廉吏”的稱號!人去政聲在,清風萬古存。讀《清史稿》,不僅要向于成龍學做官之道,更要學做人之道。
項羽胸無城府,光明磊落,雖敗仍不失男兒本色,他是堂堂正正的英雄。他掀起秦漢風云,為中國歷史寫下濃重的一筆,留下一個不朽的傳奇。他,令后人敬仰崇拜;他,更讓后人扼腕嘆息!做人,不可有項羽之傲氣,亦不可無項羽之傲骨。
白云悠悠魏晉事,蘭亭千載傳雅風。王羲之是魏晉名士中的一股清流。在他的世界里沒有清談,只有務實,這也是他感到孤獨和苦惱的原因所在。一雨一番晴,窗外蟬忽鳴。我放下《永和九年的那場醉》,站在窗前聽蟬鳴,心中想的卻還是孤獨的書圣王羲之。
史可法寧死不降,那種凜然正氣永存于天地之間。史可法人可法、書可法,今可法、永可法。史可法從來沒有被忘記,也不會被忘記。仁立于梅亭,放眼望去,草木葳蕤,如詩如畫·…
芷蘭看似一弱女子,卻有一顆執(zhí)著心,由熱愛而生景仰,于信念而成著述。遨游于歷史之星空,求索于浩瀚之人文,她將自己欲要抒發(fā)之家國情懷,飽蘸情感融入有溫度、有思想、有光亮的文字里。
作者不僅有一雙穿透歷史的慧眼,更有一腔女兒不讓須眉的英氣。所寫文字,初看直抒胸臆,細讀率性自然,一如蘭之品性,不媚俗、不唯上、不趨勢。讀其文章,無論是所寫人物,或是所述故事,中直之士感天動地,清廉之臣錚錚鐵骨,英雄男兒大義凜然,著實令人生敬!
五
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應該跟最好的人、最美的事物、最芬芳的靈魂傾心相見,唯有如此,才不負生命一場。
芷蘭正是這樣的個性女子。在《溫情與敬意》這部歷史散文集里,她不負這場盛大的遇見,不負生命與靈魂的相見,向讀者呈現了大量她景仰、崇拜或者興趣使然的歷史人物故事,在創(chuàng)作中傾灑著她的熱誠與正義、心血與感情。
本書所選取的人物多為清官、廉吏、帝王將相、忠臣義士、英雄豪杰,他們與周口、河南乃至中國厚重的歷史都密切相關。芷蘭通過一個個歷史人物的書寫、一篇篇獨具個性的文章的呈現,讓諸多歷史人物的個性、思想和精神,展現在中國當代歷史的畫板之上,聶立于當代文學的畫廊之中,他們以人格的力量和光耀古今的精神思想溫暖世人的心懷,蕩滌后人的靈魂,讓我們在敬仰與膜拜之中,獲取人生堅定的信念與無窮的力量。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稖厍榕c敬意》這部散文集的成書,其文學意義特別值得肯定。年輕而執(zhí)著的作家芷蘭,以心血、感情與智慧,還有激蕩在她心間的正氣與正義,穿梭沉浸于紛繪浩蕩的歷史事件之中,披沙瀝金,選取那些最具歷史價值和人性光芒的人物,追尋他們人生的軌跡,在歷史的星空中與他們隔空對話,最終以文學的豁達和真情,實現了古人與今人情感與精神的深刻交流。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創(chuàng)作之中,作者始終以審慎之目光,舉真理為標準,以正義為天平,盡心竭力將每一個人物寫得鮮活而動人。通讀本書,作者梳理鉤沉,辨析真?zhèn)?;滌蕩風云,大浪淘沙;穿越古今,追逐真相;弘揚正氣,修辭立誠,將歷史長河中的事件和人物,置于正史與現實的考量之中,讓歷史與時代、傳承與積淀、明亮與幽微、曲折與正氣相融合,寫就了一個個在歷史深處閃耀著人性光芒的人物。正如現代史學大家錢穆先生所說: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六
特別欣喜的是,當代多位著名作家非常關愛文學新人的成長,曾熱情寄語《溫情與敬意》這部散文集,當是對后輩作家芷蘭最溫暖的勉勵。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李佩甫老師說:生命過往皆星辰;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柳建偉老師說:溫情與敬意,歷史深處的光亮;著名散文家王劍冰老師說:書寫歷史的溫情與敬意,探尋人性的光芒與力量;著名評論家李炳銀老師說:書寫人物命運,感悟古今滄?!?/p>
而我堅信,閃耀在歷史深處的人性與思想的光芒,終將以文學的力量,穿越歲月的風云滄桑,于生命的幽暗之中永不熄滅,永遠綻放激勵世道溫暖人心的力量。
星月之光,不沒玉澤;歲月蒼茫,不掩秋色。蘭之猗猗,揚揚其香;鳳鳴悠悠,清音裊裊。致敬先賢,激勉后人;文字有靈,堪為心聲。歷史長河,青史可鑒;長天路遠,文學當歌…
慨然直言,權且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