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O156.4 文獻標志碼:A
A Study on a Class of Classical Diophantine Inequality Problems with Prime Variable Mixed Powers
LI Me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O046,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Davenport-Heilbronn method was used to prove the exceptional set problem of the mixed power variable Diophantine inequality with exponents 2,2,3,3,4 4.Letλ 1 , λ2,…,λ6 be non-zero real numbers,not all negative, δgt;0 . Then for any εgt;0 and z∈V , ,the number of v for which the inequality
+λ6p64-v|-δ has no prime solutions ρ1,ρ2,…,ρ6 is at most
:
Key words:Diophantine inequality; prime;Davenport-Heilbronn method; exceptional set
0引言
在數論領域,丟番圖逼近和素數論是兩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很多解析數論學者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并取得相應成果.1996年,BRUDERNJ等[]首先研究了素變數雙線型的例外集問題.蔡迎春[2]和王玉超[3]對此做了進一步的改進.2001年,COOKRJ等[4研究了二次素變數丟番圖不等式的例外集問題.HARMAN G[5] 對此做了進一步改進.近些年來,COOKKJ[,LIW P等[7],李偉平等[8]和MUQW等[9]還研究證明了一些有關素變數混合次冪的相關問題.為了便于研究,首先引入一個良好間隔的定義.如果存在正常數 ∣cgt;0 ,使得對 V 中任意兩個不相等的正實數u,v ,都有 |u-v|gt;c ,遞增的正實數序列 V 稱為具有良好間隔的序列.
設 λ1,λ2,…,λ6 為不全為負的非零實數,λ1/λ2 是代數數和無理數, V 是具有良好間隔的序列, δgt;0 .設 ε(V,X,δ) 表示使素變數不等式∣λ1?12+λ2?22+λ3?33+λ4?43+λ5?54+λ6?64-v∣ -δ 無素數解 ρ1°2…,ρ6 的 v∈V 且 v?X 的集合.對于任意 εgt;0 ,令 E(V,X,δ)= 一 $\textbf { \^ { \varepsilon } } ( V , X , \delta ) \ |$ ,當 λ1/λ2 是代數數和無理數時,2022 年,劉華峰等[10]證明了 E(V,X,δ)?
在此基礎上,本文主要利用KUMCHEVAV[11] 處理余區(qū)間的思路,結合文獻[12]中的方法,進一步改進了結果,得到以下定理.
定理1設 λ1,λ2,…,λ6 為不全為負的非零實數, λ1/λ2 是代數數和無理數, V 是具有良好間隔的序列, ,那么對于任意的 X?1 和εgt;0 ,有
定理2 設 λ1,λ2,…,λ6 為不全為負的非零實數, λ1/λ2 為無理數, V 是具有良好間隔的序列, 那么對任意 εgt;0 ,存在一個序列 Xj ∞ ,滿足
此外,如果無理數 λ1/λ2 的有理逼近分數序列的分母 qj 滿足
qj+11-ω?qj,
其中 ω∈{0,1) ,則對任意 X?1 和 εgt;0 ,有
其中
1符號和方法概要
本文中的 ΣP 有或沒有下標都表示素數,字母h 表示整數, δ 表示正常數, O 是Landau符號, ? 和 ? 是Vinogradov符號,其中 Landau和Vinogradov符號中的常數僅僅依賴于 λ1,…,λ6 ,ε 表示任意小的正實數,在不同的位置取值不同.記
首先,遵循Davenport和 Heilbronn對Hardy-Littlewood圓法的修改,假設 X 是一充分大的正數, 0lt;τlt;1 ,令函數
其中
由文獻[2]易知
Kτ(α)?min(τ2,∣α∣-2),
f(x)=max(0,τ-|x|).
設區(qū)間
對于 j=1,2;k=3,4;l=5,6 ,定義
為方便起見,對于任意可測量子集 X?R ,設
F(v,X;X)=
S3(λ3α)S3(λ4α)S4(λ5α)
由式(2)易知
τ-|λ1p12+λ2p22+
其中 N(v,X) 表示不等式
的素數解 ρ1,…,ρ6 的 υ 的個數.
為了估計式(6)左邊的積分,將實數區(qū)間,劃分為3部分:
M={α:∣α∣??},
m={α:?lt;|α|?ξ},t={α:|α|gt;ξ} 分別稱之為主區(qū)間、余區(qū)間和平凡區(qū)間,其中 ?= .即
2 預備引理
引理 1[13] 設 k?1 是一實數,對任意固定實數 A?6 ,有
引理 2[1] 設 ,若∣S2(λ2α)∣gt;Z2 ,則存在互素的兩個整數 a2,q2 ,滿足
引理 3[14] (204 設 ,若∣S3(λ3α)∣gt;Z3 ,存在兩個互素整數 a3?q3 滿足
引理 4[15] (204號 設 α 是實數,存在整數 a,q?1 滿足
(a,q)=1,∣qα-a∣-1.
對于任意實數 εgt;0 ,正整數 k?2 ,有
推論1 設 ,有
證明 在式(1)中,取 q=[|λα|-1] , a=1 滿足 ∣qλα-a∣-1 .此時 ,由引理4及 S4(λα) 的定義知, ∣S4(λα)∣?
,證畢.
引理 5[13] 對于任意正整數 m,1?m?k ,2?k?4 ,有
引理6[17] 對于任意的 εgt;0 ,有
引理7 設 λ3 和 λ4 是非零常數, ?3 和 ?4 是素數, α3 和 q3 是整數, ,定義
當 l=3,4 時,有
證明 利用文獻[17]中的方法,通過變量替換,證明 λ3=1 的情形.設 ,定義區(qū)間
定義函數
V3(α) 是定義在 α∈(Q3X-1,1+Q3X-1] ,周期為1的一個分段函數,其中 (a3,q3)=1,1?a3? q3?Q3 .令 β3′ 是所有區(qū)間 β3′(q3?,a3) 的并集,在1?q3?Q3,a3∈Z 且 (a3,q3)=1 條件下, β3*= β3′∪z 是所有區(qū)間 β3′(q3,a3) 的并集,從而有
β(Z3)?β3*.
當 α∈β(Z3) ,由引理3和式(8),有
其中
v=λ3p33-λ4p43.
由文獻[17]有
得
注意當 X∞ 時, .由素數定理有
將式(10)和式(11)代入式(9),引理得證.
3 主區(qū)間
在這一部分中,將主區(qū)間 M 進一步劃分為兩個小區(qū)間 Mi 和 M2 ,分別定義為
3.1 區(qū)間 M1
在這一小節(jié)中,先給出在主區(qū)間 M1 上積分的下界.式(5)通過三角積分的一階導數估計得
引理8
證明 易知
其中
J1=
I3(λ4α)I4(λ5α)I4(λ6α)Kτ(α)e(-vα)dα;
J6=
下面將逐一證明 和 Jj
首先,由式(2)和式(12)得
由文獻[10]知
由式(15)和(16)得
然后接著處理 Jj,1?j?6 ,由Euler求和公式有
∣Uk(α)-Ik(α)∣?1+∣α∣X,k=2,3,4.
由式(2)有
由Cauchy's不等式,引理1和式(12)有
由式(12)和(18)有
由式(19)-(21)有
接著計算 J2 ,由式(2)有
根據Cauchys不等式,引理1和式(12)知
對于 B2 ,由式(12)和(18)有
由式(23)—(25),有
同理得
聯(lián)立式(17),(22),(26)和(27),引理得證.
3.2 區(qū)間 M2
引理9
證明 根據Cauchy's不等式和 S2(α) 的平凡估計,引理1和推論1,有
引理得證.
4平凡區(qū)間 t
這一部分中,將完成對平凡區(qū)間 ΨtΨΨ 的積分估計.
引理10
證明 由 Cauchy's不等式及 S3(λkα) ,S4(λlα) 的平凡估計,其中 k=3,4,l=5,6 ,可得
由式 (2),S2(λ1α) 的周期性和引理5,有
同理可證
結合式(31)-(33)有
引理得證.
5 余區(qū)間 m
選取合適的復數 (204
,由引理 8-10 可得
其中, 由Cauchy-Schwarz不等式得
對于余區(qū)間來說,將 Ψm 進行劃分,設
引理11[18]
引理12
證明 對于 m′ 的定義, m1 和 m2 的情形類似,這里只給出 m2 的證明,根據Cauchy's不等式及引理6和引理7以及 S4(λkα),k=5,6 的平凡估計,有
引理得證.
引理13
證明 利用文獻[5]的方法,將區(qū)間 m* 分為互不相交的子集 S(Z?,Z3,y) ,
S(Z:,Z:,y)={α∈m*:
Z2?∣S2(λ2α)∣lt;2Z2,
其中
為正整數,那么由引理2和3知,存在兩對互素整數 (a2,q2),(a3,q3) ,滿足 a1a2≠ 0,
S(Z2,Z3,y) 中的 α 滿足
,有
進一步,把集合 S(Z2,Z3,y) 分為一些更小的集合 S(Z2,Z3,y,Q1,Q2) ,其中 Q1?q2lt;
,有
對于 和式(37),有
?RXεmin
設 |a3q2| 取 R 個不同的值,由鴿巢原理和最佳有理逼近原理知 由除數函數經典的上界估計知,每一個 |a3q2| 最多對應 ?Xε ,可知集合 S(Z?,Z3,y,Q1,Q2) 的長度不超過
有 ∣a3q2∣?∣q2q3α∣?yQ1Q2
下面計算 S(Z2,Z3,y,Q1,Q2) 上的積分.由式 (2),S3(λα) 和 S4(λα) 的平凡估計知
接著,用二分法對 Z2,Z3,y,Q1,Q2 所有可能的取值求和得
6 定理2的證明
由著名的Roth定理知,當 λ1/λ2 是代數數和無理數時,ω取任意充分小的正數和x= ,定理1由定理2易得,因此下面只需證明定理2.
首先證明定理2的第一部分.設 τ=X-δ .由式(35),引理12和引理13得
又由于 有
,必有
顯然存在一個無窮序列 ,從而有一個無窮序列
,使得
定理2的第一部分得證.
下面證明定理2的第二部分.把 ρ 替換為 χ ,其中 x 由定理2中給出,由引理12和13的證明過程可知,
將引理11和12代入式(34)得
由定理的條件 x,有τxx+
,必有
E(V,X,δ)?
定理2的第二部分證明完畢.
7結語
本文探討了混合次冪素變數丟番圖不等式問題,運用Davenport-Heilbronn方法、Cauchy's不等式及積分的估計等,得到了較為精確的余區(qū)間估計,進而有效確定了該問題的例外集上界,不僅推廣了經典Davenport-Heilbronn方法的應用范圍,也為研究更多的混合次冪丟番圖問題提供新思路,未來可考慮將該方法推廣到更高維的冪次組合即主區(qū)間上的積分為主項,余區(qū)間和平凡區(qū)間上的積分為余項,從而得到更加精確的結果.
參考文獻:
[1] BRUDERNJ,COOK RJ,PERELLI A. The values of binary linear forms at prime arguments[J].London Mathematic Society Lecture Note Serie,1996,237 :87- 100.
[2]CAI Y C.A remark on the values of binary linear forms at prime arguments[J].Archiv der Mathematik,2011,97(5):431-441.
[3] WANG Y C.Values of binary linear forms at prime arguments[J].Front Mathematics China,2O15,10 (6):1449-1459.
[4] COOK R J,FOX A.The values of ternary quadratic forms at prime arguments[J]. Mathematika: A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20ol,48(95- 96):137-149.
[5] HARMAN G. The values of ternary quadratic forms at prime arguments[J]. Mathematika: A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2004,51(1-2) :83-96.
[6] COOK R J, HARMAN G. The Values of Additive Forms at Prime Arguments [J]. Rocky Mountain Journal of Mathematics,2006,36(4) :1153-1164.
[7] LI W P,WANG T Z. Diophantine approximation with one prime and three squares of primes[J]. The Ramanujan journal,2011,25(3) :343-357.
[8]李偉平,戈文旭,王天澤.素變量混合冪丟番圖逼近 [J].數學學報(中文版),2019,62(1):49-58.
[9] MU Q W,LIU X D. Diophantine approximation with prime variables and mixed powers II[J].Advances in Mathematics,2017,46(2) :190-202.
[10] LIU H F,YUE J. Diophantine approximation over primes with different powers[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22,421(Suppl c) :1-11.
[11] KUMCHEV A V,ZHAO L L.On sums of four squares of primes [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16,62:348-361.
[12] GE W X,ZHAO F. The exceptional set for Diophantine inequality with unlike powers of prime variables [J].Czechoslovak Mathematical Journal,2O18,68 (1):149-168.
[13] LANGUASCO A,ZACCAGNINI A. On a ternary Diophantine problem with mixed powers[J]. Acta Arithmetica,2013,159(4):345-362.
[14]HARMAN G. Trigonometric sums over primes I [J].Mathematika,1981,28(2):249-254.
[15] MU Q W,XI L Y. A Diophantine approxi mation unlike powers of prim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ber Theory,2918,14(6):1651-1668.
[16] COOK R J. Diophantine inequalities with mixed powers I[J]. Journal of Number Theory,1979,11 (1) :49-68.
[17]BRUDERN J. The Davenport-Heilbronn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and some Diophantine inequalities[M].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9: 59-87.
[18]戈文旭.素變數丟番圖逼近[M].北京:中國水利水 電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趙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