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藝術心理療愈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25,38(6):216-218.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6-0216-03
當前,大學生面臨越來越多的心理挑戰(zhàn),如學業(yè)壓力、人際關系問題、自我認同困惑等,這些心理問題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還可能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高校應堅持全方位育人,多途徑、多手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教育資源協(xié)調一致,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1]。藝術心理療愈作為一種融合了藝術和心理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各種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如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等,幫助他們表達內心情感、釋放壓力、緩解情緒沖突,從而實現(xiàn)自我認知、自我接納和人格完善。研究發(fā)現(xiàn),繪畫治療能有效改善情緒障礙患者的情緒[2]。藝術療愈適用于全年齡段,無須特殊藝術技能,所有人都可參與其中[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關注并嘗試將藝術心理療愈應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中,貴州省某高校也在積極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識、前意識和潛意識構成,其中潛意識蘊含著個體被壓抑的情感、欲望和沖突,這些潛意識內容往往是個體心理問題的根源。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猶如一扇通往潛意識的窗口,當大學生參與繪畫、雕塑、舞蹈等藝術活動時,他們無需遵循語言表達的邏輯規(guī)則,而是能夠憑借直覺與情感,將潛意識中的焦慮、恐懼、矛盾等情緒以象征性的藝術形象呈現(xiàn)于作品之中。
1.2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自我實現(xiàn)與成長潛能,主張個體具有自我療愈的能力,而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與自我認知是其實現(xiàn)自我成長的關鍵因素。藝術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由、安全、無拘無束的創(chuàng)作空間,在這里,他們可以毫無顧慮地展現(xiàn)真實的自我,無需擔憂被評判或嘲笑。例如,在即興舞蹈療法中,學生隨著音樂自由舞動身體,無需遵循固定舞蹈動作規(guī)范,每一個舞步都是其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1.3認知行為理論
1藝術心理療愈的理論基礎
1.1精神分析理論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活動由意
認知行為理論聚焦于個體的認知模式與行為反應之間的關系,認為負面的、扭曲的認知觀念會導致不良情緒與行為問題。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重構認知的平臺,
使他們可以從不同視角審視問題、表達想法,進而打破負面 思維定式。
2貴州省某高校藝術心理療愈的實踐
2.1開設藝術療愈課程
貴州省某高校開設了專門的藝術心理療愈課程,將藝術療愈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中。這些課程涵蓋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由具有專業(yè)背景和豐富經(jīng)驗的教師授課。在課上,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設計了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藝術創(chuàng)作和體驗。通過藝術療愈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基本的藝術創(chuàng)作技能,更得到了心理的放松和調適,增強了自我認知和自我接納的能力。
2.2舉辦藝術療愈活動
該高校定期舉辦各種藝術療愈活動,如心理情景劇比賽、繪畫展覽、音樂分享會等。這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展示平臺,吸引了眾多學生積極參與。例如,學校舉辦的第七屆“為仁潤心·多彩心語”心理情景劇比賽,旨在通過沉浸式戲劇體驗引導學生關注心理健康,提升心理調適能力。參賽選手圍繞人際交往、自我認同、情緒問題等大學生常見心理困惑展開創(chuàng)演,通過代人角色和引發(fā)情感共鳴,在自我表達中實現(xiàn)療愈與成長。這些藝術療愈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還營造了關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2.3成立藝術療愈工作室
為了更好地開展藝術心理療愈工作,該高校還成立了藝術療愈工作室。工作室配備專業(yè)的藝術創(chuàng)作設備和器材,如繪畫工具、樂器、舞蹈道具等,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藝術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同時,工作室還組建了一支由心理學專業(yè)教師和藝術專業(yè)教師組成的指導團隊,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的指導和咨詢。學生可以在此自由地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和體驗,也可以參加工作室組織的各種藝術療愈活動和工作坊。
2.4案例分析
在該高校的藝術心理療愈實踐中,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例如,一名患有社交焦慮癥的學生參加了繪畫治療課程。在課程初期,該學生表現(xiàn)得非常緊張和拘謹,繪畫作品也較為簡單。然而,隨著課程的深入,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該學生逐漸放松下來,開始嘗試用不同的色彩和線條表達自己的情感。在繪畫的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自己能夠更好地面對自己的焦慮情緒,并逐漸學會了一些應對的方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繪畫治療,她的社交焦慮癥狀得到了明顯的緩解,在人際交往中也變得更加自信和從容。再如,在學校的心理情景劇比賽中,作品《鎖不住的星光》引發(fā)了廣泛關注。該劇以校園暴力為主題,細膩地展現(xiàn)了主人公從遭遇校園暴力到?jīng)_破心理桎梏的過程。創(chuàng)演團隊通過深人的調研和創(chuàng)作,將校園暴力這一現(xiàn)實問題搬上舞臺,不僅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了校園暴力對心理的傷害,也傳遞了積極向上的心理能量。對參與創(chuàng)演的學生來說,這一過程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和療愈之旅。他們在角色塑造和情感表達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自己和他人,學會了如何面對和解決心理問題。
3藝術心理療愈在貴州省某高校應用的成效與經(jīng)驗
3.1取得的成效
一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通過藝術心理療愈課程和活動的開展,某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許多學生在參與藝術療愈后,情緒更加穩(wěn)定,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得到緩解,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應對壓力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二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藝術心理療愈不僅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體驗的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審美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都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和提升。這些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發(fā)展。三是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藝術療愈活動的舉辦為校園文化生活注人了新的活力,營造了積極向上、關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學校能通過這些活動,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和推廣,讓更多學生了解和重視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保證校園的和諧穩(wěn)定。
3.2成功經(jīng)驗
一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某高校注重藝術心理療愈師資隊伍的建設,組建了一支跨學科的專業(yè)教師團隊,成員包括心理學專業(yè)教師和藝術專業(yè)教師。這些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還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輔導能力。同時,學校還邀請校外專家學者進行指導和培訓,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二是因地制宜開展實踐活動。學校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藝術教育資源,結合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因地制宜地開展各種藝術療愈實踐活動。例如,學校利用當?shù)刎S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將民族藝術元素融人藝術療愈課程和活動中,讓學生在感受民族藝術魅力的同時,接受心理療愈。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療愈實踐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還提升了藝術療愈的文化內涵,凸顯了藝術心理療愈的教育意義。三是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在藝術心理療愈過程中,高校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興趣愛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索。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不僅強化了藝術心理療愈的效果,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4藝術心理療愈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的挑戰(zhàn)
4.1專業(yè)人才短缺
藝術心理療愈涉及心理學和藝術學兩個專業(yè)領域,需要專業(yè)人才具備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然而,目前我國這方面的專業(yè)人才相對短缺,高校中兼具心理學和藝術學背景的教師數(shù)量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藝術心理療愈的深入開展。許多教師在開展藝術心理療愈時,可能由于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的不足,難以達到理想的療愈效果。
4.2對藝術心理療愈存在誤解
部分學生和教師對藝術心理療愈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存在一些誤解。一些人認為藝術心理療愈只是簡單的藝術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關系不大;還有些人認為只有具有藝術天賦的人才能參與藝術心理療愈,從而影響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廣泛性。這些誤解的存在,阻礙了藝術心理療愈在高校中的推廣和應用。
4.3缺乏系統(tǒng)的評估體系
目前,由于缺乏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評估體系,藝術心理療愈的效果難以得到準確評估。因為藝術心理療愈的效果往往具有隱性和長期性的特點,難以用傳統(tǒng)的量化指標進行衡量,所以需要建立一套更加全面、綜合的評估體系,從多個維度評估藝術心理療愈的效果。
5藝術心理療愈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的建議
5.1加強師資培訓,培養(yǎng)跨學科專業(yè)人才
高校應加大對藝術心理療愈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和學習機會。一方面,組織教師參加與心理學和藝術學相關的培訓課程和學術交流活動,拓寬教師的知識面和視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另一方面,鼓勵教師開展跨學科的研究和實踐,促進心理學與藝術學深度融合。高校還可以與相關機構合作,引進具有專業(yè)資質的藝術治療師,充實師資隊伍,為藝術心理療愈的開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5.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藝術心理療愈的認識
高校應加強對藝術心理療愈的宣傳推廣,通過多種渠道向學生和教師普及藝術心理療愈的知識和理念,提高他們對藝術心理療愈的認識和理解。例如,舉辦藝術心理療愈專題講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在校園媒體上發(fā)布相關文章和視頻等,讓更多的學生和教師了解藝術心理療愈的作用和意義,消除誤解,提升其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3構建科學評估體系,強化療愈效果
高校應組織相關專家和學者,結合藝術心理療愈的特點和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構建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評估體系。該評估體系應包括療愈前、療愈中、療愈后的全過程評估,涵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藝術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個人成長體驗等多個維度。通過科學的評估,高校能及時了解藝術心理療愈的效果和存在的問題,優(yōu)化療愈方案,從而進一步強化藝術心理療愈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5.4加強與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整合
藝術心理療愈不是孤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它與傳統(tǒng)的心理咨詢、團體輔導、心理健康課程等方法具有互補性。高校應加強藝術心理療愈與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整合,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需求和問題,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例如,在心理咨詢中結合藝術創(chuàng)作,幫助學生更深人地探索內心問題;在團體輔導中開展藝術療愈活動,增強團體凝聚力和成員的互動交流等。整合多種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效果。
6結語
藝術心理療愈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某高校通過開展藝術療愈課程、舉辦藝術療愈活動、創(chuàng)建藝術療愈工作室等實踐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然而,藝術心理療愈在應用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zhàn),如專業(yè)人才短缺、對藝術心理療愈存在誤解、缺乏系統(tǒng)的評估體系等。針對這些問題,高校應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加以解決,如加強師資培訓、加大宣傳力度、構建科學評估體系、加強方法整合等。未來,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重視程度的提高和對藝術心理療愈研究的不斷深人,藝術心理療愈將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培養(yǎng)具有健康心理和綜合素質的大學生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黨寧.論“三全”育人視野下中國特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建構[J].教育現(xiàn)代化,2020(27):95-98.
[2]孫國勝,高春強,黃云華,等.繪畫治療對情緒障礙兒童親子關系的作用[J].當代醫(yī)學,2011(34):137-139.
[3」周彬,許嘉城.藝術療愈在綜合性大學中實施的路徑與方法[J].媒介批評,2023(1):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