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當代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之一,它是一種復雜且多維的情緒體驗,通常表現(xiàn)為對潛在威脅或不良后果的過度擔憂、持續(xù)的緊張不安以及強烈的恐懼感。當焦慮情緒的強度超出正常范圍,持續(xù)時間較長,并且與現(xiàn)實情境明顯不符時,便可能演變?yōu)榻箲]障礙。焦慮障礙不僅會干擾個體的日常生活,還會對其社會功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進而降低其生活質量。教師借助專業(yè)的心理咨詢,運用來訪者中心療法、敘事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等多元且綜合的心理輔導技術,能夠有效干預并緩解焦慮情緒,幫助大學生恢復心理平衡,獲得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心理輔導技術的理論基礎
來訪者中心療法,亦稱“羅杰斯療法”,是人本主義療法的核心流派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于20世紀40年代創(chuàng)立。該療法基于人性本善、人可信賴且具備自我成長潛能的假設,用“來訪者”取代“患者”,以凸顯求助者非病患本質這一概念,體現(xiàn)心理問題的普遍性。這一更名象征著從稱呼到觀念的轉變,是對來訪者自主性與能力的尊重。來訪者中心療法以非指導性、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同理心為特點,心理輔導老師需全程以來訪者為中心,助其探索內(nèi)心、挖掘資源與潛力,促其自我治愈與成長,廣泛應用于個體及團體咨詢。
OH卡牌又稱潛意識投射卡,最早由德國心理學家莫里茲·艾格邁爾與墨西哥裔藝術家伊利·拉曼共同研發(fā),含圖畫卡與文字卡各88張。該卡牌基于精神分析的“自由聯(lián)想”與“潛意識投射”原理,通過不同圖案與文字之間的組合,直觀有效地提取來訪者的記憶,降低其抵觸情緒,有利于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同時深入其潛意識領域,清理化解內(nèi)在矛盾與負面能量,實現(xiàn)自我療愈。OH卡牌還常與敘事療法相結合,敘事療法是一種新興、短程、便捷的后現(xiàn)代心理輔導技術,主張人是“多層故事”的存在,來訪者可以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重拾自我價值與認知,激發(fā)生命活力與亮點,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
認知行為療法(CBT)于20世紀70年代由貝克等心理學家正式提出,是一種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來調整不良認知,進而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心理治療方法。CBT實施步驟包括:治療師與來訪者建立信任關系,評估其認知、情緒和行為問題;協(xié)助來訪者識別和記錄無意識、快速出現(xiàn)的負性自動思維;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等技巧,挑戰(zhàn)不合理信念,引導形成合理認知;教授應對技能,如放松訓練、社交技能等;幫助來訪者鞏固新認知和行為模式,并制訂預防復發(fā)策略。認知行為療法在臨床中廣泛適用且有效,是極具影響力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
心理輔導如何緩解大學生焦慮
1.以晤談技術為起點了解案例
秉持來訪者中心理念,心理輔導老師需與大學生來訪者構建良好咨訪關系。首先,教師運用傾聽、詢問、具體化等參與性技術,收集來訪者的基本信息及來訪緣由,繼而借助澄清、自我暴露、解釋等影響性技術梳理問題脈絡。
例如:大學生小李常常對日?,嵤聼o端擔憂焦慮,明知擔憂不合理卻難以自控。如憂慮英語六級考不過、期末考試成績下降、未來就業(yè)壓力等,有時還伴有頭疼、不安、失眠、肌肉緊張等生理反應,呈現(xiàn)廣泛性焦慮特征。小李出現(xiàn)焦慮的原因可能與童年時期不穩(wěn)定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高期望、經(jīng)濟壓力及大學學業(yè)壓力相關。
2.以OH卡牌為媒介探索內(nèi)心
OH卡牌結合敘事療法原理,借助圖像與文字組合引導個體自由聯(lián)想與敘述故事。心理輔導老師向小李介紹OH卡牌使用方法,讓其自由選擇5張圖畫,依心理狀態(tài)排序并分享連續(xù)故事。此法能將來訪者的內(nèi)心感受與想法投射至卡片,借卡片故事探索其潛意識。
小李自述:“從右至左看,第1張是我目前的狀態(tài),就像這條長長的繩子,想事情想得很遠,都是一些不好的預見結果;第2張是我常常想象自己六級沒過、期末考試名次下降的情形;第3張是對這件事情掌控的過程,內(nèi)心很糾結;第4張是我慢慢把這些煩惱倒掉;第5張是把倒掉的煩惱打碎、扔掉。”通過來訪者的敘事創(chuàng)作,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他的煩惱狀態(tài)和緣由,同時伴隨著思維與情緒的轉變,可以看出他有強烈主動咨詢和解決問題的欲望。
3.以CBT療法為手段進行干預
心理輔導老師需要幫助大學生來訪者識別、質疑和替代不合理的思維模式,達到認知重構。首先,識別非理性思維。小李目前存在的消極想法幾乎都與未發(fā)生的事情有關,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災難化思維,是一種常見的認知扭曲,通常表現(xiàn)為個體在面對不確定性或壓力時,會過度擔憂并預見最壞的結果。這種思維方式不僅會加重心理負擔,還可能引發(fā)一系列負面情感和行為反應。其次,質疑非理性思維。用理性的證據(jù)來質疑消極念頭的非真實性,比如,心理輔導老師問小李:“現(xiàn)在英語六級考試成績出來了嗎?”小李說:“英語六級還沒有開始考試?!弊寔碓L者直面現(xiàn)實情況,從而理清哪些消極念頭是非理性思維。最后,替代非理性思維。引導來訪者以積極自我暗示替換非理性思維,如“今天多記一個單詞,考試時離成功會更近一步”“這次沒考好,并不代表我沒有能力,我會從中學習并努力改進”。在行為調節(jié)方面,分享應對焦慮和壓力的放松技巧,如聽音樂、跑步、深呼吸、冥想等,助力來訪者在類似情境中保持冷靜。
輔導反思
心理輔導過程中會運用多種心理輔導技術,可以緩解大學生焦慮。心理輔導還需后續(xù)跟蹤研究以評估輔導效果的長期性。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還需持續(xù)提升心理輔導技術,深入學習心理學方法與工具(如沙盤、OH卡牌等),這些方法和工具可能成為部分大學生打開心門的鑰匙,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分析和指導自己,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