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東海岸漆黑的海水中,6米深處的珊瑚礁,好像一道萬里長城;30米深處的珊瑚礁,好像一座巴比倫空中花園;55米深處的珊瑚礁,好像一尊埃及金字塔的獅身人面像……在這些由微小珊瑚蟲歷經(jīng)百萬年建造的神秘城堡中,千奇百怪的“神秘居民”在此繁衍生息,并有安全可靠的“私人診所”為它們提供免費、環(huán)保的醫(yī)療保健服務。
靠運氣活命的“小不點”
當熱帶地區(qū)的海水被陽光曬暖后,珊瑚就準備產(chǎn)卵了。不可思議的是,所有的珊瑚蟲都在每年的同一時間產(chǎn)卵。
暖春,圓月后的一天,子時時分,珊瑚停止進食,開始產(chǎn)卵。
沿著整個珊瑚體表面,一個個細小的顆粒從億萬張珊瑚嘴里冒了出來,它們隨海水流動,布滿珊瑚礁。不同種類的珊瑚有不同的繁殖方式,有些珊瑚是雌雄同體,釋放出含有卵子和精子的團狀物,當這些顆粒接近水面后會爆裂開,將精子和卵子釋放出去,讓它們選擇新的伴侶;有些則分別釋出精子和卵子,卵子逐漸分散,與其他精子匯合,精子則順著氣味兒尋找同類的卵子。產(chǎn)卵后4個小時,卵子如果受精,還得再等上一天才能變?yōu)樽杂苫顒拥挠紫x。能否活到那個時候,則全靠運氣了。
天漸亮時,饑餓的捕獵者紛紛出動,魚兒就在巨大珊瑚卵群中尋找食物,珊瑚蟲的受精卵與其他浮游生物一起,成了它們的可口點心。孵化出來的珊瑚幼蟲,在未固著于海底之前,還要不斷漂流,有時長達數(shù)周。無數(shù)的珊瑚幼蟲被潮水送到開闊的大洋深處,只有少數(shù)幼蟲才能隨潮水回來,到珊瑚礁上定居。那些漂泊到數(shù)百里之外的珊瑚幼蟲,哪怕只有一個,也可能會形成一處新的珊瑚礁。
善于偽裝的鄰居們
每個珊瑚蟲的嘴巴周圍都長著一圈環(huán)形觸須,觸須上黃色的小斑點里有些帶刺的細胞,能讓獵物的身體癱瘓。珊瑚蟲只在夜色的掩護下活動,當太陽升起時,就會退回石灰?guī)r的縫隙中躲藏起來。
當珊瑚蟲退隱時,生物鏈上的其他生物開始活動。最早醒來的是蓑鲉,它無精打采地在黎明的微光中覓食。蓑鲉身上有長長的鰭條,形狀酷似古人穿的蓑衣,故名蓑鲉,但那看起來更像是京劇演員背后插著的護旗。
許多河鲀會被蓑鲉絢麗的鰭條吸引,向它游攏。這時,蓑鲉會飛速出擊,一口把河鲀吞下去,但很快它又會把河鲀吐出來,因為蓑鲉知道,這討厭的小東西不僅有毒,還會在自己肚子里膨脹成一個刺球。
與蓑鲉的招搖過市不同,比目魚喜歡伏擊。比目魚兩眼完全在頭的一側(cè),因此古人認為需要兩條魚并肩才能游動,便有了著名的詩句:“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睂嶋H上比目魚除了外形有些特別外,其他一切正常,而且它們還是偽裝高手,常常把身體埋在泥沙中,偽裝得十分巧妙,待獵物經(jīng)過時才發(fā)出致命一擊。
雙髻鯊則是捕殺偽裝高手,它擁有一套特殊的“電子檢測設備”。所有活的生物體都會產(chǎn)生微弱的電流,這種電流不易覺察,需要特殊的設備才能偵測出來。雙髻鯊頭的前部向兩側(cè)突出,眼睛位于突出部分的頂端,它怪異的頭型下有一排排小孔,具有類似電子掃描儀的功能。當它接近隱藏在沙子底下的動物時,對方產(chǎn)生的微弱電流由小孔傳到神經(jīng)系統(tǒng),這就相當于給雙髻鯊繪制了一幅全方位圖。對于體長可達4.5米的雙髻鯊來說,幾乎沒有什么不可以食用,包括人類,甚至泄漏出微弱電流的海底電纜。
既然能感應電流,那是否可以利用電流呢?電鰩給了我們肯定的答案,它擁有一種特殊的本領(lǐng)——放電。在它頭側(cè)與胸鰭之間,有一對卵圓形的發(fā)電器官,最高可以產(chǎn)生90伏的電壓,足以把小魚小蝦電昏。古希臘時期,醫(yī)生甚至能通過電鰩電擊治療頭痛、癲癇等病癥。不過,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鰻,因此漁民常常敬而遠之。但電鰻與電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每次放電后,需要休息一會兒才能恢復放電的本領(lǐng)。
海底的食肉動物,促進了珊瑚周圍生物的進化,是生態(tài)平衡的維護者,但也是嗜血的殺戮者。因此,要想在這里生存,弱者必須要學會偽裝與合作。
合作互利的生存之道
珊瑚礁里危機四伏,要想在珊瑚城堡里活得更好,弱小者必須找到伙伴。
珊瑚蟲的伙伴是體內(nèi)的海藻,海藻利用陽光制造出糖分,那是珊瑚蟲的主要食物來源,為珊瑚蟲提供能量,使其制造出珊瑚礁;而珊瑚蟲的刺細胞反過來會為海藻提供保護,避免它被其他魚類吃掉。像珊瑚蟲與海藻這樣同生共死的關(guān)系較為少見,合作互利的伙伴關(guān)系才是海底最常見的。
蝦虎魚找到了一只小蝦,雖然怎么看都像是為別人準備的點心:細小的雙鉗、緩慢的速度、易碎的外殼。但小蝦有個特長:挖洞。小蝦總是將一根觸須放在蝦虎魚身上,如果有敵來犯,蝦虎魚就擺動尾巴,和小蝦一起躲進洞穴里。如此一來,蝦虎魚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個完美的避難之所,而小蝦則得到了一個貼身保鏢。這種關(guān)系的另一對代表是小丑魚與???,??麨樾〕篝~提供庇護之所,小丑魚則及時清理掉海葵身上的殘渣碎屑。
珊瑚礁里還有一種亦敵亦友的關(guān)系:隆頭鸚嘴魚常常挺著碩大的嘴巴四處尋找海藻吃,富含海藻的珊瑚自然是隆頭鸚嘴魚的食物。雖然隆頭鸚嘴魚是典型的素食主義者,但不要忘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古訓。隆頭鸚嘴魚咬斷富含海藻的珊瑚,把海藻和珊瑚碎石一起磨碎,吸收食物,排出沙子。沙子越積越多,為其他動物提供了棲居之所,更多的魚類被吸引過來,最終促進了珊瑚城堡的繁榮。同時,隆頭鸚嘴魚還清理掉了珊瑚外部的海藻,如果外部海藻過于茂盛,珊瑚就會被悶死。判斷一個珊瑚群是否健康,主要就是看它上面是否覆蓋著正在生長的海藻,活著的珊瑚外部的海藻在生長之前就已經(jīng)被吃掉了。
保健醫(yī)生安全可靠
當珊瑚礁形成一定規(guī)模后,前來珊瑚城堡的定居者就會大大增加。據(jù)估計,全世界大約有65萬平方千米的珊瑚礁深藏于幾百米的水下,全世界1/4的海底生物生活在它們的周圍,小隆頭魚就是其中十分受歡迎的一種魚兒。
在色彩斑斕的珊瑚城堡一條街,每條小隆頭魚都有自己的店,生意興隆,它們是十分專業(yè)的保健醫(yī)生,而且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來這里就醫(yī)的魚類,不分親疏,不分大小,都是平等的,就連馬鈴薯鱈魚這樣的天敵也不例外。它們?yōu)檫^往的客戶梳洗,提供十分周到的服務:清除寄生蟲和老化的組織,不傷一根毫毛。
隆頭魚的店鋪就開在珊瑚的旁邊,這也是石鱸為什么經(jīng)常待在珊瑚城堡的原因。石鱸躲藏在珊瑚之下,它們白天休息,晚上覓食。由于溫暖的海水中到處彌漫著尋找棲息地的微小幼蟲,其中有一些是寄生菌類的孢子,魚兒很難把它們清除掉,所以這種問題一直困擾著石鱸,直到清潔魚的出現(xiàn)。
清潔魚學名霓虹刺鰭魚,以顧客皮膚上的黏液、寄生蟲和破損的細胞為食,同時也會清除掉具有危險性的微生物。
清潔魚晚上還會出來加班,有時是為海鱔清潔口腔。海鱔長相兇惡,有滿嘴的尖牙利齒,只有見到清潔魚時才會變得和藹可親。與海鱔一樣,需要清潔魚清理檢查的還有魔鬼魚、石斑魚、鸚嘴魚等。
珊瑚城堡危機四伏
珊瑚蟲及其祖先一共經(jīng)歷了4次滅絕事件,最近的一次發(fā)生在6500萬年前,也就是恐龍滅絕的時代。之后,經(jīng)過5000多萬年的進化,它們終于恢復了昔日的繁榮。
每個單體的珊瑚蟲只有米粒般大小,它們生活在赤道周圍,那里的水溫常年都保持在20℃以上。這些小小的個體構(gòu)成了珊瑚礁。珊瑚礁,這種世界上最大的活體建筑保護了幾乎所有的熱帶海岸。但它常常受到威脅。
棘冠海星是珊瑚蟲的天敵,它們在20世紀60年代幾乎毀掉了澳大利亞東部的大堡礁;海上暴風的一次襲擊,可以毀掉珊瑚蟲100年的辛勞,而它們恢復起來極其困難。更可怕的是“珊瑚白化”。珊瑚絢麗的色彩主要來自其體內(nèi)的蟲黃藻,蟲黃藻“寄居”在珊瑚細胞內(nèi),通過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來滋養(yǎng)珊瑚蟲,同時也賦予了珊瑚斑斕的色彩;作為回報,珊瑚為蟲黃藻提供了安全的庇護所以及它們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無機鹽和二氧化碳。
一般而言,適合珊瑚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0℃~28℃,一旦遭受溫度上升、海洋污染等環(huán)境壓力,珊瑚可能會受到影響從而排出共生蟲黃藻,呈現(xiàn)出白色。長期白化的珊瑚就會面臨饑餓并逐漸死亡,生活在珊瑚礁的海底生物們,也將“無家可歸”。
(李恒克摘自《奧秘》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