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的川南,熾熱的陽光炙烤著烏蒙北麓的山山嶺嶺,中午時分的熱浪逼得公路兩旁的梧桐低垂著原本挺直的樹葉,努力保護著自己的樹干不因火辣的太陽而失去應有的水分,尋食的鳥兒們早已收斂了自身結伴出行的嗜好,躲到陰涼處各自逃避著酷暑的煎熬。頂著烈日,《孤軍使命一一紅軍川南游擊縱隊斗爭史》編寫組的成員們向著既定的踏勘自標進發(fā),去探尋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發(fā)生的一幕幕激蕩人心的紅色故事,以及這些故事背后感人至深的點點滴滴。
6歲少兒目睹父親持槍突圍
在川南,流傳著這樣的詩句:“恨無奇策安天下,死后正氣照乾坤”。這是出自革命烈士、紅軍川南游擊支隊隊長金璇犧牲前的絕筆,表達出一個革命者經(jīng)世濟民的崇高志向和初心使命的奮斗情懷。
金烈士是否還有后人?金的親屬們是否還保存有他生前參加革命斗爭的珍貴資料?這些既是我們踏勘關注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我們已啟動的《孤軍使命一紅軍川南游擊縱隊斗爭史》編撰項目需要的鮮活案例。當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到金璇烈士的家鄉(xiāng)一一興文縣洛柏林(今興文縣石海鎮(zhèn)紅魚村),一位85歲依舊思維敏捷、精神矍鑠的老人給了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他就是金的兒子金光劍。
2024年9月19日,踏勘組在珙縣大石盤山脊上,憑吊在此犧牲的紅軍川南游擊縱隊組織部部長戴元懷及其通訊班11位烈士(陶利輝/供圖)
談起紅軍川南游擊支隊隊長、革命烈士金璇的話題時,老人家充滿了淡定與榮耀,他談起6歲那年自己自睹父親金璇持槍從家中沖出敵入包圍的往事:我實際上是父親的繼子,我父親的親骨肉在娘胎里就被敵人殺害了。我是1歲時過繼給金的,當時我們婆(金的母親陳碧馨)感到兒子金長期在外面“晃蕩”實際上是從事革命活動),與兒媳石珍弟屬包辦婚姻,婚后感情淡漠,長期沒有生育,擔心家業(yè)今后無人繼承,于是把我從偏房過繼來給金當兒子。父親金沒有因為我是繼子另眼相看,他非常喜歡我,每次從外面“晃蕩”回來,都要把我抱起來拋得老高,我總是被嚇得哇哇大哭。每當這時,我們婆就要出來對父親一頓橫罵,罵父親不著調,在外面“晃蕩”不說,還要回來做些驚嚇孩子的事。據(jù)說父親有一些功夫,身手敏捷,能跳起來揭下屋檐口的瓦片。能不能上房揭瓦我沒有看到過,但父親身手較為敏捷確是事實,6歲時的一場變故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有一天晚上,父親在家,突然屋周圍響起鞭炮一樣的槍聲,父親持槍從后門奪門而出,隨后槍聲漸漸遠去。不久,民團沖進屋來,將我們屋內(nèi)的人員全部趕到過二間里(堂屋旁邊),我們婆將我緊緊樓在懷里,不讓我看外面的情況,等我清醒過來后,才知道父親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我的后媽(已經(jīng)有孕在身)任奉清被敵人拉出去殺害了,同時被殺害的還有給我們家煮飯的王婆婆,還有遠房的親屬金子華、金仲如。經(jīng)歷的這次變故,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長大后,我知道父親是什么樣的人,我教育子女們要當兵保家衛(wèi)國,行正道,守法紀,不能辱沒烈屬這個稱號。我雖然不是父親親生的,但我要把父親的精神傳承下去,為金家良好家風真誠守望。
聽完金光劍的講述,我們才了解到金姓在洛柏林是一個大姓,洛柏林這條山溝實際上相當于當時紅軍游擊隊的秘密營地,一些重要的會議在這里召開,部分傷病員就秘密安置在這里休養(yǎng)。金的父輩家境殷實,但他們思想開明,關心貧苦,鼓勵子女們讀書上進,接受進步思想,積極參加革命。我們深深地為金及其家人戰(zhàn)爭年代為革命傾情付出所感動。當?shù)刂两襁€流傳著金氏三姊妹(金琪、金珊、金)賣田地支持革命的故事。
11座烈士墳瑩
在烏蒙山北麓,四川珙縣與云南威信縣交界處一個名叫大石盤(今珙縣曹營鎮(zhèn)紅衛(wèi)村)的山脊上,矗立著11塊紅軍烈士墓碑,墳瑩里埋葬著紅軍川南游擊縱隊組織部部長戴元懷以及他的10位通訊班戰(zhàn)友,他們是89年前與敵人血戰(zhàn)突圍時犧牲于此的。當?shù)厝罕娬f:我們要一直守護好烈士的墳瑩,因為這11個墳瑩真實地承載著紅軍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奮斗與犧牲的歷史。
2024年9月19日,踏勘組在珙縣大石盤觀音井埡口踏勘(陶利輝/供圖)
撥開草叢,仔細踏勘每一處遺址,紅軍川南游擊縱隊大石盤突圍戰(zhàn)的經(jīng)過逐漸變得清晰起來,讓諸多回憶錄中一筆帶過的情節(jié)得到進一步豐滿與完善。
那是1935年早春,川南山區(qū)的李子花盛開的時節(jié),一支紅軍部隊悄然抵達大石盤山區(qū),這支有數(shù)百人的隊伍正是紅軍川南游擊縱隊。他們自2月18日在敘永五龍山組建后,為完成中革軍委交給的掩護中央紅軍長征的光榮任務,先后以瀘州縱隊、宜賓縱隊蕃號北進敘永、西插長寧,調動川軍回防,策應中央紅軍在赤水河兩岸機動。當紅軍四渡赤水逐漸贏得主動后,3月24日,紅軍川南游擊縱隊亦秘密進抵川滇交界的天石盤山區(qū)駐扎,各部按建制統(tǒng)一分駐在大石盤山區(qū)中部的學堂灣、新莊灣、新佛寺、園石板、瓦匠坪等地。紅軍對人和氣、買賣公平以及嚴格的紀律讓群眾由最初的驚恐、躲避到后來奔走相告,有的幫助燒水煮飯,有的幫助安頓住處,個別出過“遠門”到過本縣五村的群眾還主動與紅軍首長談起自已見過的紅軍(劉復初領導的南六游擊隊)活動的情況??v隊司令部認為:經(jīng)過一系列穿插,已經(jīng)甩掉了追敵,遂部署部隊在此休整,同時研究下一步行動方案。狡猾的敵人偵知我軍在此處駐扎休整,秘密調遣川軍黃錦章團以及相鄰的興文、長寧、古宋、江安四縣民團上千人乘著大霧抵達大石盤山區(qū),并通過各山梁之間的溝谷運動到縱隊駐地周圍,形成包圍態(tài)勢,同時其一部提前占領大石盤山系頂部的觀音井山左側制高點,形成戰(zhàn)斗打響后壓迫紅軍退向山下河谷地帶、實現(xiàn)圍殲縱隊于此的戰(zhàn)略意圖。3月26日,黃團由當?shù)孛駡F帶路,摸掉崗哨,逼近縱隊駐地,戰(zhàn)斗首先從瓦匠坪打響,各部倉促應戰(zhàn),戰(zhàn)斗十分激烈,有的戰(zhàn)士剛一沖出住地房屋,就被四周射來的子彈擊中犧牲。戰(zhàn)斗之初,縱隊各部即察覺敵人試圖逼我軍向山下河谷地帶退卻的企圖,紛紛向駐地上方山上運動,邊打邊沖,向天石盤山上入滇隘口一一觀音井埡口撤退。當各部通過拼殺、長距離爬坡突至觀音井埡口附近時,突遭埡口左側百來開外制高點上事先埋伏的敵軍瘋狂射擊。此時,部隊面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左右隨時存在敵人遷回包圍的危險境地。緊急關頭,中共川南特委成員、縱隊組織部部長戴元懷親率通訊班迅速遷回到制高點右側山梁上向制高點的敵人實施攻擊,減輕敵人封鎖觀音井埡口火力,掩護部隊快速通過埡口進入云南境內(nèi)。縱隊順利突出了重圍,但戴元懷及通訊班10名戰(zhàn)士在與敵人纏斗中全部壯烈犧牲。敵人還兇殘地割下戴元懷的頭顱拿到石碑、建武場鎮(zhèn)示眾。事后,大石盤當?shù)厝罕姴活檾橙送{,將11名紅軍安葬在他們犧牲的山梁上,讓烈士的英魂與青山同在。
2024年9月20日,踏勘組在興文縣僰王山龍洞灣—紅軍川南游擊縱隊與劉復初領導的紅軍川南游擊支隊合隊處踏勘(陶利輝/供圖)
當落日的余暉映照在大石盤山頂密密匝匝的樹梢之際,我們踏勘組一行經(jīng)過長距離跋涉終于抵達觀音井戰(zhàn)場遺址,隘口依舊,古井尚存。仁立烈士墓前,山風習習,松濤陣陣,猶在訴說那段烽火歲月的血色征程;眺望莽莽群山,目及之處,仿佛當年戰(zhàn)場拼殺場景依然歷歷在目。百年征程,奮斗與犧牲,是多少像戴元懷這樣的革命先烈在關鍵時刻挺膺擔當,才換來今日山河錦繡、幸福安康。我們欣慰,墓碑前一束束整齊擺放的鮮花,昭示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沒有忘記那些為革命犧牲生命的前輩們。我們在內(nèi)心真誠告慰:長眠于此的先烈們,愿你們靜靜安息,今天的中國正如你們所愿!
兩位女紅軍與掩護者
在紅軍川南游擊縱隊征戰(zhàn)史中,李桂英、闞思穎兩位女紅軍是革命征程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她們用歌聲與節(jié)目鼓舞士氣,安定部隊情緒;她們用細致人微的方法和嚴格的政策安置傷員,籌集給養(yǎng),在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宣傳政策、發(fā)動群眾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川滇黔邊區(qū)游擊斗爭中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游擊區(qū)的群眾以有沒有兩位女紅軍來判斷過往的隊伍是不是真正的紅軍隊伍。許多群眾將孩子拜繼給兩位女紅軍,祈求她們宣傳的窮人翻身做主人的好日子早點到來。面對敵人圍剿和搜捕紅軍,人民群眾與敵人斗智斗勇,不懼威脅利誘,不懼刑訊逼供,甚至犧牲生命掩護紅軍。踏勘過程中,一則梅人民掩護兩位女紅軍的真實故事至今在川滇黔邊革命老區(qū)傳為佳話。
1935年11月,李桂英因有孕在身,已不能隨部隊行軍打仗,游擊縱隊領導決定由闡思穎護送季桂英到特委書記余澤鴻的老家梅酮隱蔽。兩位女紅軍拿著余澤鴻的信抵達梅確余家,信中稱季桂英是余澤鴻的妻子,要家中好好保護。余澤鴻的父親以及兄弟姐妹熱情接待了兩人,只有心細的余母拿出幾子早些時候寄回來的兒媳婦照片,仔細端詳,見季桂英與照片上的姑娘有差異,內(nèi)心有些疑惑。但終究是兒子所托,一家人反復商量對策,最后決定,暗中安排他們到深山密林的佃戶人家隱藏,并安排可靠的人帶路前往。
“怎樣才能更好地隱蔽下來并盡量減少給群眾帶來牽連與危險呢?”機警而富有對敵斗爭經(jīng)驗的爾思穎邊走邊思考。到離自的地不遠的地方,闡思穎假裝開始對帶路人大發(fā)牢騷,埋怨余家照顧不周,并對帶路的人說,要回自己的南溪老家。帶路人十分尷尬,見她們果然向南溪方向走去,無法勸阻,只好向她們告別。見帶路人走遠后,闡思穎與李桂英回頭來到大窩頭,在梅酮黨組織建立的堡壘戶胡治國家隱蔽下來。
住了一段時間后,為安全起見,兩人對胡治國講要回縱隊,并連夜打點行裝離開胡家。她們繞了一圈后,又神不知鬼不覺地乘夜色掩護,轉移到貧苦農(nóng)民王二嫂家隱蔽。
梅桐是紅軍川南游擊縱隊活動的區(qū)域,為防堵游擊隊的活動,敵人通過嚴密的保甲制度嚴查陌生人過往,敵人聽說梅嗣出現(xiàn)過兩個陌生的女人,懷疑有紅軍傷員在梅銅養(yǎng)傷,于是不斷組織清查,但總是無功而返。一天,敵人來到偏僻的大窩頭挨戶搜查,王二嫂緊急把她們藏在內(nèi)室儲存紅苕的地窖中,洞口蓋上木板,上面堆滿柴灰,再放上尿桶。敵人第一次進入室內(nèi)時,聞到濃烈的臭氣,急忙退出,但后面的敵人接踵而至,四處亂翻。聽到地面上砸得叮叮咚咚,隱藏在地窖中的季桂英、闞思穎兩人已做好最壞準備,一旦地窖被敵人發(fā)現(xiàn),她們就與敵人拼殺。正在千鈞一發(fā)之際,突然發(fā)生地震,木架屋被震得岐吱嘎嘎作響,嚇得敵人倉皇從屋內(nèi)逃出,敵人胡亂放了幾槍壯膽,懌懌離去。
隨著李桂英產(chǎn)期臨近,在其他佃戶家隱蔽已不是辦法,余家將李桂英和闞思穎接到家里,白天在山上隱蔽,晚上在余家夾墻中居住。一天,窮兇極惡的敵人突然包圍余家,并在余家門前架起機槍,將余家大小趕到院壩里,威逼家人將紅軍交出,否則全部槍斃。面對黑洞洞的槍口,全家人選擇了沉默抗爭。敵人見無效果,顧忌消息不準,只得收兵離去。不久后,李桂英在余家夾墻內(nèi)順利產(chǎn)下一名男孩,四天后即由黨組織護送二人歸隊,踏上了游擊斗爭的新征程。
據(jù)統(tǒng)計,在紅軍川南游擊縱隊開展川滇黔邊區(qū)游擊斗爭期間,余澤鴻老家被敵人查抄6次,因支援紅軍而遭受牢獄之災的親屬達14人之多,其中被迫害致死3人。195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專門致函余澤鴻在梅確的親屬,對余家在民主革命時期掩護紅軍表示感謝。
短短一天半的踏勘結束了,所見所聞讓我們感動和震撼,也讓踏勘組每位成員感到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巍巍烏蒙,滔滔赤水。承載著太多的紅色記憶,紅軍游擊斗爭的旗幟12年不倒,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需要我們?nèi)ネ诰颉⑷フ?、去頌揚。
讓我們記住:僅有6歲就目睹母親被敵人殺害的孩童堅強的臉龐!
讓我們記?。耗陱鸵荒隇榱沂刻硗良赖臁⒄媲槭赝娜藗?!
讓我們記住:為支持自己的親人參加革命而身陷牢獄甚至犧牲生命的紅軍親屬們!
唯有如此,方能在百年黨史中傳承精神、凝聚力量、堅守初心、篤定遠行!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