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是幼兒園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適宜并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不僅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在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還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為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加豐富多元的教學環(huán)境。
基于此,本文以大班美術活動“‘紋’化之美”為例,以“希沃白板”作為信息技術的主要平臺,通過綜合運用該平臺的圖片和視頻播放功能,借助VR虛擬技術、“畫世界”軟件等,引導幼兒學習設計中國傳統(tǒng)紋樣,探索信息技術與幼兒美術活動的融合。(注:“希沃白板”為一款專門針對教學場景設計的互動課件工具。)
一、虛擬現實:構筑沉浸式學習場景
在傳統(tǒng)美術活動中,教師通常采用視頻或圖片作為導入,這些教學方式在生動性、直觀性和互動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而VR虛擬技術則能夠有效彌補這些不足。
隨著VR虛擬技術的不斷進步,眾多博物館和展覽館開始提供線上VR觀展服務。通過小程序,觀者可以輕松地進行“云參觀”,既方便又充滿趣味。在本節(jié)活動中,教師借鑒這一方法,運用VR技術構建了以中國紋樣為主題的“新家”,讓幼兒在“參觀新家”時,能夠身臨其境般地欣賞中國傳統(tǒng)紋樣的變化,感受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美。在“參觀”過程中,每名幼兒都可以通過平板電腦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紋樣物品進行放大和細致觀察,這極大地增強了活動的互動性,也讓幼兒在沉浸式的參觀體驗中獲得了直觀的經驗和感受,進一步激發(fā)了后續(xù)設計創(chuàng)作的興趣。
二、視圖聯動:積累繪畫經驗
幼兒在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經歷對美的感知和體驗。因此,教師應采取多種方法,幫助幼兒積累審美經驗,從而促進幼幾的審美表達。如前文所述,傳統(tǒng)美術活動中的引入環(huán)節(jié)通常以圖片欣賞為主,這種方式對感官的沖擊力有限,難以為幼兒提供深刻的審美體驗?;诖耍處焸兛梢岳靡曨l等多種形式,多維度地拓展幼兒的體驗。
在本節(jié)教學活動中,教師結合視頻和圖片欣賞,以豐富幼兒對傳統(tǒng)紋樣的認識。同時,在介紹和分析中國傳統(tǒng)紋樣中常見的花紋時,教師將花紋按種類進行分類,引導幼兒逐一了解,鼓勵幼兒擴展知識經驗,為后續(xù)的個性化設計奠定基礎。
三、動畫教學:明晰設計原理
相較于傳統(tǒng)的文字描述或靜態(tài)圖像,視頻動畫能夠更為直觀地揭示事物的內部構造、運作機制及其原理,更精確地展現事物的細節(jié)和演變過程,更易于幼幾理解。其生動的呈現方式亦能加強觀者記憶。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面臨挑戰(zhàn):如何向幼幾闡釋中國傳統(tǒng)紋樣“設計出一部分,再通過旋轉、復制以形成其余部分”的特征?起初,教師計劃通過在紋樣上繪制多條對稱軸線,引導幼兒感知中國傳統(tǒng)紋樣多為對稱圖形。然而,這種展示方式缺乏直觀性,對于某些中心對稱或旋轉對稱的紋樣,幼兒理解尤為困難。因此,教師利用“希沃白板”的動畫功能,將紋樣“由一部分通過旋轉、復制擴展為完整紋樣”的過程制作成動畫進行展示,幼兒便能夠直觀又迅速地理解“對稱”功能在設計紋樣中的變化原理。
四、適宜軟件:解決操作難題
中國傳統(tǒng)紋樣作為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有著“紋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點,無論在藝術形態(tài)還是藝術內涵方面,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在拆解分析時,教師會發(fā)現這些圖案紋樣的設計往往較為復雜,對于幼兒的學習來說有一定難度。而信息技術所特有的“輔助生成性”功能,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可能。
教師借助互聯網資源,找到適合幼兒設計紋樣的軟件工具—“畫世界”。作為一款繪畫軟件,“畫世界”操作簡便,易于掌握,特別是其“對稱”功能,能夠實現“在畫紙上繪制部分圖案,其余部分自動復制相同圖案”的效果。幼兒在設計圖案時,只需按照指導步驟將畫紙分成若干部分,在其中一部分上繪制設計的圖案,軟件將自動在其他部分生成相同的圖案,從而快速形成完整的紋樣設計。該軟件的介入,不僅能夠有效輔助幼兒完成圖案設計,克服他們在構圖上的難題,還顯著降低了設計難度,節(jié)省了繪畫時間,使幼兒有更多機會進行設計、涂色和修改。在這一系列的操作中,也能讓幼兒體驗到信息技術的奇妙與實用性,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數字化材料:助力個性化創(chuàng)作
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為了賦予幼兒更廣泛的選擇空間,展現其個性化創(chuàng)作,教師需準備包括各色的顏料、不同粗細的畫筆以及不同材質的畫紙等多種材料和工具。準備工作較為煩瑣,活動成本也較高,有時大量的材料還會侵占幼兒操作的空間?;诖?,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數字化材料,引導幼兒根據個人意愿自由創(chuàng)作,擺脫傳統(tǒng)材料的限制。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所使用的“畫世界”軟件操作簡便,功能卻十分全面。幼兒能夠依照自己的想法,將畫紙劃分成若干部分,并在設計圖案時,利用軟件調整畫筆粗細、選擇顏色、規(guī)劃畫布布局等。這些材料與工具均能在平板電腦上完成,無須額外準備實體材料。豐富的選擇性使得每位幼兒的作品都獨具特色,獨一無二。此外,“畫世界”軟件還配備了“擦除”和“撤銷”功能,使幼兒在設計圖案時能夠無后顧之憂,大膽嘗試,直至創(chuàng)作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
六、交互功能:實時反饋與展示
本次活動中,教師有效地利用了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來完成指導、展示與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在向幼幾介紹軟件操作方法時,教師演示一次后便邀請幼兒親自嘗試與軟件“互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幼兒直接體驗“畫世界”軟件的奇妙之處,還能幫助教師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給予適當指導。接著,在展示幼兒作品時,教師借助“希沃白板”的拍照上傳功能,實現了“即拍即傳”,有效解決了無法同時展示多幅作品、作品展示所需時間過長等問題,這一點是傳統(tǒng)的展板和投影儀所無法比擬的。在活動中,當幼兒看到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實時呈現在屏幕上時,那種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對同伴作品的欣賞之情溢于言表。
接著,為提升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進一步體驗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教師還提供了空白扇子、衣服和紙袋的圖片,在“希沃白板”拖拽、縮放功能的支持下,引導幼兒用自己設計的傳統(tǒng)紋樣進行裝飾和延伸設計,讓他們也感受到了美術作品的實用價值和生活化特性。
七、結語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價值。它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和幼兒的參與度,拓展幼兒的視野和認知范圍,還能夠幫助教師發(fā)展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豐富教學手段。此外,信息技術與教育活動的靈活結合,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互動的單一模式,創(chuàng)設了沉浸式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了活躍的教學氛圍,豐富了幼幾的創(chuàng)作經驗,極大地提升了幼幾的參與度和表現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將信息技術融入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時,教師必須明確“以幼幾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幼兒的學習,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