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在村子和農(nóng)業(yè)之間,娘和父親的路不多,走了一生,也還在故里。小小的天地,連捷徑也找不到。
村子和村子是相通的,連接村子的路徑多么蜿蜒,也有目的。在九嶺山里,娘和父親懂得讓路,從不跟路過不去。
村子老打農(nóng)業(yè)的主意,把田畝上的路弄得膽怯。娘和父親有小聰明,路走不下去了,就在合適的地段轉(zhuǎn)身,走回頭路。
很多的光景里,路不通了。娘和父親就把路放到心里,轉(zhuǎn)一個彎,又是新的方圓。在九嶺山里,心中有路,往任何方向,都通天下。
真相
冬天過去了,娘把坡地收拾出來。種瓜種豆后,又種上幾個草包,給它們穿衣戴帽。在這方圓之內(nèi)做人,主持局面。
娘給它們配上乳名。早上,在村口喊幾聲。黃昏了,又在村口喊幾聲。娘的聲音吉祥,仿佛這片小小的天下,人丁興旺。
野物們偷窺著稻草人的守土有責(zé),看它們一本正經(jīng)搖動竹竿,就不敢異動。在九嶺山里,以野物們的智商,還看不破真相。
每次娘在村口喊,那些稻草人都不回應(yīng)。時間一長,就看出了破綻。但也遲了。坡上的瓜和豆,已經(jīng)長勢喜人。
鳥
鳥籠子里關(guān)著的飛,想表達。一些過往的閑人停下來,嘬起嘴,教鳥說人話。鼓起的小聰明,仿佛超過了鳥的智商。
農(nóng)家養(yǎng)的雞鴨,翅膀硬了,也不飛。學(xué)直立行走,走得四書五經(jīng)了,也非人非鳥。雞鴨的籠子大,不妙,也不正經(jīng)。
狗跟人類親近,堅持不學(xué)人話。在九嶺山里,狗懂人的行為,那些好聽的話,讓它們改變腔調(diào),有好手段。否則,會飛,也沒有用。
很多上了歲月的樹,都不玩鳥。在遠(yuǎn)一些的地理位置上,打望鳥籠的破綻。像觀望一種現(xiàn)象,觀得比較慈悲,又仿佛有些好玩。
徘徊
天一亮,村落就有格局了。山坳上的風(fēng),打了好久的主意。往村子上蕩漾,想貪一些便宜。
林子里的鳥正在贊美,鳥鳴潑得四面開花。潑到無聊的麻鴨頭上,它們喊出的惱火,相當(dāng)鄉(xiāng)愁。
老牛在岔道上徘徊,想找合適的路徑。在九嶺山里,牛熟悉每一片方圓,但真要選擇方向,也會有些茫然
稻禾下的青蛙,早就探出了豐年的底蘊,也蹦不出高度。只好躲在田野深處喊,想喊破一些傳統(tǒng)的神秘。
喊山
人沖山上喊,山仿佛聽得懂。越喊越近,越喊越擠。人看見了,就不喊了。
狗朝山上喊,山仿佛也聽得懂。越喊越遠(yuǎn),越喊越蒼茫,狗看到了,也就不喊了。
路不怕擠,擠了就瘦身。滿山里鉆空子,不過是多拐幾個彎。
水不怕遠(yuǎn),視野寬了,照樣往低處流,不過是隨物賦形,照透天地
鳥語
太陽未上山,蜻蜓還在禾葉上酣睡。村口人家,老人打開門,沖樹上的鳥窩鳥語,
幾只小鳥跳出來,在樹枝上嘰嘰喳喳。老人嘬起嘴,跟鳥一起熱鬧,整個村子鳥意彌漫。
狗蹲在門口看,看久了,一臉迷茫,老人幾十年說人話,說得好。到老了說鳥語,也說得好。
母鳥飛來,帶起小鳥們往遠(yuǎn)山飛,連招呼也不打。老人呆望著遠(yuǎn)處的鳥影,張開嘴,不知道該喊鳥語,還是該喊人話。
充滿意義
到了晚上,無論圓缺,月亮依然到山里巡夜。它一來,九嶺山里的夜,就不黑了。
暗影下的路徑,蜿蜒得名正言順。一有風(fēng),兩邊的狗尾巴草,就學(xué)狗的觀點,悄悄擺動,仿佛搖晃著光陰。
野物的蹤影,偶爾蹄出草叢。忽遠(yuǎn)忽近之后,消失在月光中,把意境空了出來。
山巒抱著空了的村子做夢,也有很多內(nèi)涵。村口的水塘已被放棄,隱約還有魚在游。它們蕩漾起的波瀾,仿佛充滿意義。
很多彎
一場雨,偷偷摸摸路過,山間都沒有濕,就敷衍過去了。
等雨很久的花草,不敢異議。在九嶺山里,花草的光陰都是虛的。村落靜了,很多的觀點,也就靜了。
過往中那些很風(fēng)光的,還在虛頭巴腦,天天望遠(yuǎn)。它們不知道,遠(yuǎn)方已經(jīng)遠(yuǎn)了,它們只是背景。再努力,也是被動。
低調(diào)的河流依然低調(diào),經(jīng)過空村也不停歇。它們目標(biāo)宏大,已經(jīng)拐了很多彎了,還要去拐更多的彎。
滄桑
很炎熱了。父親在田畝上對著山脈喊涼風(fēng)。一張口就呆了,往日的嗓門突然中氣不足。喊出的聲音,半天了,不見回音。
山巒木然不動,老樹仿佛還在坐禪,河流悄悄拐彎。父親在它們面前從不服老,現(xiàn)在喊不動風(fēng)了,有些尷尬
不知風(fēng)在哪個方向擺譜。九嶺山風(fēng)多,父親老了,它們故意拆臺,不來捧場,讓父親沒有面子。
跟在父親背后的狗,趕緊給父親幫腔。狗的聲音洪亮。隨便喊幾聲,涼風(fēng)很快就從山坳上來了,搖頭擺尾,像狗一樣
小小的意境,有了滄桑。
牛眼
給稻草人換衣裳,娘忘了遮掩,讓四下的野物,無意中偷窺了真相。
等娘回村,屋里屋外就生機一片。鳥類嘰嘰喳喳,風(fēng)最搗蛋,掀稻草人的帽子。野豬一沖動,撞歪了稻草人的體面。
稻禾開始變金色,年成就要豐收了。野物們目的明確,紛紛驅(qū)趕稻草人。在九嶺山里,稻草人背景模糊,露了餡,身份尷尬不堪。
牛在遠(yuǎn)一些的角落,默默打望,看著野物們表演。牛眼大,看得通透,想看看稻草人恐了后,這片小小的天地,會不會亂。
底蘊
晨霧淡了,小小的意境擠滿了鳥鳴。樹上的花,不用招呼,悄然綻放。天下,敞亮了。
剛生了蛋的母雞,瘋跑到樹下炫耀。吵落了幾朵花瓣后,歪著頭打量俗世,仿佛找到了最好的角度。
風(fēng)把霧往山坳上趕,越趕越白。村子的背景露出來,胖大的山脈,有深厚底蘊
起得早的那群麻鴨,順著村道,往水的方向大搖大擺,仿佛一路都是想法
輪回
樹上最后一個柿子,讓一幫烏鴉搶食得意猶未盡,還繞樹三匝亂喊。它們的聲音黑,把村子喊陰了。
老外婆拖著破損了的竹竿,搖搖晃晃趕烏鴉。喊出的方言,老得七上八下,烏鴉也不計較,轉(zhuǎn)過身,往山坳上飛。
山坡上的羊群吃飽了,正在等夕陽下山。在九嶺山里,羊群是溫馴的。它們還不懂突破境界,不會推算光陰。
夕陽在空中慢慢長膘,慢騰騰的,似乎已經(jīng)超越了時間。
霧
雨纏綿了一夜,到天亮,江上的霧和山上的霧濃在一起,小小的村子隱隱約約。
牛羊叫,雞鴨叫。叫就有了定位。它們喊著農(nóng)耕時代的腔調(diào),喊得很空洞,聽不出多少內(nèi)涵。
風(fēng)還未來。村口的大樹擺老資格,擺動著年輪。樹一擺動,江上的霧和山上的霧,就也跟著緩緩擺動。
娘站在屋門前,扯開嗓子,往蒼茫里喊。娘的嗓門大,像是喊農(nóng)事,又像是喊山里的風(fēng)。
娘喊了,山村就有了意義。
涼
半夜三更,圓月又肥了一圈。油膩的光芒,慢騰騰落到山地上,已經(jīng)涼了。
野物探頭探腦,想找一些意義??偸寝D(zhuǎn)變方向,不讓一條道走到黑。在九嶺山里,它們不如人類敏捷,不會盤算,不敢深入真相。
幾團烏云蕩來蕩去,像一個大夢,把月?lián)踝×?。沒有月光,九嶺山的夜,更加深了。
守夜的狗嫌夢太大,沖著天空吠。狗沒有約束,聲音尖利,沒多久,云蕩開去,讓出后路。
花樣
三五戶人家的村子,沒有用場了。周邊那些老樹,也不自尊,年年落葉。一沾上春意,又綠出了精神。
蝴蝶扇動彩翼,仿佛美得沒有內(nèi)容。在人間,它們被梁祝了千年,背著虛名亂逛,突破不了境界。
荒了的田壟上,破落了的稻草人,被光陰敗壞了體面。慫得東倒西歪。這些假的,農(nóng)業(yè)小了,它們就沒有意義。
娘常常走回頭路,來老地方數(shù)過往。在九嶺山里,老去的日月,無論怎么數(shù)來數(shù)去,也數(shù)不出新花樣
捷徑
一條水想跟另一條水交流,隔著造化相約了很久,才有因果
水大了,積累了深淺。每到一個村落,就慢下來。往前面望望,又往后面望望,然后拐彎。
經(jīng)得多了,有了底蘊,也不擺譜。遇到世相就拐彎,讓出余地。余地多了,天下就寬了。
水的源頭有高度。在高度上遠(yuǎn)望,會觀明白,一條河怎么大起來。一條河大起來,要見識多少險灘,征服多少坎坷。
天下河流,沒有捷徑!
時間
山里的時間,在胖大的圈圈里走套路。時針肥,走得慢。秒針又瘦又長,但干不了大事。
時間之外,娘瘦成一根秒針,沒有什么作為。往任何方向都是圓的。走下去,走了一個大的圈圈。
狗懂破圈,也知道捷徑。常常對娘暗示,娘看不出來。在九嶺山里,娘信菩薩,不信狗的智商。
飛鳥看得到出路。在空中扇動翅翼,扇出很多觀點。娘明白鳥的善意,把雙手伸出去搖。搖了半天,也飛不起來。
意境
天亮了,一群鳥鳴從山上撲下來,連門都不敲。
就讓村子動靜了。
狗搖頭擺尾,沖鳥兒獻媚。在九嶺山里,狗自視甚高。只對那些會飛的,逢迎討好。
羊也是,它們看著鳥飛,滿眼都是悲憫。在九嶺山里,羊群世代都是俗的。對于飛翔的事物,十分敬畏,
娘打開門,光陰就亮堂起來。娘的目光越過鳥的高度,朝鳥的來路打望。仿佛想要望到什么意境。
風(fēng)多
壟上。一只鳥展翅飛,飛得有些高度了。遇到風(fēng),就退了回來。
另一只鳥見了,展翅飛上去。有些高度了,遇到風(fēng),也退了回來!
蜻蜓低飛,蝴蝶也低飛。它們不要高度,面對那些河流,隨便就渡過去了。
沒等村子準(zhǔn)備,風(fēng)就從山上下來,往村子撲。九嶺山風(fēng)多,也有力量。它們推動了一些事物,也阻攔了另外一些事物。
不語
風(fēng)來得猛。山上的樹不語,菜園的瓜不語,籬笆上的作物不語。它們順著風(fēng)擺動,仿佛集體大智若愚。
狗最無趣,老遠(yuǎn)就沖著風(fēng)吠叫。鴨子跟著嘰呱。河邊的老鵝更是揚起長脖子,拼命曲頸向天歌。
村子也不語。在九嶺山里,村子不想惹是非。風(fēng)那么多,懶得去問它們從哪里來,來干什么,要往哪里去。
風(fēng)大,鳥的飛就打了折扣。躲到擋風(fēng)的山巒背后,偷偷觀望人間??慈巳好鎸︼L(fēng),會是什么主意。
幻覺
蒼穹起來后,天空藍(lán)得玩世不恭。幾片薄云蕩漾,看不到是非。
河邊的人低頭看水,水里也很天空。那些魚和飛鳥一會在天上,一會在水中,相當(dāng)晃眼。
境界大了,就會有很多幻覺。在九嶺山里,庸俗的事物都被觀念包裝過了。為了目的,總是忽左忽右。
那些有翅膀的,不怕虛幻。一部分上進,努力往空中飛。另一部分懶散,賴在人間,慢慢成為厭嫌之物。
蜻蜓飛得很低
鳥站在俯瞰的位置上,自覺有些威風(fēng)起來。天下無邊,輕易就會陶醉。
再會飛的鳥翼,也無法覆蓋意境。在九嶺山里,很多時候飛是多余的。山道彎彎,行走才是實踐。
田畝上那些彎腰的,也在一齊學(xué)鳥,做飛翔的姿勢。從遠(yuǎn)處打望,有些似真非真,似假非假。
村子周邊的樹,伸開枝丫,也是飛的狀態(tài),像是要帶動村子飛。它們的姿勢,像在垂釣。
幾只蜻蜒在稻葉之上,飛得相當(dāng)慈悲
境界
境界尚未老矣,人就退出來了。農(nóng)業(yè)也跟著退出來了。在九嶺山里,人跟農(nóng)業(yè)是一根藤上的瓜,互為依仗。
光陰守在舊地方,四面都有底蘊。場面仿佛有些虛幻。沒有農(nóng)業(yè)捧場,會更加亂花漸入迷人眼。
遠(yuǎn)一些的流域,念舊的魚牽著修水往上游。山脈深遠(yuǎn),越往上越小,越往上越彎。只是水不肯倒流,顯得相當(dāng)有落差
偶爾有趕路的過客,自意境中吆喝。聲音在山谷中波動,蕩了半天,也沒有蕩出答案。
突破
河流小的時候,被山巒擠兌,受村落誘惑。每一步都茫然,以為自已會長不大。
蛤蟆在野外叫,一聲聲長短起伏。每一段,都很套路,想引河流上當(dāng)。
村子也打河流的主意,常常伸手?jǐn)r截,強迫河水拐入歧途。在九嶺山里,村子占盡了道德優(yōu)勢,讓很多事物改變信仰
守在岸邊的老樹,底蘊深厚,已經(jīng)覺悟。暗示河流低調(diào),往低處流。時間長了,就會百轉(zhuǎn)千回。
邊界
這片天下小。種幾顆冬瓜,一長藤,就爬向了湖北地界。栽幾苗南瓜,一不留神,就彎到了湖南壟上
邊界上,娘隨便在幾個村子轉(zhuǎn)一轉(zhuǎn),就領(lǐng)略了三省風(fēng)光。風(fēng)俗沒有變化,方言依然純正,就連天氣,也沒有來得及換臉。
那些瓜大了,就有頭腦。以為出省就是遠(yuǎn)景了。娘喚,它們也不回應(yīng)。躲在草叢中,跟娘躲迷藏。
娘轉(zhuǎn)了一輩子,也沒有轉(zhuǎn)出山脈。幾十年,在三個省轉(zhuǎn)圈圈。在九嶺山里,再小的天下,走起來,不是一馬平川,就是峰回路轉(zhuǎn)。
淡泊
山坳上,江西村子狗叫,湖南那邊的村子,就會有狗蹦出來赴約。在九嶺山里,狗沒有邊界感,四面都是天下。
蜜蜂尋花。到湖北的油菜上采快樂,從來無所顧忌。蜜蜂的意識里,天下事,皆是來往。
天下很小。善于蹦的青蛙,早上在鄂界坐井觀天,中午去湖南流域亂喊,傍晚的時候,趕到贛地聒噪一番。
一伙麻鴨在水上打盹,仿佛十分悠閑。像一群古代的賢人,把塵世看得淡泊。看重了自己,看小了天下。
羊群
陌生一些的山間,娘跟在一小群羊后面走。岔道上,羊慢了下來,茫然不知路徑。
領(lǐng)頭的羊回頭朝娘打望,想領(lǐng)會娘的意圖。在九嶺山里,羊是悲憫的,它們的目光像水一樣。
娘也茫然。路過的意境里,娘只是一個過客。后面蒼茫,前面更加蒼茫
娘不敢多嘴,不敢插手羊的方向。在九嶺山里,每一條路都是相通的。只是不同的境界,需要放下很多思想,以及一些舊的滄桑。
文化現(xiàn)象
邊界上,有人吆喝斑鳩調(diào),有人會唱花鼓戲,勤勞一些的,就喊采茶腔。山高水長,怎么唱都不會晚
三種腔調(diào)蕩漾山脈上,融匯貫通,渾然天成為文化現(xiàn)象。在九嶺山里,陶冶之后,到處都有戲。
在邊界,一天走三個省,日子也很長。很多的人憑一種方言就暢所欲言。小小的村子,有幾句唱腔,就天高地遠(yuǎn)
烏鴉頭腦簡單,以為亂喊就是腔調(diào)。在九嶺山里,它們無論多么努力,也不討喜。
它們怎么喊,也沒戲。
深秋
深秋了,娘在翻耕好的地里,撒上一層白菜籽,用薄土輕輕蓋好。
再種一個稻草人,穿上父親的舊衣,戴上父親的草帽。遠(yuǎn)看,勤勞的背影上很多威望,讓鳥害怕。
鳥不怕娘。在九嶺山里,它們成天在娘 周邊嘰嘰喳喳。聽到父親的動靜,才嚇得往 林子里鉆。
土地肥,接地氣。菜秧很快就長出來,長成一波農(nóng)家小陽春。那些會飛和不會飛的野物來打主意,都晚了。
后記:把一座山脈寫好
我是上世紀(jì)80年代中期結(jié)緣散文詩的。運氣很好,第一組投稿給孔林老師主編的《黃河詩報》,很快發(fā)了。第二組投給柯藍(lán)會長主編的《中國散文詩報》。很快作為頭條配評發(fā)了??滤{(lán)老師在《中國散文詩的歷程》一文中,用較長篇幅和較高評價認(rèn)可了我的散文詩寫作。
那時候年輕,有些飄了,以為散文詩好容易寫。好在后來因為生活的原因,由九嶺山區(qū)調(diào)往嶺南后,中斷了文學(xué)創(chuàng)作。在中斷的20多年里,站在文學(xué)之外看文學(xué),使我明白了自己的誤區(qū)。退休后又開始接觸散文詩,少了年少的輕狂,寫起散文詩來仿佛是有悟了。尤其是深入寫《在九嶺山里》系列之后,更加明白什么是散文詩了。它不是散文,但比散文更美,更飄逸。它不是詩,卻比詩更深遠(yuǎn),更空靈。它其實更接近文學(xué),更接近生活,更接近心學(xué)。
一位修禪的老友跟我聊天時說文學(xué)也是心學(xué)。我深以為然。
九嶺山一直在我心上。努力想著把她寫好,把她寫大,把她寫美。寫她,就是寫心。
這些年,我一直堅持寫九嶺山,用最好的心態(tài),最好的語言,最好的結(jié)構(gòu),最好的感情,寫九嶺山。
把一座山脈寫好了,就是我的散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