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一直備受推崇。從幼兒勞動教育來看,其主要實施途徑和方法是借助幼兒生活進行的,勞動教育對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為了培養(yǎng)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幼兒園可以以幼兒生活為出發(fā)點,以課程為切入點,以家園共育為關鍵點,以社會體驗為結合點,進行一系列勞動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一、在調查訪問中了解勞動的意義
幼兒年齡小,對勞動的意義了解不深入。幼兒園可以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開展調查訪問,了解勞動的意義。例如,在勞動節(jié)前夕,教師讓幼兒通過詢問父母、共同查找資料等方式,了解五一節(jié)的由來。接著,讓孩子們去采訪身邊的勞動者,從而樹立對勞動者的尊敬之情。孩子們根據采訪計劃,分組行動:有的去看廚房阿姨是怎么做出可口的飯菜的,有的去看醫(yī)生阿姨除了每天給小朋友晨檢還會做什么事情,有的去訪問保安叔叔如果壞人來了他會怎么做,有的想知道老師工作累不累。還有的孩子不滿足于對園內的了解,還將調查訪問拓展到了園外,并在家長的陪同下去了解消防員、醫(yī)生、清潔工、綠化工人等自己感興趣的勞動者進行調查。孩子們帶著疑問,尋找到相應的勞動者進行采訪調查,并將自己的調查結果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并在班級內進行分享交流。通過孩子們親身參與調查了解,孩子們自然萌發(fā)了對勞動者的尊敬,體會了勞動的意義。
二、在體驗活動中萌發(fā)勞動興趣
在幼兒對身邊的勞動者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后,幼兒產生了體驗勞動者工作的想法,幼兒園就可以開展“小小勞動者體驗日”活動。教師先讓孩子們列出自己想要在“體驗日”體驗的勞動者,再結合安全、場地、時間安排等因素考慮,最后投票決定他們可以體驗哪幾種勞動者,如保健醫(yī)生、保安、教師、廚師等,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愿,扮演勞動者的小徒弟,跟著勞動者師傅開展為期半日的勞動體驗活動,再到班級中分享交流自己的體驗感受。孩子們體驗勞動的辛苦,懂得在勞動中珍惜勞動成果,同時,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通過角色扮演體驗活動,樹立幼兒勞動意識,激發(fā)幼兒的勞動興趣。
三、在學習活動中掌握勞動技能
(一)形象教學,掌握勞動方法
學習正確的勞動技能是培養(yǎng)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的前提。為了培養(yǎng)幼兒勞動技能,幼兒園可以開展“我是勞動小能手”系列教學活動,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例如,小班幼兒的勞動以自我服務為主,很多孩子對自己擦屁股有些困難,于是教師開展了《我會自己擦屁屁》教學活動,先通過有趣的繪本故事《我會自己擦屁屁》幫助幼兒消除在幼兒園上廁所的緊張,再讓幼兒借助兒歌“衛(wèi)生紙,手里拿,折好紙巾往上擦,先對折,擦一擦,再對折,擦一擦,小小屁股就干凈啦”掌握擦屁股的方法。教師在幼兒椅子上綁上兩個氣球模擬幼兒的小屁股讓幼兒進行操作練習,通過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幼兒掌握擦屁股的技能。中大班幼兒則具有更強的動手和思考能力,教師在勞動技能教學中可以將更大的自主權交給幼兒。例如,在大班社會活動《我是擦地小能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觀摩生活老師是怎樣擦地板的,然后師幼共同總結擦地板的方法,并尋找最適合擦地板的工具,在這個過程中共同解決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最終,教師可以通過制定擦地板勞動計劃,對照計劃付諸行動等方式,提高幼兒擦地板勞動技能。
(二)日常生活,進行反復練習
幼兒掌握了勞動方法還需要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的多次練習才能達到熟練程度。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反復練習,幼兒才能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慢慢地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例如,進入大班,幼兒的生活用品與學習用品數(shù)量增加,班上每位幼兒的生活區(qū)都有一個柜子供幼兒收納自己物品,剛開始幼兒的柜子又臟又亂,許多幼兒將自己的作品亂丟、書包亂放、外套亂擺,每天生活老師都要花很長的時間進行整理。于是教師鼓勵幼兒每天自己去整理自己的柜子。在自己整理完以后幫助其他能力較弱的幼兒一起整理,并在結束后互相交流如何讓柜子更整齊,在下一次的整理中進行嘗試。在不斷的嘗試與探索中,幼兒整理柜子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競賽活動,培養(yǎng)意志品質
競賽可以激發(fā)幼兒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教師可以在競賽活動中了解幼兒掌握勞動技能的情況,從而進行正確的評價。幼兒園可以堅持以年段為單位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如小班的穿衣服比賽、中班的疊被子比賽、大班的擦桌子比賽等。競賽采用晉級方式,每周每個班級舉行一項勞動技能周賽,每周產生的周冠軍代表班級參加年段的月賽,每月產生的月冠軍參加年底的年度總決賽,在不斷的比賽中激勵幼兒參與勞動的熱情和積極性,也不斷提高幼兒的勞動技能。
四、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勞動習慣
為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幼兒園應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參與幼兒園的日常勞動,增強幼兒勞動意識,提升幼兒的勞動能力。
(一)挖掘值日生教育價值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做值日可以提升幼兒的獨立性,增強幼兒的集體服務意識。為此,幼兒園要重視值日生工作的教育價值。第一,師幼要明確值日生工作的任務和要求。在設定值日生之前,教師與幼兒討論“值日生要做哪些事,應該怎樣做這些事”“怎么安排值日生”等問題,共同梳理出值日生的工作內容,讓幼兒明確每個值日生的任務和要求。第二,合理安排值日生的值日時間。實行輪流值日制度,每天值日生按能力強弱搭配組合,這樣既讓每位幼兒都能參與值日生工作,又能更好地完成值日生工作任務,為每個幼兒都提供鍛煉的機會與條件。第三,教師要加強對值日生的指導工作。值日生工作看似簡單,但對幼兒而言每一項都是一個重要學習內容。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值日內容安排培訓,讓幼兒學習和練習操作。例如,針對擦桌子工作開設專門勞動活動,教給幼兒給桌面消毒和擦桌子的方法和順序,使每個幼兒都能熟練掌握擦桌子的技能,順利完成值日生工作。第四,教師要對值日生工作及時給予評價、鼓勵。教師對值日生的工作情況每周進行一次評價,及時地評價幼兒的行為,給予恰當?shù)目隙?、表揚和鼓勵,能更好地提高幼兒的工作熱情。
(二)開展“小蜜蜂勞動日活動”
為了給幼兒提供更多參與勞動實踐的時間和機會,幼兒園可以將每周五下午定為全園“小蜜蜂勞動日”,將全園各個區(qū)域劃分成班級包干區(qū),孩子們分工合作、整理包干區(qū)環(huán)境,在包干區(qū)里擦洗物品、桌柜、清理地面,把包干區(qū)弄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孩子們在勞動日中個個干勁十足,熱情高漲,感受著服務別人、快樂自己,傳承“勞動最光榮”的傳統(tǒng)美德。孩子們通過親自參與勞動,幼兒不僅感受到勞動的樂趣,懂得勞動的意義,還在勞動中獲得自信和滿足。
(三)開展小小志愿者行動
為了鍛煉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幼兒樂于助人的情感態(tài)度,幼兒園可以開展大帶小志愿者的行動。大班幼兒自愿報名,擔任園內的志愿者。晨間活動時間,志愿者輪流到園門口、操場等地開展志愿者行動。志愿者們幫助弟弟妹妹拿東西、運被子、指導他們消毒,或者安慰情緒不良的幼兒、送小班弟弟妹妹回班級等。在活動中,志愿者們學會照顧、關心他人,萌發(fā)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與責任感,也讓小班的孩子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美好與溫暖,從而更喜愛幼兒園生活。
(四)組織種植實踐活動
幼兒園種植活動是幼兒勞動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促進幼兒認知、測量、協(xié)作、規(guī)劃、任務意識及審美能力等諸多方面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幼兒園可以遵循季節(jié)性、豐富性與教育性的原則,打造各有特色的班級菜地。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種植活動,為幼兒開展勞動提供實踐基地。在種植活動開始前,讓幼兒通過向家長、有經驗的菜農等人請教,或在家長、老師帶領下到附近菜園、農貿市場了解當季適合的種植物,再全班進行投票,確定本班菜地種植物。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參與種植活動,如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孩子拿著記錄本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測量菜苗的高度、拔草、施肥、捉蟲、澆水、收割,甚至讓孩子將收獲的植物做成食物品嘗,如泡蘿卜、做腌菜、涼拌西紅柿等,親身享用勞動成果,體驗勞動的成就與自豪。
五、在家園配合中強化勞動意識
除了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外,家庭也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基地。家長可以讓孩子參加適當?shù)募覄談趧?,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fā)展,鍛煉幼兒獨立自理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幼兒家庭責任意識。在家庭中開展勞動教育,教師可以向家長提出幾點指導策略。
(一)引導幼兒從自己的事情做起
不同年齡孩子認知程度、動作技能、體力、意志品質都不相同。讓孩子參與勞動,應讓孩子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學習,如讓幼兒自己刷牙洗臉、獨立進餐、學習自己穿脫衣服、疊被子、將脫下的鞋子擺好、將臟衣服放進洗衣籃、自己玩具自己整理等,根據孩子現(xiàn)階段所具備的能力來安排幼兒自我服務,以免孩子因受到挫折而產生畏懼感和抗拒感。
(二)制定圖文并茂的勞動計劃表
幼兒園可以為家長提供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的各個年齡段能完成的家務勞動清單。家長可以和孩子對照勞動清單一起選擇孩子想做、能做的家務勞動內容,盡可能讓孩子感受到自主選擇的主動權。然后家長和孩子將選出的勞動清單制定成家務勞動計劃表,并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圖文并茂的計劃表。例如,在家務計劃表上寫上完成家務活動的時間,用掃帚表示掃地、垃圾袋表示去倒垃圾、抹布表示擦桌子、水壺表示澆花等,讓孩子一目了然,明確自己在一定時間所要完成的家務勞動任務,然后按照計劃表執(zhí)行,完成的在計劃表上做記號,讓幼兒有明確的任務意識,讓幼兒更愿意參加勞動。
(三)以“游戲化”方式參與家務勞動
游戲既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又是孩子的學習方式之一。家長可以根據幼兒喜歡游戲的特點讓家務也游戲化。例如,家長可以將收納勞動設計成“尋寶游戲”,并給孩子提供不同的收納盒當成寶箱,在收納盒上做好編號,如繪本收納箱是1號,零食收納箱是2號,玩具收納箱是3號……鼓勵幼兒去“尋寶”,尋找這些散落的東西,放在收納盒里并將收納盒放在相對應的位置。家長還可以把做家務打造成像游戲一樣的“闖關升級”模式,為不同的家務活動設置不同的難度。
(四)家長以身作則,共同參與家務勞動
幼兒年齡小,單獨完成較為復雜的家務勞動具有一定的困難。家長如果能以身作則,將與孩子共同參與家務勞動變成親密的親子活動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讓孩子洗碗之前,家長可以讓孩子在旁邊觀摩大人是如何洗碗的,家長邊洗邊告訴孩子洗碗的具體步驟、引導孩子怎么洗會更干凈、洗好后讓孩子幫助把不同的碗放在相應的位置,這樣孩子就能輕松愉快地學會洗碗這項家務勞動。在指導孩子完成家務勞動時,家長要將家務勞動具體化。如果家長僅給出一個籠統(tǒng)的指令,如“整理好自己房間”,會讓孩子不知道從何下手。將一個任務拆分為具體的小步驟,如先把被子折起來,再把衣服掛起來,繪本書放到書架上,玩具整理好到收納箱里,孩子會更容易理解,也更有信心完成指令。所以,家長在分配勞動任務時,除了要為孩子進行示范,還要講解好勞動任務的具體要求和細節(jié),讓孩子看清聽懂,并逐步掌握這些技能。
(五)以鼓勵為主、逐步引導
孩子學習嘗試做家務時,家長要多鼓勵幼兒,允許孩子犯錯。有的家長看到剛學習做家務的孩子做家務較困難時會失去耐心,指責孩子是在“幫倒忙”,或直接代替孩子做家務。這樣會打擊孩子的勞動熱情,導致孩子失去對家務勞動的興趣。為此,家長要允許孩子嘗試,鼓勵孩子探索,尊重他們或成功或失敗的勞動成果。每當孩子做完一件家務,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讓他們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勞動熱情。
六、結語
勞動教育既是孩子今后生活的需要,也是孩子未來生存的需要。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開展,不僅能讓幼兒掌握一些生活技能,而且能增強孩子們熱愛勞動的意識,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增強幼兒的責任感,提高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這還為幼兒將來進入小學做充分的生活準備,也為幼兒一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幼兒園和家庭必須重視幼兒的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讓幼兒在各方面都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