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和實踐性兼?zhèn)涞膶W科。如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提升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數(shù)學教師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在這一背景下,以“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探究小學數(shù)學單元整體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岸噙呅蔚拿娣e”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剪拼”或“倍拼”的方法推導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進行多邊形的面積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組合圖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形成空間觀念;使學生通過對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自主探究和深入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推理意識以及幾何直觀、空間觀念等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通過“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策略,教師能更好地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從多維度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
一、小學數(shù)學“備—教—學—評”融合教學的意義
(一)優(yōu)化學習內容結構,增強知識的系統(tǒng)性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實施“備—教—學—評”融合教學能優(yōu)化學習內容的結構,增強知識的系統(tǒng)性。這一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在備課階段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科學整合,明確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從而為學生構建一個系統(tǒng)化的知識框架。在這一框架下,學生不僅能更清晰地理解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還能建構多邊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形成更完整的數(shù)學思維體系。系統(tǒng)性的學習內容能有效減少學生的知識盲點和碎片化現(xiàn)象,使學生在學習中能自覺地進行知識的整合和遷移。
(二)實現(xiàn)精準教與學,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認知水平,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和策略,使課堂教學更符合學生的需求。一方面,這種精準教學不僅能幫助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難點,還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在這種精準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當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能力相匹配時,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自然提高,學習效果也會顯著提升。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良好的互動,有利于知識的有效傳遞和吸收,從而優(yōu)化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精準教學不僅提升了課堂的整體效果,還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落實科學評價,助力素養(yǎng)培育
科學評價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測,更是促進其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重要工具。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等,能使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在知識掌握、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的表現(xiàn)。這種評價方式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鼓勵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反思和改進,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茖W評價還能為教師提供反饋,使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基于“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數(shù)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一)著眼系統(tǒng)化備課,做好教學準備
備課是教師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深入系統(tǒng)的備課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厘清教學思路,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進行備課時,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單元內容結構,根據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情前測結果來明確教學目標,這是備課的基礎和出發(fā)點。以“多邊形的面積”單元為例,教師應設定清晰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讓學生理解不同多邊形的特征,掌握其面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內容準備中,教師應特別關注每種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了解其推導過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教師還需要準備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例子,如測量土地面積、計算房間空間等,以提升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和實際應用能力。在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后,教師可以著手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這包括情境導入、合作學習和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實際的平面圖,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計算這些圖形的面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共同探討多邊形的性質及面積計算,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團隊合作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密切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跟上課堂進度。
有效的評估不僅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為學生提供反饋,以便學生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設計評估方案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評估方式,包括課堂觀察、課后作業(yè)、階段性測試等,全面了解學生在不同時間節(jié)點的學習進度和掌握情況。課堂觀察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課后作業(yè)則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教師應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的作業(yè),讓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階段性測試則能系統(tǒng)地評估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成果,從而幫助教師調整后續(xù)的教學策略,在評估過程中,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參與情況,這些因素同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引發(fā)探究學習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解題思路,特別是在學習多邊形面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形成,引起學生的思考。在教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并提出問題:“你們認為這個圖形的面積應如何計算?”這種開放性的問題能引發(fā)學生的猜想。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如底邊的長度和高度。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問:“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并推導出計算公式?”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開始動手操作,并思考原來的平行四邊形和轉化后的長方形之間的等量關系。最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即面積等于底乘以高,進而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公式的形成過程。
通過這樣的啟發(fā)式教學,學生不僅能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還可以將這種轉化思想應用于其他多邊形的面積計算中。在引導學生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以平行四邊形為基礎,提出問題:“你們覺得如何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來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三角形的面積可以看作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從而得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即面積等于底乘以高再除以二。接著,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提出類似的問題:“如何將梯形與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聯(lián)系起來?”學生經過討論和思考,可能會發(fā)現(xiàn),梯形可以分解為兩個三角形和一個矩形,這種轉化能幫助學生構建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即面積等于(上底加下底)乘以高再除以二。通過這種啟發(fā)式的教學過程,學生不僅掌握了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還在思維上得到了鍛煉,提升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三)開展學生自評與互評,推進深度學習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通過自評與互評的方式,能有效推進學生的深度學習,不僅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還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在“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備課時設計適合的自評與互評活動,并明確評價標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學習目標。通過自評與互評,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還是深度學習的參與者和評價者,這種方式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從而提升學習效果。特別是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時,學生通過對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進行自評與互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圖形的性質和面積計算方法,進而實現(xiàn)深度學習。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向學生介紹自評與互評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明確評價標準,如準確性、思路的清晰性和解題方法的合理性等。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練習題,讓學生計算不同圖形的面積。在完成練習后,學生可以根據評價標準對自己的作業(yè)進行評分,并撰寫反思總結,識別出自己在計算過程中的不足。這一自我反思的過程能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促進深度學習的效果。通過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教師能匯總和分析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所遇到的困難和誤區(qū)。這一過程實際上構成了深度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使教師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指導。例如,如果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在計算梯形面積時存在困難,教師可以在隨后的課堂中再次深入講解梯形的特點及其面積計算方法,并通過示范和更多實例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四)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進行綜合評價
基于“備—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綜合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測驗成績,還包括課堂表現(xiàn)和作業(yè)質量等多個方面,旨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其認知發(fā)展與能力提升。在“多邊形的面積”單元教學中,對學生在課堂參與、作業(yè)完成和測驗結果的綜合評估,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應用能力,多元化評價還能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教師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教學策略,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在“多邊形的面積”單元中,教師可以設定明確的評價標準,以便更有效地實施綜合評價。在課堂表現(xiàn)方面,教師可以關注學生在課堂討論、問題解答、參與活動等方面的表現(xiàn)。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觀察學生在小組中的參與程度、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對于表現(xiàn)積極、能提出有見地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口頭表揚,激勵學生繼續(xù)保持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在作業(yè)質量的評價中,教師應設定明確的標準,如準確性、邏輯性和書寫規(guī)范等。通過對學生完成的作業(yè)進行批改和反饋,教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錯誤和思維上的誤區(qū),進而指導學生如何改進。在測驗成績方面,教師可以設計覆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不同形狀的面積計算的測驗,評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運用能力。
綜合考慮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質量與測驗成績后,教師可以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程度和參與度,給予相應的分數(shù),同時結合其作業(yè)中的表現(xiàn)進行加權計算,以此形成一個綜合得分。這樣的綜合評價不僅能使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還能幫助教師識別出在某些領域表現(xiàn)優(yōu)異或需要進一步幫助的學生,教師還可以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反饋交流,幫助學生理解評價結果,明確改進方向,對在測驗中表現(xiàn)較差但課堂參與積極的學生,教師可以與學生討論問題所在,并給予具體的改進建議,幫助其提升在作業(yè)和測驗中的表現(xiàn)。
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教師能更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反思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綜合評價結果,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并針對性地開展補習與鞏固,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實現(xiàn)更好的學習效果,建立基于“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數(shù)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不僅有助于學生在“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的知識掌握,還能促進其整體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提高,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三、結語
基于“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數(shù)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尤其是在“多邊形的面積”單元中,教師通過全面?zhèn)湔n,精準教學,深度學習和科學評價,有效促進了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在備課階段,教師明確教學目標,設計適宜的教學活動,并整合多樣化的教學資源,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示范、啟發(fā)式提問以及小組合作,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和交流,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形成性評價的實施,不僅能為教師提供有力的反饋依據,使教學活動能及時調整和優(yōu)化,還能幫助學生在自評與互評中加深對“多邊形”及其面積計算的理解,促進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的提升。通過這樣的整合,學生不僅掌握了必要的數(shù)學知識,還在綜合素養(yǎng)上得到了全面發(fā)展,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
注: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5年度“微項目”立項課題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生數(shù)學思維培育路徑與實踐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PTWXM202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