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對文化差異、語言習慣以及認知偏差等因素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這些因素如何引發(fā)誤解與溝通障礙。研究結(jié)果表明,如果跨文化交際者能夠提升文化敏感性、理解社會身份方面的差異以及適應不同的語言習慣,可切實減少語用失誤,提升跨文化交際的成效。
全球化進程持續(xù)深入,跨文化交際日益普遍。在跨文化交流中,因文化背景、社會身份以及語言習慣等方面存有差異,交際雙方極易出現(xiàn)語用失誤情況。語用失誤不僅會對溝通效果造成影響,還可能給跨文化交際中的人際關(guān)系帶來負面效應。文章圍繞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展開探討,分析其類型及成因,并給出具體應對策略,以此為跨文化交際提供實踐性指導,幫助提升跨文化交際者的跨文化敏感性,減少誤解與沖突,推動達成有效的跨文化溝通。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類型
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語用失誤大多是由于對語境、交際目的以及文化習俗的理解存在偏差而形成的。
語境誤讀
語境誤讀指交際雙方對于話語語境或者背景存在不同的理解情況,誤讀出現(xiàn)在文化差異較大的交際場合中。語言的運用并非僅僅依賴字面意思,其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背景、交際規(guī)則以及文化習慣的影響。例如,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委婉的語言被用來避免直接的自我表述,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委婉可能被理解成缺乏自信或者不真誠。時間、空間、關(guān)系等因素同樣會對語境的解讀造成影響。如果一方?jīng)]有準確把握對方的文化背景或者交際習慣,容易出現(xiàn)語境誤讀,使言語行為與意圖產(chǎn)生偏差。在跨文化交際時,語境誤讀可能引發(fā)誤解,讓交際的效果受到較大影響,甚至對雙方的關(guān)系造成影響。
言語行為失誤
言語行為失誤源于文化差異,每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交際方式、禮儀及社會規(guī)范,差異對交際雙方的語言表達方式產(chǎn)生影響。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直接表達意見被視為禮貌且誠實的表現(xiàn),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過于直率的表達可能會被當作不尊重或失禮的行為。憑借對文化習慣的了解,交際雙方可以避免產(chǎn)生誤解,但若一方?jīng)]有意識到對方文化中的禮貌規(guī)范或表達方式存在差異,可能致使言語行為出現(xiàn)不適當?shù)姆磻@?,一名西方人可能認為在談話時保持眼神接觸是表現(xiàn)誠意和尊重的一種方式,然而在某些東亞文化中,直視他人眼睛可能被視為不禮貌或侵犯個人空間的行為。文化差異影響語言使用方式,還可能在不經(jīng)意間傷害對方感情,對交際效果造成影響。
言語行為的功能誤解
言語行為的功能誤解出現(xiàn)在交際雙方無法精準理解話語功能或目的時,在各不相同的文化背景中,話語具有不同的交際功能。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詢問問題一般帶有直接探尋信息的目的,可是在某些文化中,提問可能更多是基于禮貌或者建立關(guān)系的需求,文化對于言語行為的功能規(guī)定存在差別,使雙方在解讀他人話語時產(chǎn)生偏差。例如,在某些亞洲文化中,表達不滿或者批評經(jīng)常采用間接的方式,而在西方文化中直接批評可能被看作是更誠實或坦率的表現(xiàn)。
非言語行為的失誤與誤解
非言語行為時常變成誤解的起始點,非言語行為涉及面部表情、肢體語言以及眼神交流等方面,在不同文化中有著全然不同的含義,如點頭在多數(shù)文化中意味著同意,可在一些文化中它也許僅代表禮貌或者聽從,并非一定表示完全同意;與之相似,微笑在某些文化中被當作友好與禮貌的象征,但在某些情況下,它也有可能被用來掩飾尷尬或者不適。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成因及應對方法
為了對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有全面的理解,需要深入研究其形成原因,分析文化背景、社會身份、語言習慣以及認知偏差等因素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造成誤解。防止語用失誤不能僅依靠對語言的掌握,還要求跨文化交際者擁有較高的文化敏感性,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社會身份以及語言習慣等多方面因素??缥幕浑H者需要憑借提高對文化差異的認識、適應不同的語言習慣、糾正認知偏差等方式,有效地減少誤解并提高溝通的有效性。
文化背景差異
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行為規(guī)范以及交際習慣,文化差異會使對同一行為或者話語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例如,在東方文化中,尊重長輩是社會交往中的核心價值,但在西方文化中,個人主義以及自我表達更為凸顯。再如,西方文化注重個人獨立和自我表達,而東亞文化更傾向于集體主義和謙遜。在此文化背景下,如果一方不理解對方的文化價值觀,就有可能錯誤地判斷對方的言語或者行為意圖。文化差異讓一方認為另一方的行為是無禮的,可實際上在對方文化中其行為并無惡意。在語言運用方面,某些詞匯和表述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帶有截然不同的含義,文化背景方面的誤讀容易引發(fā)語用失誤。另外,對于某些文化中的隱性規(guī)則和表達方式,外部觀察者一般難以精準捕捉,從而加重文化背景差異造成的交際誤解。
了解并尊重對方文化中的交際方式,以及交際方式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理念,對減少誤解的產(chǎn)生具有益處。文化背景不只是包含語言本身,還包括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以及社會習慣等很多方面。例如,當和有其他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時,清楚對方在不同情境下的言辭、態(tài)度以及非語言行為,能夠防止由于文化沖突而引發(fā)的誤解。跨文化交際者需要主動學習并且掌握對方的文化習慣、社會規(guī)則以及交際語境,提升跨文化的敏感性,為實現(xiàn)有效溝通奠定堅實的基礎。
社會身份與文化認同差異
社會身份和文化認同在交際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不容小覷。每個人的社會身份都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文化背景、歷史傳統(tǒng)、教育水平、性別角色等,在交際時語言的選擇以及表達方式可以體現(xiàn)其社會身份與文化認同。不同文化針對身份、角色以及社會規(guī)范的理解存在差異,會對言語行為的產(chǎn)生以及解讀造成影響。例如,在多元文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一些話語和行為可能被不同群體理解為有特殊象征意義,對某些群體來說,某些語言形式與行為可能被視作對其身份的一種認可,不過對其他群體而言,可能反映出不平等的社會關(guān)系或者刻板印象。文化認同還會對交際中針對某些話題的敏感度或者反應產(chǎn)生作用,例如,某些話題在特定文化中可能被當作禁忌或不合適的內(nèi)容,而在其他文化中則可能被認為適合進行開放討論。社會身份和文化認同的差異,容易使交際雙方在交際過程中難以準確理解對方言辭,造成誤解與沖突。基于此,跨文化交際者要理解社會身份差異,切實避免因文化認同差異引發(fā)的誤解。當跨文化交際者尊重并且理解對方的社會身份和文化認同差異時,便可以選擇恰當?shù)难赞o以及行為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語用失誤。
語言習慣差異
每一種語言都不只是簡單的用于溝通的工具,它還承載著特定文化的思維模式以及交際方面的習慣。語言習慣在不同文化之間體現(xiàn)出來的差異較大,這種差異具體體現(xiàn)在詞匯的運用、句型的選擇以及交際時采用的禮貌形式等多個不同的方面。例如,在一些特定的文化中,語言表達的方式傾向于比較直白,在言語中注重明確性和清晰性。然而,在其他一些文化中,表達會更加委婉一些。這樣做是為了避免直接產(chǎn)生沖突,差異化會讓進行交際的雙方在運用語言時出現(xiàn)理解上的難題。一方面,直接的表述可能會被某些文化當作是一種冒犯,而委婉的表達方式則有可能被另一方誤解成模棱兩可或者是缺乏誠意。例如,在日常的交流中,美國人可能習慣借助直接提問的方式獲取信息,而日本人則可能更加傾向于依靠間接的方式表達請求或者是意見。語言習慣存在的差異可能會讓一方誤解對方的意圖或者態(tài)度,甚至還會認為對方不夠真誠??缥幕浑H者應該了解并且適應對方的語言習慣,避免由于言辭過于直接或者過于委婉而引發(fā)不必要的誤解。
認知偏差與情境誤解
在開展交際活動時,個體會依據(jù)自身擁有的認知框架以及文化背景,對相關(guān)信息展開加工處理以及分析解讀,只是解讀一般會帶有個人特有的認知偏差,可能造成對他人話語以及行為產(chǎn)生誤解。例如,在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中,個體對于時間的感知可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在一些文化中,時間觀念相對比較嚴格,如果出現(xiàn)遲到的情況,會被當作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而在另外一些文化中,時間方面的靈活性比較大,即便出現(xiàn)遲到現(xiàn)象,也不一定會被看作是有問題。這樣的認知差異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使一方誤解對方的行為,認為對方是不尊重自己。此外,由于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跨文化交際者對于同一種情境的解讀可能存在差別,情境方面的誤解會讓語用失誤發(fā)生的情況變得更加嚴重。情境誤解主要是對交際場合以及背景出現(xiàn)錯誤解讀,不同文化對于社交場合制定的規(guī)范以及行為期望是不同的。如果沒能精準把握交際環(huán)境的特點,往往會引發(fā)情境誤解。
為了能夠降低偏差,跨文化交際者要學會從對方的文化以及相應的角度考慮,從而達成全面的理解。例如,當面對和自己不同文化的環(huán)境時,跨文化交際者需要留意對方所說言語處在什么樣的語境中,要避免按照自己固有的文化框架進行解讀??缥幕浑H者要提升跨文化方面的理解力以及敏感性,有效地減少由于認知偏差或者情境誤解而引發(fā)的語用失誤。除此之外,進行跨文化交際時,還應該學會積極地傾聽,并且借助反饋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準確,避免出現(xiàn)不必要的誤解以及沖突。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屬于復雜現(xiàn)象,它涉及語境誤讀、文化差異、語言習慣等多方面要素。為了減少語用失誤,跨文化交際者需要強化對對方文化背景的認識,熟悉不同文化中的交際規(guī)則與習慣,理解社會身份差異以及文化認同的影響,這也是防止誤解的關(guān)鍵方法。此外,要適應對方的語言習慣并校正認知偏差,切實提升跨文化交際的順暢程度。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
作者簡介:章艷,江西新余人,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