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是一種消耗人身體的疾病,人會在不知不覺中被肺病奪去生命。因此,很多作家會不自覺地進行生命思考,關(guān)注肺病在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意蘊,通過對人物的肺病書寫,表達自己的哲思。文章以《莎菲女士的日記》中的莎菲與《寒夜》中的汪文宣為例,探討小說中肺病書寫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肺病書寫的成因,以及肺病書寫如何成為隱喻現(xiàn)實世界的工具,以期讓讀者深層次了解小說中的肺病人物形象。
小說中肺病人物形象的塑造
肺病與人物心理的關(guān)系
不難發(fā)現(xiàn),患有肺病的人物都極其心思敏感。如《寒夜》中的汪文宣和《莎菲女士的日記》中的莎菲,他們更能夠感受到人際交往和周圍環(huán)境的細節(jié)變化。
汪文宣在和妻子曾樹生與自己母親的矛盾中顯得軟弱無力,又因為妻子的離開而感到焦慮與難過。他會因為柏青痛失妻子而難過,會因社會對他們這樣秉公守法的人不公而感到痛苦。心思細膩的他感受到的是整個社會的黑暗,戰(zhàn)爭社會中人人的不安。同事對領(lǐng)導(dǎo)的阿諛奉承,妻子的逐漸離去讓這個知識分子對生活充滿了絕望。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壓抑。正是因為生活不如意,事事抑郁,患上肺病的可能性才大大增加。汪文宣具有患上肺病的心理前提,而肺病也促進了汪文宣的生命消亡,使小說中人物的命運結(jié)局合理化。
莎菲患病靜養(yǎng)時可以把報紙的所有角落都看完,可以注意到住房租客叫喚伙計,以及外面住戶打電話通話的聲音,而只有細膩敏感的人才會注意到這樣瑣碎的事。莎菲第一次見到凌吉士時很拘束,等凌吉士離開后莎菲又害怕自己給凌吉士留下傻氣呆愣的形象,害怕凌吉士覺得自己是鄉(xiāng)下來的小姑娘,一直懊悔自己之前不活潑的反應(yīng)??梢钥吹贸錾频男睦砘顒邮只钴S,而這也是心思敏感的人會產(chǎn)生的心理活動。
肺病對小說中人物感情的影響
肺病是一種失意的病變,是人物激情受挫,個人希望被毀掉后容易患上的疾病。隨著激情的消散,疾病逐漸加重,小說中的肺病患者也變得消沉和感性。在小說中,通常以愛情的失意來表達這種激情的消散。
在巴金的《寒夜》中,汪文宣與妻子曾樹生原本都想為國家的教育事業(yè)貢獻力量,但現(xiàn)實的打壓讓妻子曾樹生離汪文宣越來越遠,直到曾樹生離開了汪文宣。愛情的消散讓汪文宣對生活的激情消散,郁郁寡歡,最終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死去。
莎菲也是一個愛情失意的人物,她不愛葦?shù)?,卻又期盼著葦?shù)軄砜赐?,她喜歡凌吉士,卻最后發(fā)現(xiàn)凌吉士是個表里不一的男子。從莎菲女士的心理活動來看,她對愛情充滿了渴望,但她又認為沒有人會愛她。在發(fā)現(xiàn)凌吉士已經(jīng)有妻子后,她的心情是悔恨和痛苦的,因此對愛情不再充滿激情。莎菲在愛情上的失意展現(xiàn)出了愛情激情消散的過程。
小說中肺病書寫的成因
創(chuàng)作意圖
在五四運動時期,西方的各種思想傳入中國,其中,浪漫主義對肺病的崇拜也傳到了中國。在西方,人們稱肺病是“羅曼蒂克”的象征。于是五四青年從各種流派中汲取經(jīng)驗,接觸到了肺病的浪漫象征。同時,當(dāng)時的青年們舉一反三,通過對肺病、肺病人物的敘事,超越了疾病本身,表達出了故事人物所處時代的悲劇性。
巴金深受五四運動的影響,他創(chuàng)作的《寒夜》通過描寫患有肺病的知識分子汪文宣在國統(tǒng)區(qū)艱難的生活處境,揭示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遭受的不公平的待遇,控訴了舊社會、舊制度的不公平。巴金自己說道:“我寫汪文宣,寫《寒夜》,是替知識分子講話,替知識分子叫屈訴苦?!彼谧约旱淖髌分姓宫F(xiàn)了這類人物悲慘的命運,同時也表達了對這類人物的同情。
莎菲是丁玲早期創(chuàng)作的女性角色。五四運動喚醒了廣大女性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女性希望不再處于被支配、壓迫的地位。她在《為“身體寫作”正名》中提及:“丁玲就是要打破這種仰望的寫作態(tài)度與偽裝的寫作風(fēng)格,寫女性真實的想法,主導(dǎo)自己的情感?!倍×嵬ㄟ^對莎菲肺病的書寫,不僅表達女性立場上的自我意識,還大膽寫出了女性青年在性愛上的矛盾心理。例如,在五四運動結(jié)束后,莎菲在思想上雖然解放,但也害怕逾矩。在小說中具體體現(xiàn)在莎菲請求凌吉士補習(xí)英文之后,她懊悔的心理與她主動的行為是矛盾的,而這也是這個時代女性追求愛情的一個縮影。
時代背景
肺病多產(chǎn)生于封閉和擁堵的環(huán)境,肺病患者狹窄的生活環(huán)境也會造成心理上的重壓,而這也是誘發(fā)肺病的原因之一。在小說《寒夜》與《莎菲女士的日記》的時代背景中,肺病人物總處于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中。
例如,《寒夜》中的汪文宣生活在20世紀40年代的國統(tǒng)區(qū),此時政治環(huán)境存在危及生存的風(fēng)險,肺病瘋狂肆虐,人們在身心方面都有所壓力。小說中有寫到路人討論防空洞不夠用,猜測今晚是不是炸成都,從這些日常描寫中可以見到人們的生活并不安穩(wěn)。在社會環(huán)境的重壓下,汪文宣的心理壓力非常大,于是作者對他的肺病安排有了一定合理性。在小說中,最后病重的汪文宣一直躺在自己居住的房間里,他稱自己身體時好時壞,度日成為一件苦差事。他所待的房間作為一個封閉的空間,將其困在一定范圍內(nèi)無法離開。
莎菲所處時代是五四運動之后的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五四青年想要沖擊舊社會,但舊社會勢力仍有殘余。人們思想覺悟很高,但也有迷茫和痛苦縈繞心頭。莎菲也和大多數(shù)青年一樣,心靈上背負著那個時代的苦悶創(chuàng)傷。她居住在狹小封閉的空間,例如,在小說的開頭,莎菲居住的旅館房間,無論坐在哪個方向,都會被粉堊的墻擋住目光。在床上躺著便只能看到白堊的天花板,這樣封閉的空間讓莎菲心中充滿了無聊和不快活。
封閉的空間讓莎菲的內(nèi)心也封閉了,但當(dāng)凌吉士闖入她的世界后,這一種新的事物的沖擊讓她做出改變,她急切地想要搬入新的環(huán)境。從新環(huán)境的描寫來看,房間又低、又小、又霉,這樣的環(huán)境根本不適合靜養(yǎng),只會加重莎菲的肺病。所以到后來,莎菲的肺病確實更加嚴重了,看到來探望的朋友臉色慘淡時,她的內(nèi)心開始自怨和自恨。這樣從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來到另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本質(zhì)上沒有逃脫封閉的空間,而這樣的封閉環(huán)境對莎菲悲觀的心理產(chǎn)生了影響。
小說中肺病書寫的隱喻
懲罰的隱喻
疾病是一種懲罰,《疾病的隱喻》中提及:“在十九世紀,疾病適于患者就如同懲罰適于罪犯”。在古代,人們把疾病當(dāng)作上天降罪的工具。在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中,因為國王弒父娶母的行為犯下了滔天大罪,所以上天在他的國度里降下疫病。
肺病帶來的活力只是假象。就算患者在表面上看起來臉色潮紅,充滿健康的狀態(tài),但這樣的狀態(tài)其實是源自發(fā)燒。看似健康、活力的高漲都只是暫時的,實則各器官都在消耗著身體。身體的不適就像肺病患者對社會的不適應(yīng)一樣,所以在小說中,肺病是人物角色離開或者死亡的征兆,是對人物的一種懲罰。
《寒夜》中的汪文宣費力于工作,但效果甚微。他在母親與妻子的關(guān)系之間左右為難,兒子小宣十分冷漠,他的家庭關(guān)系處理不好。在生活的重壓下他患上了肺病,失去了工作,他的妻子最后離開了他。肺病是壓垮汪文宣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重慶解放的消息還未傳到他的耳中他就斷氣了。肺病是對像汪文宣這類知識分子不適應(yīng)社會的一種懲罰,這是作者對他們生不逢時的一種哀嘆。
在《莎菲女士的日記》中,像莎菲這類思想解放的青年,從一開始的充滿激情到精神苦悶,展現(xiàn)的正是這類青年在時代潮流中的無能為力之感。肺病加重了這個人物的悲劇感,就像莎菲對葦?shù)艿膽B(tài)度沒有愛情上的喜歡,但又期盼著葦?shù)軄砜赐〉乃?。莎菲需要葦?shù)埽植换貞?yīng)葦?shù)?。對于在枯燥養(yǎng)病生活中出現(xiàn)的凌吉士,雖然擁有著莎菲喜歡的外表,但卻是一個不忠于愛情的人。莎菲意識到現(xiàn)在的生活是機械的,她想要改變生活的狀態(tài),但命運卻又懲罰地展示不美好的一面,所以她最后選擇了逃離。
靈魂的隱喻
肺病是一種靈魂病。小說中,肺病患者的靈魂是孤獨的,所以他們對孤獨寂寞有著深刻的體驗。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提到:“結(jié)核病人或許可能是一個反叛者或一個不適應(yīng)社會的人”,莎菲是一個不適應(yīng)社會的人,雖然她的父親、姐姐、朋友都關(guān)心她,但她覺得沒有人理解她。莎菲在日記中寫道:“我總愿意有那么一個人能了解我得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愛,那些體貼做什么?”莎菲的內(nèi)心是孤獨的,她覺得沒有人能夠走進她的內(nèi)心。已故的蘊姐是莎菲心靈上的一個寄托,莎菲只能通過懷念故人去慰藉自己孤獨的靈魂。
莎菲嘗試過走出孤獨,她渴望自己的靈魂得到救贖。凌吉士的出現(xiàn)讓她看到了一次新生的機會,于是她搬到離凌吉士近的地方,開始追求愛情,希望有人能真正地理解自己。然而,凌吉士是一個有家室還沾花惹草的人,當(dāng)莎菲發(fā)現(xiàn)凌吉士的真面目后,她說道:“當(dāng)我明白了那使我愛慕的一個高貴的美型里,是安置著如此一個卑劣的靈魂,并且還無緣無故地接受過他的許多親密……真使我悔恨到想哭了!”這使得莎菲更加絕望,陷入了更加孤獨的境地。
孤獨的靈魂時常不被別人理解,往往被人視為孤僻。他們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常有許多的不快活,在生活中找不到能夠與自身靈魂相通的人,因此他們常徘徊于人群之外。汪文宣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在公司經(jīng)常被同事忽略。公司中午吃飯的時候沒有人上樓叫他,等到他下樓,桌子上只有碗碟狼藉地擺放。他的同事驚訝地問:“怎么剛才汪文宣在樓上?”汪文宣參加領(lǐng)導(dǎo)宴會時,所有同事都圍繞在領(lǐng)導(dǎo)周圍,而他卻在角落里一個人喝酒。而且整個公司就只有鐘老一個人愿意與汪文宣交往,但鐘老去世以后,公司里就沒有人愿意和他交流了。
汪文宣在家中的處境也是孤獨的,他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妻子和母親之間的爭吵讓他感覺到難過,兒子小宣也不曾關(guān)心他,他不能從任何一個人那里尋到一絲安慰,所以他在家中沒有歸屬感。妻子離開他后,他走到大街上,看到的盡是陌生的人,他感嘆道:“在這茫茫天地間只有他一個渺小病弱的人找不到一個立足安身的地方!他寂寞,他自己也說不出是怎樣深的寂寞。”汪文宣的內(nèi)心是寂寞的,他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寄托,他的靈魂痛苦不堪。
莎菲和汪文宣孤獨地生活于社會之中,他們在心靈上的斗爭非常劇烈。肺病帶來的焦慮使得他們企圖在社會中尋找到溫暖,卻又在現(xiàn)實中不斷受到打擊。肺病的書寫突出了人物靈魂的孤獨感,靈魂的隱喻使得人物塑造更加完整深刻。
肺病作為人類的常見疾病,給一代又一代的人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小說作家對莎菲和汪文宣這類人物進行肺病書寫,展示了肺病對人物的情緒、個性、命運等方面的影響,同時塑造了人物形象和推進了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此外,肺病書寫也表達了作家對社會現(xiàn)狀的思考,對人性和生命的反思。肺病書寫從個人視角擴展到社會視角,反映了現(xiàn)實世界,使得肺病有了更深的隱喻。在研究小說中的肺病人物之時,研究者不僅要從個人形象角度出發(fā),還要從作家寫作成因和疾病代表的隱喻方面進行思考,從而對此類人物產(chǎn)生深層次的理解。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xué)
作者簡介:周藝,貴州遵義人,碩士,研究方向為學(xué)科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