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寫了通訊員送“我”來前沿包扎所,“我”自告奮勇討了件借被子的差事,并請通訊員幫忙,借完被子后“我”讓通訊員回團部的一系列故事。這段二人離別的文字看似尋常,卻有不同尋常之處。
一提到回團部,通訊員的“精神頓時活潑起來了,向我敬了禮就跑了”,“說完就腳不點地地走了”。總攻即將打響,回到團部他會接受新的任務(wù)。相比于送“我”到包扎所、幫“我”借被子,那是更危險的任務(wù)。轉(zhuǎn)身離去的他,走向的是戰(zhàn)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這興奮的精神和匆匆的腳步彰顯了這個小戰(zhàn)士的英雄本色。
通訊員鄭重其事地和“我”告別,他“向我敬了禮”才離開??梢韵胍姡藭r的包扎所是一片忙亂景象。但讀者并不會覺得這個敬禮突兀?!拔摇辈辉复诒kU箱、“腳爛了”還要走很遠(yuǎn)的路、到了包扎所就自告奮勇投入工作、借被子過程中的出色表現(xiàn),還有一路上“我”的開朗大方熱情,讓一路相伴的通訊員自然地對“我”產(chǎn)生欽佩之情。“我”向新媳婦借被子時,通訊員就“站在一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我,好像在看連長做示范動作似的”。因此,通訊員鄭重地敬禮告別,傳達(dá)出的不只是戰(zhàn)友情誼,還有敬重和佩服,具有豐富的意蘊。
這離別有點曲折?!白卟粠撞剑窒肫鹆耸裁?。”“想起”,是因為原來就想著,在匆忙之中都沒有忘記。作者前面寫在包扎所見到那個“眼睛熬得通紅”的鄉(xiāng)干部“一邊放東西,一邊對我們又道歉又訴苦,一邊還喘息地喝著水,同時還從懷里掏出一包飯團來嚼著”,包扎所的忙碌可想而知?!拔摇焙屯ㄓ崋T早上出發(fā),下午兩點鐘到包扎所,之后就投入工作,“我”同樣忙得沒有吃上飯。離別之前,通訊員還記掛著“我”沒有吃飯,想著給“我”“開飯”?!伴_飯”一詞用得極好,換個詞就不能把“我”還沒有吃飯的信息顯示出來。要知道,通訊員也沒有吃上飯,他們是一起來的,一直忙著的。通訊員“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陣”,才“摸出兩個饅頭”。通訊員把饅頭留給“我”,而他要餓著肚子走回團部,路很遠(yuǎn),要走很久。作者埋藏于平靜的敘述之下的是深沉的感情,細(xì)心的讀者一定能感受到“我”心里泛起的陣陣漣漪。
接下來寫的是通訊員遠(yuǎn)去的背影。讀者隨著“我”的視角把目光聚焦在“野菊花”和“肩上撕掛下來的布片”兩個細(xì)節(jié)上。野菊花這個細(xì)節(jié)與“步槍筒里,稀疏地插了幾根樹枝”的描寫相呼應(yīng)。這樣的筆墨一再出現(xiàn),突出了士兵的“愛”,強化了士兵的“美”,質(zhì)樸單純可愛的朝氣蓬勃的士兵形象呼之欲出。有前面細(xì)節(jié)的鋪墊,使“多”出來的野菊花更有意味,更自然,更有抒情性。
“他已走遠(yuǎn)了”,“我”還在目送他。這與“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境神似,含蓄蘊藉。佇立在那里目送,是一種深情的告別。看到肩膀上的布片,“我真后悔沒給他縫上再走”也是極其克制的抒情。
這段寫離別的文字體現(xiàn)了茹志鵑小說“詩化”的特征。在離別時刻出現(xiàn)的“饅頭”“野菊花”“肩上撕掛下來的布片”都具有詩歌意象的特征。意象非常集中,但情感表達(dá)比較克制。小說把平常的離別寫得搖曳多姿、詩意盎然。
【黑龍江哈爾濱市呼蘭區(qū)第一中學(xu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