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時候,我們的鄉(xiāng)間學校是相當開闊的,好大的一塊場地,立著幾排極有滄桑感的瓦房,那便是教室了。泥土院墻總是耐不住風雨的侵蝕,早已坍塌得不成模樣,斑駁殘缺了——卻是擴充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輕易就可看到那炊煙裊裊的村莊,泥土道上絡繹不絕的行人,還有那蘆葦飄香、流水潺潺的彎彎河流……
校園永遠是生命的載體,那些生生不息的草木綠植,給學校平添了幾分生機。歲月更迭,它綠了又黃,黃了又綠,伴著我們成長。楊樹、榆樹、柳樹、槐樹……雜樣兒的林木,高高矮矮,粗粗細細,圍著校園因地而生,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風景線。尤其是校園一側的那片夜潮地,土質肥沃,成了樹木競相葳蕤的伊甸園,挺直的樹干、蔥蘢的樹葉展現(xiàn)出蓬勃的生命力……
然而,最是惹眼、最值得懷念的還是那棵懸鈴木!那棵懸鈴木就長在我們教室門前不甚遠的地方。那棵樹長得很粗壯,我們伸開雙臂去抱它,兩手很難搭在一起;那斑駁陸離的樹皮像是老人飽經(jīng)風霜的臉,溝壑縱橫,干澀粗糙,給人一種滄桑感;那樹冠竟也是一個大手筆,一幅濃墨畫似地幻化著一片天,枝椏交錯,虬枝盤曲,把我們教室的屋頂遮蓋了個遍……
這是一棵算不上“唯美”的樹,它沒有挺拔的軀干,也沒有婀娜的身姿,它似乎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生,而是隨性而為、自由地生長,它遵從自己內心的需要,不刻意追求什么。它生長到一人多高的時候,就任性地分出四五條粗壯的杈來,毫無規(guī)則地伸展到四面八方,歪歪斜斜,橫七豎八,形成一個龐大、錯亂的體系,稱不上緊湊,也算不上有韻致,遠遠望去,倒有些像歪著脖子的神獸了……
我們初來學校的時候,就被這棵奇形怪狀的大樹吸引住了。于是,就都觀望,就都摟抱。而這棵樹,在當時我們這地方是稀缺樹種,我們又是很少邁出家門的鄉(xiāng)下娃,沒見過多大一片天。記憶里,無論是行道樹還是庭景樹,好像都未見過它的身影,于是就愈加好奇,猜測這是什么樹。有的同學說:“誰知道呢,干脆叫它歪頭樹吧。”同學們都笑了,就學著他管這棵樹叫“歪頭樹”。
二
大概是入校的第二天吧,班主任杜老師就招呼我們坐在大樹下,像是要講什么故事了??墒?,杜老師沒有講故事,倒是夸我們對大樹有好感,有培養(yǎng)自我觀察和想象的能力,然后就問我們說:“同學們初來乍到,是不是還不知道這叫什么樹呀?”我們都連連點頭,只有一個同學剛要開口說“叫歪……”就被我指頭一戳,立即剎車了。杜老師很嚴肅地說:“不知道我叫什么不要緊,不知道這棵大樹叫什么關系就大了,因為它是我們的‘校樹’呀,據(jù)說是一位老八路從南方帶來的一棵小樹苗,栽在這地方留作紀念的?!边@樣一渲染,歷史的厚重感就來了,就讓人愈想知曉它叫什么名字了。
杜老師真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高手,他說:“好好看看這棵樹,就該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了?!蔽覀兗娂娞ь^看,看到的依舊是歪著頭的樹冠、被風吹拂得沙沙響的樹葉,思維的火花仍然沒有碰撞出來。最后杜老師只好拉了拉那根繩子——那是一根鈴繩。偌大的一個樹杈上掛著一個圓圓的銅鈴,將繩子一拉,銅鈴“當當”響起來,開始發(fā)號施令了,上課或下課,全憑它指揮。
估計樹的名字一定與鈴鐺有關聯(lián)了,我試探道:“老師,應該叫‘懸鈴木’吧?”事實上,我剛要說“懸鈴樹”,話到嘴邊,竟神不知鬼不覺地說成“懸鈴木”了,沒想到歪打正著,該要受老師表揚了。
杜老師瞪大了眼睛,夸張地向我豎起大拇指:“哇呀呀,你個林凡瑞呀……據(jù)小學老師講,你是一個‘作文高手’,想象力很豐富,確實名副其實吶。現(xiàn)在你升入中學了,需要更上一層樓啊……”
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曾說過,人們喜歡的不是被給予的獎勵本身,而是獎勵增加的感覺。確實如此,我被老師一陣夸獎,自豪感登時上來了,感到熱血沸騰了,當同學們都將羨慕的目光投來時,我的臉上熱乎乎的。
杜老師笑著說:“這棵樹確實就叫‘懸鈴木’,但不是因為我們把鈴鐺掛在上面而得名的,只是我的想當然和亂聯(lián)系罷了。但能給同學們一點啟發(fā)就足夠了,我總是想,懸鈴木上懸銅鈴,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我們都覺得杜老師很有趣,他的聯(lián)想力,他的幽默感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尤其是我,更是被他激起了學習的激情,特別愛聽他的語文課,作文也很用心寫,后來我寫出的《好大一棵樹》還被杜老師當成范文在班上朗讀。
于是,我們就知道了這樹叫“懸鈴木”,懸鈴木上高懸著一個圓圓的銅鈴鐺,上課的時間快到了,老師就匆匆直奔懸鈴木,將繩子一拽一拽,那清脆的銅鈴聲就如同清冽的泉水,向四面八方流淌而去,蕩漾在我們心靈的深處,讓我們得以警醒,得以舒緩……
三
時間一長,我們的膽子就大了,覺得那鈴很好玩,就偷偷去懸鈴木下拉一拉鈴繩,制造一番混亂,讓人亂了陣腳。這真是不知好歹的所作所為,如同“謊報軍情”一樣性質惡劣。班上那個搗蛋鬼小龍竟還邊拉鈴繩邊喊:“當當當,上課了,老師的鼻子碰破了……”
杜老師正夾著書本往教室里走,一下就發(fā)現(xiàn)了制造惡作劇的小龍,我們都在身后捂著嘴笑,等著看小龍的笑話,都說小龍撞到槍口上了,不挨一頓剋才怪呢。沒想到杜老師竟只是條件反射般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似乎想試試是否真的碰掉了鼻子。我們都偷偷笑起來。杜老師讓小龍走到他身邊,說:“怎么了,你希望我的鼻子碰破了?那誰來給你們上語文課呢?”小龍局促地站在那里,紅著臉直撓頭。
上課的時候,杜老師就拿小龍來說事,他說:“小龍想讓我把鼻子碰破呀,估計同學們是不會同意的(大家一陣哄笑)……這樣說來,我比魯迅還要厲害了,魯迅說他住的地方比較暗,所以經(jīng)常碰壁,結果把額頭和鼻子碰矮了,也不至于碰破呀,我卻被碰破了,這說明了什么?大概說明我行者如風?或許是我太魯莽,橫沖直撞?”杜老師笑了,我們也笑了。
杜老師又考驗我們的注意力,他問我們:“你們只知道去亂搖鈴,知道搖鈴的技巧嗎?”我們都搖頭,也好奇,杜老師說,“當當,當當……這是預備鈴;當當當,當當當……這是上課鈴;當、當、當……這是下課鈴。會聽的聽門道,從鈴聲的節(jié)奏感上可以聽出是預備鈴、上課鈴,還是下課鈴?!蔽覀兌笺蹲×耍瓉硎朗露疵鹘詫W問,而我們都是無心的孩子,竟忽略了這么多細節(jié)。
說來也怪,這之后,我們再也不去亂搖鈴了,生怕?lián)u錯了讓人恥笑,更關鍵的是,鈴聲就是命令,如此嚴肅的事情是不能亂來的,我們應該做個守規(guī)矩的孩子。
四
說起調皮搗蛋來,小龍還算不上一號人物,歡歡才算得上第一人。歡歡是那種缺乏定力的同學,好動——嘴動、腿動、胳膊動……總之吧,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消停的時候不算多。那年頭的孩子都是賊精賊精的,對待老師的態(tài)度總會因人而異。杜老師是班主任,在他上課的時候,歡歡還是守規(guī)矩的,在其他老師上課的時候,他就像是變了另外一個人,嘴尖皮厚的樣子讓人難以招架。
有一天上數(shù)學課,歡歡蹲在課凳上弄出那種“猴蹄八爪”的怪模樣,數(shù)學老師批評他幾句,他竟一溜煙躥出教室,不見了蹤影。數(shù)學老師還是一個沒結婚的姑娘,總是顯得有些稚嫩。她出了教室,放眼望去,視野之內未見歡歡的身影,急得差點哭出來。
后來杜老師過來了,在了解完情況之后,就幫著數(shù)學老師尋找歡歡。人往往犯從同一個視角看問題的錯誤,當兩個老師總是平視的時候,歡歡怎么也不會進入她們的視野,而當數(shù)學老師換了個視角開始仰視的時候,歡歡終于出現(xiàn)了,這個搗蛋鬼不知道什么時候爬到樹上去了。
說那樹梢直插云霄有些夸張,但高過屋頂卻是事實。數(shù)學老師向我招招手,示意我扛出掃屋灰的長竹竿,似乎要讓我用竹竿戳樹枝把他嚇唬下來。杜老師捂著嘴巴,示意我們說話和動作要放輕,他小聲說:“千萬別讓他受驚,容易摔傷……”杜老師讓我去他辦公桌上拿來兩個包子(后來我們才知道那是杜老師的午飯),然后輕聲對歡歡說:“歡歡,你是餓了吧?你是想上樹摘果果吃吧?懸鈴木的果果不好吃,快下來吃這兩個包子吧。”歡歡是個沒娘的孩子,餓肚子是經(jīng)常的,但他似乎怕挨杜老師的剋,依舊猶猶豫豫不敢動,杜老師再喊,“我們是不會打你的,只要你保證以后別再爬樹了,爬樹是很危險的……”
歡歡終于抱著樹杈往下滑動,杜老師一再提醒他慢些、再慢些。當歡歡平安著陸的時候,杜老師一把將他攬在懷里,一手拍著他的肩膀,一手遞給他兩個包子。歡歡張大嘴將包子咬了個洞,開始狼吞虎咽起來。不知怎的,這場景竟把我看出了滿臉的淚水。數(shù)學老師驚魂未定,顫抖著聲音說:“歡歡,你咋就爬到懸鈴木上去了呢?真是嚇死我了呀……”說著說著,也不禁流下淚來。
五
這個驚險事件過去之后,杜老師就經(jīng)常拿著這棵大樹說事,比如,樹是用來觀賞的,不是用來攀爬的,爬樹是一項冒險運動……有一天,他把我們叫到大樹下,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看這棵大樹盤根錯節(jié),長得這么茂盛,靠的是什么呢?”
有人說靠蒸蒸日上的那股精氣神,有人說靠的是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
杜老師夸贊我們有思想、會思考,他說:“我認為,樹要成長,有定力是至關重要的。它生在此,長在此,即使條件多么惡劣也從沒有挪動的打算。它從來都是堅定不移地生長著,不抱怨,不悲觀,往下深扎根汲取養(yǎng)分,往上多生枝、多長葉吸收陽光,它默默地強大自我,慢慢長大成材……”
杜老師的話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他表面上說的是樹,實質上說的是人,我們都在杜老師“托物言志”的話語里得到滋養(yǎng),本分了許多,尤其是小龍、歡歡這樣的調皮學生,也漸漸有了定力,不再那么調皮搗蛋了。
《論語》里曾子說過一句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杜老師說,一個人就要像曾子所說的那樣,做個大氣剛毅的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背負的擔子很重,前面的路也很遠,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擔當。
對于當時的我們來說,杜老師的話略顯深奧,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打量,卻無疑是功德無量的教化了。是的,人無大志不行,人無毅力不成。這些道理,在我們以后的人生實踐中得到了極好的驗證。我至今還記得,暑熱天氣,杜老師在濃蔭匝地的大樹下給我們講課的情景,空氣清新,鳥語花香,視野又如此開闊,那是一種怎樣的曠達!杜老師似乎有講不完的故事,說不完的箴言典藏,正式講課之前,他又講了一個孔子的故事“熱身”:孔子周游列國,在經(jīng)過宋國的時候,曾在宋國國都的一棵大樹下給弟子們講課,宋國的司馬桓魋很討厭孔子,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大樹砍倒,間接地告訴孔子:在這里我們是不會讓你有立足之地的。面對桓魋的恐嚇,孔子絲毫沒有害怕,而是鎮(zhèn)定地說:“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意思是說,上天生下了我,我擔負著拯救蒼生的使命,桓魋能把我怎么樣?
杜老師講得抑揚頓挫,配上豐富的表情,并輔以夸張的肢體動作,真是聲情并茂了,因此,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們受益終生。
白駒過隙,歲月匆匆。事過幾十年,物是人非,我們都早已長大成人,各奔東西,忙著自己的事業(yè)。兒時的許多記憶也都在生命的河床上悄然消逝,而讓我們永遠不能忘懷的,是故鄉(xiāng)校園里的那棵樸拙而雄渾的懸鈴木,以及在大樹下發(fā)生的許許多多的故事,還有那善良、勤懇的杜老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總是想,杜老師如何不似那棵古樸的大樹呢,靈心慧性,堅韌頑強,活力四射……
(作者單位:山東臨沂市河東區(qū)鄭旺鎮(zhèn)灣林學校)
責任編輯"成"盼